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4篇).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439472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4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1、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2、要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并定期进行监测和体检。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结合挖潜、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尘毒危害。4、凡治理技术条件不成熟的危害性大的作业岗位,要列科研计划,进行攻关。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限期整改。5、对

2、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6、.对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7、机械铸造和清砂作业,应积极采用“七”砂、水爆清砂、湿式开箱清砂和密闭落砂等。喷砂作业应积极采用密闭机械喷砂、喷丸、掷丸及密闭除尘等措施。8、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整洁。9、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对各种防尘、防毒设施,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或报请厂长(总工程师)批准,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10

3、、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扩散。11、有腐蚀性的物料或有能使皮肤吸收毒物的车间(岗位),除配备足够适用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外,还应设有洗眼、喷淋或清水池等冲洗设施。12、企业应建立健全急性中毒事故的抢救网络系统和抢救方案,强化联络和报告制度。13、新职工入厂后,应进行健康检查,要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证和过敏症患者的工作。14、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15、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可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证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16、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

4、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二)一、目的加强防尘防毒设施管理,保证职工健康,充分发挥安全防护设备效能,预防危险和安全隐患发生。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单位防尘、防毒设施的安全管理。三、工作程序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将防毒防尘措施和防毒防尘设备管理纳入年度安全计划和长远规划。2科学使用有毒、有害物料,保持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物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对重点场所和人员要定期进行监测及体检。3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对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采取净化处理措施

5、。4对于防尘防毒设备和设施,任何人不得损坏、移动或拆除,如生产上需要变动也要本着不减弱原防护能力的原则,做适应性变动。5由于生产设备检修需要挪动防毒防尘设施时,修完后必须给予恢复,并达到原来的水平。6认真执行防护设备点检制度,按设备分工对设备进行技术状态检查,对关键工位上的防毒防尘设备进行点检,发现问题要及时检修,并做到检查有记录,修理有记载。7确保通风,使防毒防尘设备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管路系统不得有明显失风现象;各种风机不得有强烈震动,并适当采取隔音降噪措施。8使用部门对防毒防尘设备要设专人管理和保养。在生产设备启动前要先启动防毒防尘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停止后再停防毒防尘设备。9在使用中

6、发现防毒除尘设备有异常现象要立即停机,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排除故障,待故障排除后再继续使用,恢复工作。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三)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管理标准qg/lgj0615_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危害防护设备效能,使设备设施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与工艺设备同步运行,且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内的防尘、防毒、降噪以及通风降温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要求。1.2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单位。2管理职能2.1装载机厂办公室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监督管理工作。2.2采购部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的采购工作。2.3设备部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备

7、的选型、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更新改造及报废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服务和考核。_人力资源部负责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发证工作。2.5各车间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3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3.1设备设施操作者上岗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重点职业危害防护设备操作者经培训合格,且取得设备设施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设备设施。3.2设备设施使用必须严格按“三定一证(使用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定作业指导书,凭设备操作证操作设备)”要求进行管理,遵守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并负责填写各种设备设施运行记录。3.3设备设施操作者应具备

8、“三好(管好、用好、修好设备设施)”、“四会(会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设备故障)”、“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五项纪律(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检查)”的基本技能和设备管理意识,在开机前应认真做好重点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3.4职业危害防护设备不得无故停用或擅自拆除,凡因故停用设备设施应办理停用手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3.5职业危害防护设备是生产设备设施的组成部分,设备部要将其管理纳入正常的工艺装备管理之中,建立相应的设备设施台帐和维修

9、计划。3.6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必须进行调试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4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4.1设备设施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做到:a.班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设备的点检工作和润滑工作;b.班中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c.班后做好设备清扫、润滑工作。4.2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与工艺装备一并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a.设备设施的定保工作在每年的五一、高温停产、十一和春节期间进行。设备设施的定保以设备操作者为主,维修人员进行指导和配合,按设备设施定保标准进行。b.设备设施维修人员按设备设施定检内容进行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并做好定检记录。4.3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的故障管理a.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操作者

10、应立即停机,关闭电源,防止故障扩大,通知设备部,按设备设施管理规定及时组织处理。必要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抢修。b.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停止或限量排放污染物,预计停机时间超过_小时的,必须将故障信息上报装载机厂办公室、设备部。c.设备设施故障排除后,设备操作者应对设备进行认可,并和维修人员填写职业危害因素控制设备设施停运、维修记录单。5设备设施的报废与更新管理5.1设备设施报废的条件。设备设施经更新改造后性能仍不能满足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计要求和保证处理后作业点排放达标的防护设备设施。5.2设备设施报废的审批程序:凡符合报废条件的防护设备,由装载机厂办公室、设备部和组

11、织全面检查和初步技术鉴定后,填写职业危害防护设备报废申请表,按照公司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手续。5.3职业危害防护设备报废后应及时进行更新,其程序按下列要求执行:a.计划的编制。装载机厂办公室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收集工会和员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年度职业危害防护设备更新投资计划,报综合部,经其审核后上报公司领导。经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后,由综合部下达年度投资计划。b.项目的实施。装载机厂办公室会同车间提出初步方案及技术要求,并通知设备部。c.采购部组织召开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大会,通报项目技术要求和其他商务要求,待各供应商编制详细技术方案并报给装载机厂设备部。装载机厂办公室、设备部参与评审会议

12、,确定技术方案和供应商。d.装载机厂设备部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e.项目完成后,由采购部、装载机厂办公室、设备部和车间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验收。5.4设备设施的技术资料管理。各单位应配备人员做好设备技术资料的管理、收集技术改造后的资料归档等工作,以满足设备使用和维修的需要。6检查与考核6.1对于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的改造,从而减少职业危害发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公司有关奖惩规定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6.2对因违反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管理制度、规程,违章作业、不遵守劳动纪律或者工作不负责者,按安全生产奖惩管理标准执行。_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综合部提出。本标准由装载机厂办公室负责起草并归口

13、。本标准起草人:王建平李继华本标准审批人:文德刚马兴庆本标准批准人:韩军本标准由装载机厂办公室负责解释。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四)15.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doc15.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模板)1.设置目的综合防尘防毒措施和无尘无毒或低尘低毒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尘、毒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发生,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为此,特设置此制度。2.适用范围企业为控制防尘、防毒、防物理危害因素的设施。3.规范性引用文件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4.职责机动部门负责防尘防毒设施的安装和维护管理。安技部门负责防

14、尘防毒设施的监督;卫生部门负责联系尘毒设施效果的检测。5.管理程序5.1防尘防毒设备设施文本资料5.1.1防尘防毒设备设施应有管理制度;5.1.2建立防尘防毒设施台账(包括设备名称、编号、投入使用时间、分布地点等)5.1.3建立防尘防毒设施档案(包括登记表、使用地点、随机技术文件资料、效果鉴定、运行记录、维修记录)5.2防尘防毒设施管理5.2.1防尘防毒设备应编入设备设施台帐,列入维修计划,保持与生产设备正常运转。5.2.2一切防尘设备设施都应有专人负责维护。定期检修。5.2.3防尘防毒经费应当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经费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5.2.4加强对防尘防毒设备的维护管理,提高除尘除毒质量,防止漏灰、漏粉和泄漏毒物。定期检测粉尘、毒物质量浓度,发现超标,要立即采取措施。5.3、尘、毒设备合格判断5.3.1除尘或净化效率等运行参数不低于设计参数的_%。5.3.2在管道及_%以上的支管无破裂、泄露、堵塞。5.3.3集尘(毒)风罩_%(个数)以上完好有效。5.3.4闸板和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无泄漏。5.3.5滤料(或原件)有效。5.3.6pe线接触可靠。5.3.7不生产二次扬尘(毒)或污染5.3.8治理后经检测的强度、浓度达标。6.考核因防尘、防毒设备设施运行不符合要求,对设备设施的专管负责人或设备设施的操作者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考核。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