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与爱情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439344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心与爱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野心与爱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野心与爱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心与爱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野心与爱情红与黑介绍与感想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一部著作。它出自于一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几起案件,这几起案件引发了司汤达的共鸣和浓厚的兴趣,终写下了这本著作。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他常常自称“平民”,“农民的儿子”,“工人的儿子”,“仆人”,“工人”,“农民”,实际上,他的父亲已经由农民发迹为锯木厂主,他本人又先后在谢朗神甫、德雷纳尔夫人那里和之后的神学院里受到教育,他属于小资产阶级的行列。但他有着极其敏锐的平民阶级意识。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可怜虫,他唯恐自己因平民出上层阶级的轻贱。听到市长答应给他的待遇以后,他第一句话是“我不愿意当佣人”,第一个问题是“我跟谁同桌吃饭呢?”经妻子

2、建议,德雷纳尔市长给他一点赏赐,却被他视作一种奇耻大辱。这可能也有关于他的父亲与兄弟。他们不喜欢他,甚至可以说是厌恶他,原因是他们并未读过任何书,字一个都不识,但命运注定于连热爱读书。就像命运注定他是矛盾的,他为了飞黄腾达可以不顾一切,他的野心之大让人唏嘘。一、他憎恨上流社会,可他却也向往进入上流社会。他一方面痛骂这可鄙的财富和建筑在其上的享乐生活,在市长家,他认为自己能感受到的仅仅是对上流社会的仇恨和厌恶,他鄙视贵族的贪婪和吝啬,对资产阶级暴发户瓦尔诺更加深恶痛绝 ,但另一方面,他也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做贵族的生活,甚至于他原先接近德雷纳尔夫人,也是为了向这个单纯善良的、在贵族之家中长大的夫人学

3、习一些贵族知识。二、他经常自诩清高。他声称:“我出身低微但是我并不卑贱。”和瓦尔诺之流比较,他认为“我的心离开他们的蛮横有上千法里远。”他甚至宣称:“即是把他们搜刮来的钱分一半给我,我也不愿意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在我心中引起的轻蔑,我不可能克制住不让它流露出来。”但是,他可以为了飞黄腾达不顾一切。为由教会的道路往上爬,他明明对新约和论教皇都同样不相信,却把它们称为“我们所有人的行动准则”。德拉莫尔侯爵赏他一枚勋章,他就发誓“我必须按照给我勋章的政府的方针行事。”他的行事是那样的忠诚,甚至被选中担任最反动的秘密会议的记录人!三、儿童时代,他看见拿破仑的威武的骑兵从本乡经过,便发热的渴望进入军界。

4、那是,平民青尽可以披挂上阵,“不是阵亡,就是三十六岁当上将军。”拿破仑就是绝好的榜样。尽管他信仰且崇拜着拿破仑,但是他也可以为了自己的熊熊野心将对拿破仑的那一份崇拜深深藏于心底。如果说儿童时代他渴望进入军界是因为受到老外科医生讲的那些战役的鼓舞,出于对“披着长白披风,戴着有黑长鬓毛的头盔”的拿破仑骑兵威武乞丐的羡慕,那么,青年于连确实欲火炎炎地眼盯着金钱和权势:“今天我们看见一些四十多岁的教士,他们有十万法郎的年俸,也就是说,相当于拿破仑手下那些著名的师长的三倍应该当教士。”“我知道怎样选择我这个时代的军服。有多少红衣主教,他们的出身比我低,然而掌握过统治大权。”可见其野心之大。谈完了于连的野

5、心,接着也应该谈谈他那两段疯狂的爱情。第一段恋情是他所认为的“心灵的爱情”至少从一定角度上,他与德雷纳尔夫人是真心相爱过的,不管这对恋情是否为人们所不齿,但于连是动过一点真情的。当然,于连更多的是想要与市长的地位平等,这是一种从内心而来的变态的疯狂,他一次次地追求德雷纳尔夫人,利用了雷纳尔夫人的单纯善良和不谙世事,来满足自己内心的变态的欲望。当然,最后这段不耻之恋以及于连的生命、他苦心经营的飞黄腾达都由德雷纳尔夫人的那一封密信而告终,这结果,应是悲剧的吧!第二段恋情是他所认为的“头脑的爱情”,虽说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是自愿的结合,当然,这段恋情也是受于连那来自于连的变态的疯狂所驱使的。他想要博取

6、德拉莫尔小姐的爱,甚至于用给德费尔瓦克夫人寄假情书的方法刺激德拉莫尔小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于连想要证明平民青年的他比贵族的公子哥们更有被爱的价值。可悲,也可泣。他并非没有挣扎过,他踌躇了很久,他不知该如何去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野心,不是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想要彻底的得到一样,你就必须失去一样,这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定理。于连尝试着打败他,但终究是失败的。于连在这场权力与爱情的“游戏”中迷失了自我。但是,当他为了权力而开枪伤了德雷纳尔夫人的时候,我们以及他都很清楚,他最终选择了权力,这是他平生所追求的,他也无错。这个悲剧中终归结于时代之上,透过于连这个人物,也展示了法国复辟王朝时期整整一代青年的苦闷、追求和厄运,书即是一个社会,这个社会终是过去了,但它的历史仍是存在的,它的经历仍是存在的,难道不是吗?我们憎恨,厌恶于连,但我们却也同情、悲悯于连,他的命运已定,他所留下的只能是悲剧,我们也仅仅只能将他的命运作为历史的悲剧来看,就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