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438070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段、直线、射线说课稿 白水县胜利小学 党郭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线段、直线、射线。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经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

2、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难点:区分线段、直线、射线。四、教学流程: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这堂课我的设计思路如下: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贯穿始终,合理运用小组学习法、观察比较法、发现法、操作法、猜想验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主线,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本堂课主要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线段,感知特征。对于线段,在二年级上册结合长度单位认识的学习,仅在于帮助学生感知到线段的可测性,没有归纳提炼线段的本质

3、特征,本节课则需要与直线、射线一起,对线段的本质特征作出归纳提炼。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线段,教师再作一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线段的特点。第二部分是认识射线,感知特征。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也就是说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景或是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展开思维的活动。因此第一步我直接画了一条线段,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动画演示射线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多次感受到射线的“无限延伸”。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为突破这个难点,借助电脑演示,让射线进行了两次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二步让学生举

4、例生活中的射线,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我们可以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然后详细观察一条射线进行讨论,最终得出射线的特征。第三步是画射线,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朝四面八方画,最后反馈交流得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第三部分是认识直线,感知特征。所用的步骤与认识射线这一部分有些类似,用课件演示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让学生说出直线的特点,经过这么一来,学生就真正体会到了无限延伸的含义。随后让学生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巩固对直线的认识。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边操作边提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更能加深对直线特征的理解。最后通过完成线段、直线、射线有什么区别表格的填写,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总体上感受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加深对这三个图形的理解。练习题的设计,我是由易到难设计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的是闯关形式,这样涉及的意图是学生既很努力的闯这一关,又很期待下一关会是什么呢?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指导和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