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436904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 前 言美术是艺术的主要门类。它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 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 要学科,以独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当代社会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育应该在我 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审美品位的现代公民。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 以下简称标准 )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 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

2、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 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 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 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 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3、,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 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 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 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美术 语言,更多地参与信息交流,共享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三)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

4、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 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偏重于让学生接触具体事物和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 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 在现代社会,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丰富性 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将会对学 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 有助于培养 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

5、的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对 艺术作品的创造和理解,都会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 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 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 作用是独特的。二、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

6、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 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 精神、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 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以课程内容 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的美术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 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 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

7、应,以灵活多样的课程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 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 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的品质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三)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应通过美术学习, 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 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尊重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

8、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 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的创意能力得到发展,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意转化为 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 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性,评 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 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

9、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三、设计思路(一)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为了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本标准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 ?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美 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 两个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 大胆创造, 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

10、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 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 了“综合 ?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 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 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二)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的教学更大的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

11、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 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本标准提岀一些具体的学习 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 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还可以向学生提岀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 性和创造性。(三)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本标准,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具有更强的可行性。标准一方面规范各地的美术教学,另一方面能够适应各地不同的教学实际。因此,不同的地区,尤其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在尽量遵循本标 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物质资源开

12、展有特色 和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 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 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阶段目标本课程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加以描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2年 级)尝试不同工具, 用纸

13、以及身边容易找到 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 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 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 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 动的乐趣。观察身边的生活 用品,初步了解外形与 用途的关系;通过摸摸、 画画、做做等方法感受 物品的外形、材料和加 工方法,尝试用画、撕、 剪、粘的方法表现自己 改良物品的想法,体验 想象与设计制作的乐 趣。观赏自然美和形 象单纯的美术作品的形 状与色彩,用简短的话 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 与感受。采用造型游戏 的方式,或以造型游 戏与语文、音乐等学 科内容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无主题或有 主题的想象、创作和 展示。初步认识形状、色尝试从形态与功观赏情节性较强采用造型游戏第二 段彩与肌理等

14、造型元素,能的角度,认识设计的的美术作品和民间美术的方式,结合语文、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造型、色彩、媒材的基作品,用口头或书面语音乐、社会等学科内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本特征,尝试用绘画或言描述作品的特色,表容,进行美术创作与3(过观察、绘画、制作等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自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展示,并发表自己的-4年 级)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 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 象力与创造愿望。己的设计构想,体验想 象与设计制作的乐趣。创作意图。运用形状、色彩、从物品形态与功欣赏不同风格的结合小学其他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能的角度,认识造型、优秀美术作品,了解重学科的知识、技能,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色彩、媒材、结构、

15、形要的美术家,通过描述、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式和肌理;学习设计的分析与讨论等方式,认动,用多种美术媒材己的工具、媒材,记录形式规律,独立加工制识不同美术作品的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5(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作简单的手工制品,体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示,体会美术与生活6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验与认识简单物品的设从题材、主题、造型、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年 级)仓M乍的能力,传递自己 的思想与情感。计与工艺制作过程。色彩和构图等方面,表 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 受和认识。化的关系。有意图地运用形了解设计的分类观赏不同门类的结合初中其他状、色彩、肌理、空间和基础知识、创意方法优秀美术作品,了解主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和过程,建立设计的集要美术流派和重要的美用多种美术的媒材、及比例、重复、节奏、合性、功能性和完整性术家,通过描述、分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对比、变化、统一等造观念,形成初步的设计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不录、规划、创作、表9年型原理,选择恰当的工意识与能力,认识设计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演与展示;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