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试题三辩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43656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试题三辩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试题三辩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试题三辩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试题三辩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试题三辩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试题三辩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试题三辩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共30 题,共 60 分) 1. 优化制度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共享发展中促进民生改善。此处具体含义不包括()。 2 分A. 初次分配B. 再次分配C. 三次分配D. 四次分配我的回答: D正确答案: D2.2006 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下列关于其指导方针说法不正确的是()。 2 分A. 自主创新B. 重点跨越C. 率先发展D. 引领未来我的回答: C正确答案: D3. 广大公务员担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公务员职业的客观要求不包括()。2 分A. 创造政绩B. 服务社会C. 获得福利D.

2、造福群众我的回答: A正确答案: C4. 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关于创新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分A. 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B. 坚持创新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C.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D. 坚持创新发展正契合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现状的需要我的回答: C正确答案: C5. 为了构建更为科学、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分 A. 充分运用税收手段,努力优化初次分配环境B. 财税改革与金融改革、价格改革等形成配合联动C. 解决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就业、收入、社保等问题D. 有效推进第三次分配我的回答: A正确答

3、案: D6.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 )。2分A. 核心内容B. 本质要求C. 重要体现D. 判断标准我的回答: C正确答案: C7.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是()提出的。 2 分A. 邓小平B. 江泽民C. 胡锦涛D. 习近平我的回答: D正确答案: D8. 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促进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 要求之一就是要提供高效的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的主要支撑是( )。 2 分A. 公共资源B. 公共管理C. 公共服务D. 公共需求我的回答: C正确答案: A9. 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发展

4、着力点。其工作方式是()。 2 分A. 坚持统筹协调推进B. 坚持培育绿色文化C. 坚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D. 坚持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我的回答: C正确答案: A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是( )。2 分A. 党章B. 宪法C. 党内规范D. 法律我的回答: A正确答案: A11. 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下列关于社会价值,说法不正确的是()。 2 分A. 共享发展是党中央将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主要任务置于民生领域的重要表现B. 共享发展更加关注通过提升全体国民的社会权益来达到增加人民福祉的目标C. 坚持

5、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解决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增大的问题D. 共享发展理念在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民生关怀等方面价值显著我的回答: A正确答案: C1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围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创新的话题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不包括()2 分A. “向科学进军”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建设创新型国家”D. “简政放权”我的回答: D正确答案: D13.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关于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分A. “十三五”规划建议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B. 建国以来,我国

6、的国土空间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C. 国土空间既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产生了一些突出问题D. 为了解决国土空间开发无序, 2010 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的回答: B正确答案: B14. 下列关于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2 分 A.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坚持依法办事,实现各项工作的法治化B.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是坚持依法治国,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C. 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D. 法治通过将各种国家治理制度上升为宪法和法律为手段,以法律的约束力和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我的回答: A正确答案: C15.

7、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实现成果共享的必要环节。下列公共服务不是共享发展的关键内容的是( )。 2 分 A. 基础公共服务B. 经济公共服务C. 文化公共服务D. 社会公共服务我的回答: B正确答案: C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分 A.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是古今中外发展的实践B. 经济全球化集中表现了这一发展规律C. 我国同样是开放发展的受益者D. 现在我国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部取决于对外开放我的回答: D正确答案: D17.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

8、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实施科技创新的“四项要求”不包括()。 2分A. 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B. 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C. 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D. 坚持政策协同,实现落地生根我的回答: A正确答案: A18.2013 年 6 月 18 日,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全党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上而下开展为期一年左右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不包括()。2 分A. 为民B. 务实C. 求真D. 清廉我的回答: C正确答案: C19.2009 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 年实现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40

9、%-45% ,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说明()。 2 分A. 我国对西方国家的妥协与让步B. 中国政府承担大国责任的理性选择C. 中国政府准确把握世界生态文明发展潮流D. 这是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我的回答: D正确答案: D20.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 分A. 供给侧主要是通过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增长B. 供给侧改革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意味着所有产业要升级C. 供给侧改革促使市场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D. 供给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我的回答: C正确答

10、案: A21. 关于创新的发展理念,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2 分 A.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B.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C. 创新虽然重要,但是没有必要贯穿于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D.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的回答: C正确答案: C2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是“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于哪一年()。 2 分A. 1998 年B. 2000 年C. 1999 年D. 2001 年我的回答: B正确答案: D23. 以开放发展引领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求之一就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分A. 我国加强对国际人道主义、发展问题的支持力度B.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C. 我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寻求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D. 我国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工作机制我的回答: B正确答案: C24. 关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的理解,其实质是()。 2 分 A. 经济发展绿色化B. 建立“两型”社会C. 可持续发展D. 人的全面发展我的回答: D正确答案: C25.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是“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发展。下列城市不属

12、于京津冀城市群的是()。 2 分A. 石家庄B. 天津C. 廊坊D. 沈阳我的回答: D正确答案: D26. 下列关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说法错误的是()。 2 分 A. “再工业化”主要指“去工业化”后的工业化B. “再工业化”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现象C. “再工业化”主要指制造业的工业化D. 发达国家的在“再工业化”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行不通了我的回答: D正确答案: D27.2014 年 3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首次提到“三严三实”。下列选项不是“三严”的内容的是( )。 2 分A. 严以修身B. 严以用权C. 严以执法D. 严以律己我的回答: C正确答案: C28. 关于我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