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43646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神贯注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 全神贯注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1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以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

2、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亲密的朋友。)(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学会生字新词(有的可以放到分析课文时再去理解)。1注意字的读音: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

3、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三)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1概括自然段段意: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2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结合自然段的归并,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提示:课文共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或较集中,没有对话之类的较多的自然段。因此,较长的自然段,

4、很可能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可能独立成段。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写了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室,并看刚完成的女像作品,以及客人对作品的称赞和主人发现作品还有毛病等。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写了罗丹修改女像的经过。篇幅较长,内容具体。以上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第3自然段是写罗丹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竟忘了客人的存在。第4自然段写茨威格招呼罗丹,罗丹这才发现客人被关在工作室里了。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

5、并成为第三大段,进一步生动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这可以说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四)通读课文,在质疑问难中,通过议论或查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句,解释一部分不理解和不甚理解的词语,为下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做好准备。第二课时(一)阅读分析第一段。1提问思考: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罗丹在雕塑一座女像的作品时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或者说是由什么引起的?先默读,再议论,然后回答。(事情从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时,带他到工作室观赏

6、刚刚完成的作品一座女像开始的。)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看看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第一句话写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罗丹既然招待茨威格这位客人、挚友,一定做了不少事。但课文接下去只写了一件跟“全神贯注”有联系的事,这件事是什么?(这件事就是第二句话所讲的:“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这句话跟“全神贯注”是有联系的,其他事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关系。)2接下来再想一想:罗丹带着茨威格参观自己的工作室。既然是“工作室”,是“参观”,客人一定看了不少内容吧?设想一下,可能看到些什么?这些都写了没有?为什么?单单写了什么?为什么?这就是第三句

7、话要说清楚的问题了。(客人可能看到工作室里摆放的主人创作的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当然还有些创作用的材料。工具什么的。这些都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什么联系。单单写了作品中刚刚完成的一座女像。因为这一作品跟“全神贯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写它。这就是第三句话的作用。)3在“仪态端庄”的女像前,客人和主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读一读下面第四、五两句话,简要地说出客人怎样表示?主人怎样表示?谁的表示又跟“全神贯注”直接联系?(茨威格拍手叫好,表示祝贺;罗丹不满意,说还有毛病,表示需要修改。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的情节,跟“全神贯注”直接关联。)这是不是“全神贯注”的直接起因呢?(就是。)既然罗

8、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动手修改,是故事的直接起因,为什么文章不从这里写起,而是把他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做文章的开头呢?师生共同议论,共同解答,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文章从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写起,读者会感到突然了:罗丹怎么这时候看出作品的毛病呢?不是因为请客人茨威格参观工作室,看到刚刚完成的女像,才发现毛病的吗?那么,客人怎么到了工作室的呢?是主人请他进来的。是罗丹邀请他来家做客的。这一系列事实都有因果关系。所以,文章要从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写起是自然的,必要的。直到第六句“罗丹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全段紧紧围绕“全神贯注”步步深入,叙述得清清楚楚,给读者的印象是完整的、有条理的

9、,为下一段阅读打好了基础。)4顺便结合句子的内容看看,“端详”一词写成“看”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皱着眉头”表示了什么?(“端详”写成“看”不可以。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5小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词不宜太多,而要准确。6自由读这一段,再分组或分行朗读,续读下去。逗号之间停顿短一些,句号之间停顿长一些。体会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二)阅读分析第二段。1第一课时在初

10、读课文、划分段落时,我们已经了解这一段是写罗丹怎样修改女像的。现在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要求一边读,一边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画出来,还可以议一议,求得共识。(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写了罗丹修改时的动作和语言。这是罗丹在远处望,近处瞧,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左肩偏了点儿”该怎样修

11、改,嘴里还叨唠着修改方案什么的。)“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注意“异样”和“激烈”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是通过写脚的动作的重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反映此刻罗丹工作的紧张和热烈。)3这一层内容,是作者从罗丹工作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的角度,描写“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接下去的一层,有一句话是前一层的归纳,又是后一层内容的引起。找一找

12、是哪一句话。(“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4自由读这一层(由“一刻钟过去了”到段末),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跟“越干越起劲”有关联,是什么?画出来。(“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5罗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可能还有一点儿不满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长时间?(大约一个小时。)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

13、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6再读最后两句话,注意:每句话里有那么一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恐怕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最能表现一个人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投入到某种活动之中了。是哪两个字?(“醉”和“痴”。)“他像喝醉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喝醉了酒是什么样?根据生活中见过的说一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一种是神态不清,有失常态,这里不指这种。还有一种是蒙头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课文中讲的:整个世界好像已经消失了。课文用喝醉了

14、酒,处于沉迷状态,比喻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是“全神贯注”的最高状态。)7最后一句写修改完毕。读读这一句,看看是不是只交代了修改完了,有没有进一步突出“全神贯注”和全身心投入?找出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对着女像微笑,”就已经说明修改是成功的、满意的了。“痴痴”是什么意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痴痴”,从工具书上查是“痴迷”的意思,也就是深深地迷恋某一事物。说明对修改后的作品,是十分满意的,他非常喜欢自己刚刚完成的这一作品,已经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了。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认真修改,不可能有这样满意的结果。然后,“轻

15、轻地吁了口气”的动作又说明了什么?大概罗丹在修改作品时,下定了决心,憋足了劲头,“全神贯注”地修改到非常满意的程度了,这才“轻轻地吁了口气”,放松放松。)8再自由读这一段,要求读出感情,一种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投入修改作品时的执着感情。9小结:这一段通过对罗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特点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而且从侧面以修改作品时间长和作品毛病小的对比,以及修改作品紧张之时和完成修改作品之后的“如醉如痴”的沉迷状态,加深了“全神贯注”的意义,读了令人十分感动。第三课时(一)阅读分析第三段。1提示:第二段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新完成的女像。他的朋友茨威格从旁悄悄地站着,罗丹始终没有理睬他,是不礼貌,不友好吗?(不是。因为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顾不上跟朋友交谈什么。)是的。还有一个有趣的令人感叹的事实等着我们去了解,领会。这就是第三段所写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