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436207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

2、作方法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课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首诗: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大家能背诵出来吗? 生:(大声)能。 (师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师: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生:是从白帝城出发,经过长江。 师:对,诗人是坐船经过长江,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同学们李白乘舟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是顺流(千里江陵一日还)船走得很快。 教师:对,是溯su流而下,从白帝城到江陵大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我们学习地理都知道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当然也晓得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白帝城是在重庆,荆州在湖北,李白当年是自

3、西向东乘船行驶,因此是顺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2、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此句引用渔歌反衬了三峡的险恶凄凉。 总之三峡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险峻,山高水急,景色雄伟秀丽。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不是顺流而下观风景,而是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领略三峡的雄伟秀丽的风光。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其常用的表现

4、手法有两种。 一是:移步换景法 二是:定点观察法 1、注意字音 2、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层次分明。 那么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由此可见,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按作者游踪顺序全文可分为多少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

5、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教师:边讲解边完成表格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教师:作者第一站西陵峡,而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其特点“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虽然山高不险,水急不狭,但作者游览三峡的心情是怎样的?(紧张),可以说黄猫峡无险奇之处,所以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其理由是什么? 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

6、三方绕树; 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 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特点:浓厚的江南风味)。(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 看到灯影峡两岸景色,领略黄陵庙一带风光作者先前紧张的心情此时有怎样的变化?(轻松悠闲) 不过轻松悠闲心情由于路程短很快结束了,不到两三分钟,船就驶入西陵峡的第三段的什么峡? 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极为可怕) 其特点是: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

7、,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 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是什么?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所谓的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这个谚语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是对其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是什么?(兵书宝剑峡)。 其特点是: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这里的距离不长,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 出了峡便是“香溪”,香溪是怎样得名的?这里有个典故是“王昭君浣

8、妆” 还引用了杜工部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工部是谁?(杜甫) (其作用是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把山势写活了),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如马奔驰)。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其特点是:最奇险最美丽,正是因为最奇险最美丽,因此作者着墨最多。 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是哪三种? (山、水、云) 教师:写江水是哪句?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教师: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教师: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什么字?(险),抓住江水的“窄”、“急”、“曲折”、“多

9、滩”等词来突出它的特点。 教师:“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巫峡的山不单止奇妙、不单调,还有高,你看:“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教师:这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教师:这个拟人句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群山写活了。 教师: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即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首尾相重合,形式上成为一种链式的结构,表达上前后意思紧相扣,气势连贯而下。 教师:我记得在初一木兰诗一文中有很多句子是运用顶真这种修辞的句子。大家能回

10、忆回忆说说?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忙) “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教师:写巫山高俊此段中还运用了一个侧面烘托的句子,能找到吗?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教师:好的,大家把最后一句读下去。 教师:这句再现江水之急,江水之险,那么你是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冲、卷、怒吼) 教师:冲、卷、怒吼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 (视觉和听觉) 教师:至于巫山的云,作者有没有看到? (没有) 教师:为什么没有看到巫山的云? (因为天气晴爽) 教师:但这并

11、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教师:描写云乃是道听途说,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抓住巫山云雾奇形怪状,应有尽有的特点 教师: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两段,在读中体味巫峡的“奇险”与“美丽”吧。 (生齐读七、八自然段。) 教师: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其特点是: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教师: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有一口井常冒白气,犹如

12、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 教师:写白帝城引用了什么典故?(刘皇叔托孤) 教师:三国时期蜀国君子刘备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教师:而“孙夫人庙”是周瑜和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教师: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分合变化,令敌军难以对付。 教师:引用刘皇叔托孤、描写孙夫人庙、八阵图其目的都是增加三峡景色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由此可见作者的感觉是“凄

13、凉”的。 大家看表格本文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我们来分析其作用。 1.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2、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3、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4、典故“刘皇叔托孤” 突出了三峡

14、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教师:初次之外文中还引用一句谚语,大家能找到吗? 教师: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个谚语形象地概述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这是全文的基调。 教师:本文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其作用是: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教师:全班朗读总说部分,此段总写三峡险恶、感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文中通过作者的心理变化描写

15、情绪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 教师:先前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宗教的感情,只有赞叹,只有恐怖。作者看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感觉心情随之而变,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时而害怕,时而感到别有情趣,时而凄凉,最后游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有一种怎样的愉快?(脱去危险) 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五、归纳文章的写作方法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