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给《汉语学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42795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给《汉语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给《汉语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给《汉语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给《汉语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给《汉语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给《汉语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给《汉语学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范晓提要:有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汉语语法是有规律的,并说这种规律是固定的; 另一种认为汉语非常灵活,语法无规律可循。本文认为语法既有规律性,又有灵活性,这是 辩证的:规律性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灵活性是动态的,绝对变动的。所谓“语法知识” , 应该包括规律性和灵活性这两个方面。本文在列举事实说明语法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 面都既有规律性又有灵活性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语法既要研究语法的一般规律,又应研究动 态使用中语法现象的灵活性。并指出要辩证地看待语法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灵活性也有一定 的规律。认为灵活性的规律主要有两种:一是语法的一般规律要适应语用的需要随情应境

2、灵 活运用,这是灵活性的基本规律;二是灵活性现象受到某些特殊规律的支配。所以语法研究 既要研究语法一般规律,又要研究语法灵活性里跟一般规律不一样的特殊规律。关键词: 语法的规律性 语法的灵活性 一般规律 特殊规律Regular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Fan Xiao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two opposite ideas about Chinese grammar: one believes that Chinese grammar has set rules; the other

3、thinks that Chinese grammar is flexible and has no definite rules to be follow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grammar has both regularity and flexibility. They are dialectic: regularity is static and relatively fixed, and flexibility is dynamic and absolutely changing. Therefore the so called “grammatica

4、l knowledge ” should contain these two aspects. Based on the facts showing that these two aspects exist on the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level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grammatical study should include both general rules and flexibilities in use and that we should treat these two aspects

5、dialectically, emphasizing that flexibilities also contain certain rules. Such flexible rul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at general rules are used flexibly in certain context, and the other is that flexible phenomena are controlled by some special rules. Therefore, we should stu

6、dy both general rules and special rules in use.Key words: grammatical regularity; grammatical flexibility; basic rules; special rules有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汉语语法是有规律的,如说汉语的语序或词序的规律 是固定的。有所谓“语序固定”论,如王力(1944)认为:“词序固定是中国语的大特征”。洪 笃仁(1955)说:“汉语的句子无论怎么变化,它的语序是不变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 词在前,宾语在后)”。主张语序固定者认为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语序灵活,汉语缺乏形

7、态变 化,所以语序比较固定。另一种认为汉语非常灵活,无规律可循。如有的说:“中国的语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汉语语法太简单,几乎无规律可循”。有的说:“汉语的最大特点就是约定俗成,而约定俗 成就是没有(或缺少)固定规律可循”,“它的确是世界上最灵活的语言。”这两种意见如果各执一词,就难免片面。任何语法都是有规律性的。这就是说任何语法都是有规律的,汉语也不例外。比如汉语 里“张三”、“昨天”、“在”、“华联商厦”、“买”、“了”、“一”、“件”、“新”、“衣服”等 10 个词,可以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组成下面的句子: 张三昨天在华联商厦买了一件新衣服。 昨天张三在华联商厦买了一件新衣服。 昨天在

8、华联商厦张三买了一件新衣服。 在华联商厦张三昨天买了一件新衣服。 张三买了一件新衣服,昨天在华联商厦。 张三昨天去上海游览, 在华联商厦买了一件新衣服。 如果组成以下的结构体,就难以成立或没有完句: 买了张三昨天在华联商厦一件新衣服。 张三昨天在华联商厦了买件一衣服新。 昨天新衣服一件张三买了在华联商厦。 张三衣服新昨天在华联商厦一件买了。 张三一件在买了华联商厦新衣服昨天。 在华联商厦买了 一件新衣服。这说明:现代汉语里 “张三”、“昨天”、“在”、“华联商厦”、“买”、“了”、“一”、“件”、“新”、 “衣服”等 10 个词组成句子时,它们的相互结合、排列次序、成分存现等不是无规律的随意

9、堆积或任意空缺,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但是组成什么样的句子是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语法既有规律性,又有灵活性,这是辩证的。规律性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灵活性是 动态的,绝对变动的。所谓“语法知识”,应该包括规律性和灵活性这两个方面。过去一般汉语的教科书讲语法知识,比较重视语法的规律性,往往强调固定的一面 ,对 灵活性不谈或很少谈到。近几年来语法研究中开始重视语法的灵活性。“三维语法”强调语法 研究中要贯彻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既讲规律性又讲灵活性。事实上,在三个平面 都有规律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本文简要说述在语法的“三个平面”既有规律性又 有灵活性的情形。一、句法平面1.1 句法语

10、序要看到汉语句法语序是有规律的,即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有一定的规律。在静态短语里: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在前,宾语(或补语)在后;修饰语(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种排列次序是相对固定的,不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变动语序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第一种,改变句法结构,甚至改变意思。例如: “天气好”说成“好天气”(由主谓结构改变为定心结构)。 “他想” 说成“想他”(由主谓结构改变为述宾结构,而且意思也改变了)。 第二种,意义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鸡叫”不能说成“叫鸡”。 “他勇敢”,不能说成“勇敢他”。但也应看到句法语序在具体的句子中有灵活性的一面。在动态句子里,句法语序可突破 静态短语

11、的规律,即可以“移位”(或“倒装”)。如主语有时可出现在谓语之后,宾语常可出 现在动词之前,定语、状语有时可出现在它们的中心语之后等等。这就是所谓变式句。例如: 多么清新啊,这早晨的空气!(主语在后) 我这本书看过了,那本书还没看呢。(宾语在前) 他把自行车卖了,去年才买的。(定语在后) 我找到他了,在一个小茶馆里。(状语在后)上述例句为什么要“移位”或“倒装”?那是语用的需要:在语用上是为了突显和强调谓 语“多么清新”,的宾语“这本书、那本书”提到动词之前在语用上是句子主题化(在这句 里作对比主题)的需要;的定语“去年才买的”、状语“在一个小茶馆里”在各自的中心 语之后,在语用上是句子言犹未

12、尽,就分别对各自的中心语“自行车” 、“找到他”作出补充 说明。另外,颠倒语序还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样巧用词序变动的修辞富于幽默和风趣。至于诗歌中由于诗歌韵律上语用的需要颠倒语序 则更是屡见不鲜。苏东坡“非人磨墨墨磨人”这句诗(见宋代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 墨一诗),把“人磨墨”和“墨磨人”颠倒了一下,把时间易逝人易老的道理讲得十分形象 而深刻。又如: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正常次序应该是“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白居易把“色”和“声”两个词移到 句末,这是为了符合诗歌的韵律节奏(如长恨歌中的诗句都是二二三节

13、奏)的语用需要。1.2 词与词相结合的句法功能要看到汉语中词与词相结合的句法功能是有规律的。有人认为西方语言的词类有固定的 形式标志,有固定的变化规律;汉语的词没有固定的形式标志词,所以没有固定的词性。其 实汉语词的句法功能还是有规律的,什么词跟什么词结合、怎样结合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 动词一般作谓语,作主宾语是有条件的;名词(特别是指称具体物的名词)一般作主宾语, 作谓语有条件的;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而不能修饰名词(可以说“不吃、不喝、 不青、不白”等,而不能说“不桌子、不电灯、不老师、不学生” ),修饰名词时有条件的。 如果没有词与词之间的结合规律,也就没法区分词类。但也应当看到在

14、具体运用时,词的句法功能也是有灵活性的一面。 比如某种特定的需要, 动词有条件作了主宾语,名词有条件作了谓语,副词有条件修饰了名词。例如: 打是疼,骂是爱 /聪明反被聪明误。/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他渴望学习。 今天星期天。/ 一斤苹果五角钱。/天上一片乌云。/你喝茅台,我也来茅台一下。 他画得人不人鬼不鬼。/她都大姑娘了,还像个孩子。/这个人很男人。/他助人 为乐,比雷锋还雷锋。/他来到这大山最深处的地方。例组中动词或形容词作了主语或宾语,这是有条件的:有的是出现在“谓宾动词”(必须带 谓词性宾语的动词)后作宾语,如“他渴望学习”之类;有的是动词、形容词出现在非动作 动词作谓语动词的句子里

15、,是一种动元化或名物化的需要,如“打是疼,骂是爱”中的“打、 疼、骂、爱”便是。例组中名词性词语作谓语,这也是有条件的:有的是句中省略或隐 含了一个谓语动词,如“今天星期天”、“天上一片乌云”两个句子分别省略或隐含了一个谓 语动词“是”和“有”;有的是修辞上“转品”的需要,如“我也来茅台一下”的“茅台”就 是在一定的语境里名词转换成动词用。例组副词修饰名词,这也是有条件的:有的表面上 是副词修饰名词,但实际上在副词与名词之间省略或隐含了一个动词,如“他画得人不人、 鬼不鬼”是“他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意思;有的名词本身有性状、顺序、类别、量 度等蕴含义,根据表达灵活性的需要(主要是求简求新

16、求效的语用需要)该名词可以受副词 的修饰,如“都大姑娘了,还像个孩子”、“这个人很男人”、“比雷锋还雷锋”等。 二语义平面2.1 语义搭配 要看到语义搭配是有规律的。汉语语义搭配的基本规律是要“合理” ,主要表现为: 一是词语搭配要合乎常理、合符逻辑。即组成的短语所反映的语义在现实世界里有可能 出现的。比如以动词“死”、“病”为例,跟名词搭配可以组成“人死”、“人病”、“牛死”、“牛 病”等主谓短语,而不能组成“石头死”、“石头病”、“石头说”、“电灯死”、“电灯病”之类 短语,这是因为在现实世界里只有有生命的“生物”(包括人、动物等)才会有“死”、“病” 这种行为活动,而无生命的“非生物”是不可能有“死”或“病”的。如果说成“石头死” 、“电灯死”、“鞋子很听话”、“石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