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设计(修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424440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设计(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设计(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设计(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设计(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设计(修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根据所要探究的目的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3、有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2、三、实验用品:1、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投影一些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等。2、药品:锌粒、石灰石(块状)、碳酸钠(粉末)、氧化铜、水、盐酸(1:4)、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试液。3、仪器:试管(18mm)、药匙、量筒(10ml、25ml)镊子、纸槽、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试管刷、水槽、集气瓶、导管(60、120、90)胶皮管。四、 教学和活动过程: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阶段:提前布置作业:请你拟一份实验室须知。把花生油从大瓶往小瓶中倒要注意什么?花生油、酱油、香油、醋是在什么器皿中保存?盐、

3、味精又在什么器皿中保存?观察家用炊具在灶台上的高度,是紧贴灶台还是留有一定间距?为什么?炒了一道菜的锅能不能立刻炒下一道菜?为什么?应当怎么做?物理课上学的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程序?实验室规则教育:一、认识你的实验室;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学生创作、学生补充的实验室规则,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室规则。展示危险品图标,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过渡)下面我们就具体学习一些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提问家中盐、味精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油、醋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2、追问盛放容器的区别?为什么?实验室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该怎样盛放?3、观察桌上的碳酸钠粉末、锌粒、石灰石等固体药品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

4、液、蒸馏水等液体药品。4、用什么工具可取出这些药品?有无不同之处?回忆家中如何取盐?如何取用油、醋?二、物质的加热1、观察酒精灯的构造,提问为什么有三个“绝对禁止”?2、提问家中灶具与灶台间的距离?追问为什么?3、提问:能否用现有仪器证明猜想和假设? 4、以刚才得到的结论为基础讨论如何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应注意哪些问题?三、洗涤仪器1、在家如何洗涤炊具?如何判断炊具已洗干净?2、老师提出一种方案:拿两只试管(一只用过的,一只洁净的),讨论如何洗刷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洗刷后的试管,判断是否洗干净了。反思交流: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比较熟悉?哪些第一次接触?那些需要再做练习?然后

5、根据交流结果安排检测题。布置作业。小结今天所学知识,画成知识网络形式。学生交流。谈想法及做法。请同学宣读自己拟定的实验室规则。小组讨论、评议、补充。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回答。同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一位同学现场演示“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向试管中滴加液体”,其它同学挑毛病药品取用知识的小结。,取得共识后分组进行这两个实验操作。重点放在从细口瓶向试管倾倒液体上,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小结注意事项。在小组内提出想法, 学生回答。同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大家讨论认可后分组实验证实。归纳:酒精灯的使用以及液体加热注意事项。学生回答。同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归纳:清洗仪器的方法以及仪器是否洁净的判断。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补充,并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将知识总结,绘制网络图。通过这些看似与化学无关的作业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对于其他同学的相同部分有认同感。用生活常识引入,既有兴趣又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使学生把经验知识提升为规律知识的一种认知的升华。学生只知道如何洗,却不知道如何判断是否洗干净,在此引发同学们思考既将所学知识再次系统小结,又用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为载体引领学生体会了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