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及其计算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42267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龄及其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龄及其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龄及其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龄及其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龄及其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龄及其计算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龄及其计算方法: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 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它 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外询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工龄可分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一般工龄是指职工从事生 产,工作的总的工作时间。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 龄。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是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内连续工作的 时间。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同时就能 计算为一般工龄;但一般工龄不一定就是连续工龄。连续工龄和本企业工龄在含义上有一些差别,即连续工龄不仅包 括本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而且包括前后两个工作单位可以合并 计算的工作时间。

2、机关、事业单位为有别于企业用工作年限,实际上连续工龄和 工作年限的含义和作用是相同的。计算工龄的方法:1, 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虬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1 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 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 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蛔豚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 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 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点3、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

3、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 续工龄可进行折算。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 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 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1 在提炼或制造铅,系砒,磷.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 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 六个月计算。计算连续工龄的原则规定:职工发生以下情况,其前后工龄连续计算:1. 凡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调动工作、安排下岗者,调动,下岗(与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2. 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调派国内外学习者,其学习期间以

4、及调派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3. 因企业停工歇业或者破产,职工经企业管理机关调派到其他企业工作者,调派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4. 企业经转让、改组或者合并,原有职工仍留企业工作者,其转让、改组或者合并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5. 职工在疾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者,连续计算为本企业工龄;超过6个月病愈后,仍回原企业 工作者,除超过6个月的期间不算工龄以外,其前后工龄应合并 计算为连续工龄;6. 因工负伤或者职业病停止工作医疗期间,应全部计算为连续 工龄;7. 转入企业工作前的专门从事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和革命军人 的军龄,均作连续工龄计算;8.学徒在本企业学习期间,成作本企业

5、工龄计算,临时工试 用人员转为正式职工时,其本企业工龄,成自最后一次进入该企 业工作之日算起。9原分配在国营农场,垦殖场当职工的知识青年及其在文化大 革命期间由国家统一组织下乡插队的城镇知识青年,在他们按 政策离开农村,垦殖场或农村回城镇参加工作以后,其在农场.垦殖场或农村参加劳动的时间,可以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 算为连续工龄;回国回国10 .归国华侨职工,从进入本企业工作之日起计算连续工龄。 归侨职工在国外从事革命工作,确因工作需要调回国内或受迫害 的,如有可靠证明,报经中侨委审核实者,其在国外参加 革命的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不作工龄计算的情况: 职工在下列情况从事工作的时间,不作工龄计算:1.凡职工在敌伪及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任一定的职务,如把头,监工,厂警、矿警等,有压迫剥削行为的,民党军队官兵,民党政府机关中的官吏等,其从事该项职务的时间,不作工龄2.凡判刑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其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计算工龄。因反革命罪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连续工龄应自恢复政治 权利之日起重新计1 教龄、工龄的计算均精确到年不精确到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