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施工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42167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桩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桩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桩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桩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桩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桩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桩施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照港(集团)建筑安装工程ISO9001:2000 ISO4001:2004GB/T28001-2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方案文件编号:工程名称:日照港集装箱公司3#、4#、5#仓库管桩工程编制单位:日照港建筑安装工程编写: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二、工程目标三、项目管理四、施工部署五、资源需求计划六、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七、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八、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九、文明施工十、进度控制措施十一、季节性施工措施 十二、环境目标及防治措施附表:1、 施工进度计划2、 平面布置图日照港集装箱公司3#/、4#、5#仓库管桩

2、工程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日照港集装箱公司3#/、4#、5#仓库-管桩工程建设单位:日照港(集团)勘察单位:日照港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单位:日照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日照港工程设计院监理单位:日照港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日照港建筑安装工程1、建设概况:本工程为日照港第三港务公司3#、4#、5#仓库工程,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结构,桩基工程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锤击法施工,桩经500,桩长4-10m不等,选用第层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持力层,桩端入岩深度3#库1m,4#、5#库0.5m,设计桩数592颗,其中3#库256颗,4#库168颗,5#库168颗,地坪相对标高平均-0.3m,承台底相对标高-1.5

3、m。地层依次为杂填土淤泥质砂土粗粒砂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粗粒砂砾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2、结构特征:桩基础。二、 工程目标1、质量目标:单桩合格率100%2、安全目标:安全事故为零,人员伤亡事故为零3、工期目标:计划工期20天。4、经济技术指标:使用DJU-DD-40履带式打桩机,达到设计要求。三、 项目管理:1、 项目组织机构负责人:来永刚技术员:李照亮现场负责人:焦红岩资料员张翔材料员刘加利测量员李磊质检员庄光金安全员牟善杭间2、项目部人员岗位职责:序号职 务负 责 人职 责1项目经理来永刚工程管理2现场负责人焦红岩现场管理3技术员李照亮技术负责人4质检员庄光金质量监督5施工员李

4、秋宜生产调度6安全员牟善航现场安全7材料员刘加利材料供应8测量员李 磊现场测量9资料员张 翔资料整理四、 施工部署1、 根据工堪报告及工程量和工期,现场部署打桩机1台。2、 施工顺序: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打桩顺序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首先施工4#库,其次为3#或5#库,各个单体仓库的施工仍遵循上述原则。3、施工进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五、资源需求计划:1、施工组织现场人员工种配备表:序号工种人数职责负责人1电 工1现场用电王宜宾2后勤人员4后勤管理乔瑞正3机 长2每班指挥胡 鹏4操作工6操 作吴小刚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名 称单位规格数量使用阶段打桩机台DJU-DD-408台工程期间电焊机台BX

5、W4004工程期间枕木根20020010工程期间配电盘个2工程期间电缆米100工程期间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个/人12手套付/月/人13水靴双/人14工作服套13、劳动保护用品配备4、安全设施配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使用时间备注1安全防护网M100工程结束2隔离绳M400桩结束3安全带付/机2工程结束4灭火器个2工程结束8kg5警示牌/灯宗1工程结束6、监视和测量仪器的配备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使用阶段1J2经纬仪台1工程期间2DS水准仪台1工程期间35M铝合金塔尺把1工程期间450型钢卷尺把1工程期间六、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一) 施工工艺流程: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底桩就位,对中调直打 桩送 桩打

6、桩至设计持力层收 锤移 桩 位(二)施工要点:1、 每个单体仓库已测放的控制桩纵横内收240mm为施工轴线,根据控制桩测放定位控制网。2、 根据施工图纸和定位控制网,在桩位中心点地面上打入一根1440cm的钢筋,露出地面5cm,在其上扎彩色条,并以桩位点中心,用石灰画一个直径500的圆,以方便插桩和对中。桩位放样误差小于10mm。3、 施工前,应在匹配的工程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示,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4、 管桩起吊采用单点吊,在距离管桩端头0.29L处将捆桩钢丝绳套牢起吊,先将桩上口喂入桩帽内,再将管桩移至桩位中心。5、 管桩插入桩位中心后,先用桩锤自重将桩打入地下30-5

7、0cm,桩身稳定后,调整桩身、桩锤、桩帽的中心线重合。6、 由于本工程桩在10m 以内,调直时采用吊线锤法纵横双向同导轨成正交进行校正,桩身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7、 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打底桩时应控制冲击能,以促使工程桩缓缓打入,直至管桩沉到一定深度不动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转为正常施打。8、 送桩前应保证桩锤得导向脚不伸出导杆末端, 管桩露出地面高度宜控制在0.3-0.5m。9、 送桩器应按从下至上的顺序以米为单位标明长度。10、 调正桩锤、送桩器、桩身三者的轴线重合。送桩深度在1.1m左右。11、 收锤的标准通过试桩确定。七、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质

8、量保证体系(一)质量管理及控制程序:1、现场设专职质检员进行检查。2、每周项目部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检查结果进行通报。3、实行三级技术交底落实到各班组。4、施工中严格按国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等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执行。做到手续齐备、表格齐全。成品桩质量外观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检测方法桩径(mm)5钢尺测量管壁厚度(mm)5钢尺测量桩尖中心线(mm)2钢尺测量顶面平整度(mm)10钢尺测量桩体弯曲1/1000L钢尺测量(二)成品保护:1、保证项目(1) 钢筋砼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9、,并有出厂合格证。(2) 桩的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几次的贯入度不能依次递增。(3) 桩的接头节点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标高的控制桩及测放的桩位点,用混凝土浇筑保护,做好标识,不得碰撞、振动,避免车辆碾压,以免引起位移。3、送桩完成后留下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密实。(三)注意事项:、 不同规格的工程桩应分别堆放,并且做好标示,使用时要进行核实。、 采用“重锤低击”的原则选用桩锤。、 桩机移位后应采用不同方法二次核样,以保证桩位准确。、 桩帽和送桩器的规格尺寸应符合本工程的使用要求。桩垫、锤垫选择合理,并应经常检查更换。、 应始终保持桩身垂直,力戒偏打

10、。6、每根桩宜连续施打,一次性完成(四) 质量通病预防(1) 桩身断裂1) 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引起机台抖动,这时可能是桩身断裂。2) 原因:a.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b.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c.稳桩不垂直,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d.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e.制作桩的砼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3) 预防措施a.施工前

11、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b.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2) 桩顶掉角1)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掉角。2) 原因:a.预制的砼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或养护时间短,样护措施不足。b.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12、。c.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d.沉桩时,桩顶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3) 预防措施:a.桩制作时,要振倒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b.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c.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施工。d.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3) 沉桩达不到要求1) 现象:桩设计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

13、最终贯入度控制为主,结合以最终桩长控制参数,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最终控制要求。2) 原因分析a.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对持力层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和选择桩长有误。b.勘探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砼块等。压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控制标准。c.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或穿越较厚的砂夹层,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沉入到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达到贯入度和容易穿越砂夹层,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会有沉不下的现象。3) 预防措施a.详细查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b.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及压桩顺序。(4) 桩顶位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