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420180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凯迪生物质发展情况及行业形势凯迪电力从1992年成立到现在,始终沿着电力、环保、能源的主线在发展,这似乎与其创业者具有电力专业背景有关,其间经历了多次主业的转换。公司成立最初主攻的是高效清洗除垢剂、灰水阻垢剂等产品,随后看到国内燃煤电厂的脱硫市场机遇,迅速转型并一度在全国脱硫市场占有15%份额。2007年,凯迪电力出售了竞争激烈、毛利率持续下降的燃煤电厂脱硫业务,但保留了电厂工程总承包业务,2007年通过受让获得洋河煤业、蓝光电厂股权,公司主业也转为煤炭、电力生产和电力工程总包。2009年是凯迪电力转型生物质处理领域的起步之年。当年10月,公司收购控股股东(阳光凯迪)旗下9家在建生物质发电厂

2、,其后又在2010年8月,收购了控股股东手中的11个在建生物质能电厂项目。以上项目均为在建,直至2010年11月,公司收购了阳光凯迪下属的宿迁、万载和望江3家在运电厂,才真正有生物质电厂运行业绩。其实早在2004年,其控股股东凯迪控股(现更名:阳光凯迪)在国内1500多个县市就绿色能源项目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与266个县市签订了生物质原料供应合作框架协议,设立了111个项目公司,对生物质电厂进行投资、建设、运营。2008年6月,阳光凯迪第一个生物质电厂XX宁国212MW项目并网发电。据其避免同业竞争承诺,这些项目公司会在今后时机成熟时逐步注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一波三折 技术升级提高效率凯迪

3、电力2010年运行的三家电厂宿迁、万载、望江均为2*12MW机组,全年累积实现利润1435.95万元,毛利率近28%,初尝生物质发电甜头;2011年,有六家电厂运营,分别在宿迁、望江、祁东、五河、桐城、万载等地;累积实现利润3758.35万元,但毛利率下降到19%,按12MW额定功率运行折算,上述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6864小时,其中,宿迁电厂#1机组更是高达8197小时,刷新了生物质发电机组年运行小时数的最高记录。下表为2010年至2013年统计的凯迪电力生物质发电经营情况:年度发电量(KWH)营业收入(万元)营业成本(万元)毛利率(%)净利润(万元)备注20102.52亿9376.9266

4、82.3428.741435.95三家均为2*12MW20117.88亿46903.2337832.8119.343758.35六家均为2*12MW,其中万载12月5日2号机组投入试运行。其中宿迁电厂#1机组年运行8197小时为最高记录。20126.06亿30972.3834785.16-12.31-9074.45其中六家2*12MW(一代电厂)电厂上网电量4.64亿度;来凤、崇阳、松滋、南陵四家1*30MW(二代电厂)网电量1.42亿度201311.2亿53040.94 -14.877889.382013年投运10家,期末16家。霍邱电厂12月创造了单月发电2327万千瓦时记录。2014年上

5、半12.7亿59283.99 -23.1713734.85现在回顾来看,2012年或是其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一年。上述6家电厂,2012年全年发电量从2011年的7.88亿度,大幅下降到只有4.64亿度。从具体时间来看,从当年2月份开始,发电量即有显著下降,7月份当月甚至只有420万度电,按照理论目标年利用小时数6000小时测算,正常一家电厂2*12MW的机组每月要发近1200万度电。不无意外,2012年全年生物质发电业务亏损近9000万元。2012年也是其技术升级的关键一年。在当年3月份,其称作“二代电厂”的30MW超高压机型在XX省来凤电厂投入试运,整体效率相比12MW机型的“一代电厂”

6、提升5%,在不考虑供热,仅纯凝工况下其发电热效率可达到33%,而一代电厂高温高压技术还不到30%。经过痛苦的“停产整顿”,到2012年底,发电量缓慢回升,在2013年4月份,控股股东阳光凯迪回购了上市公司手中的5家一代电厂,仅保留祁东电厂1家一代电厂,并陆续投产了9家二代电厂。2013年8月份,凯迪生物质发电单月首次超过1亿度,并在2013年12月份单月发电超过2亿度。据其2013年半年报公告,其二代电厂实现盈利300万元,只有保留的1家一代电厂亏损约700万元。燃料保障体系建设 控制成本最为关键凯迪电力按最初设想为三级燃料保障体系,“产业工人+大客户+自建林地”,具体见下表:凯迪三级燃料保障

7、体系1、利用产业工人直接收购燃料凯迪通过自己的产业工人进行原料收集,每个产业工人的平均成本在1500元(工资)。每个电厂大概有约1000名产业工人进行搜集原材料。具体模式是,凯迪电厂和产业工人签署收购协议,主要支付成本包括两个方面,1500元的工资加长期收购协议价格,工人按照约定价格给电厂提供原材料,工人从农民手中收购的价格与供给电厂的差价,则为电厂给工人的提成。2、与大米加工厂等大客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主要收购稻壳。与大地大米加工厂签订长期收购价格,保证了价格的稳定性。3、建立能源林提升自给率为了控制成本,公司规划给每个电厂配置约7万亩速成林地。目前公司已经拿到了400万亩林地的使用权。这样成

8、本可以控制在170元/吨,同时每亩速生林还可以得到财政补贴200元。每亩林地每年可供应1.7-2吨干柴,7万亩林地每年可提供约10万吨原材料。每个林业工人平均负责2000亩林业地的原材料收集,公司负责运输。三年轮伐一次,可以保障公司在稻谷秸秆供应淡季的原材料使用。上述燃料保障体系看似严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却暴露了一些问题。2012年,在生物质电厂燃料收购环节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在内外勾结的背景下,不良中间商囤积燃料、哄抬价格,如原来测算的谷壳价格为每吨40元,实际已经涨到350元-400元/吨。更严重的是掺假,掺砂、掺水降低了原材料品质,在宿迁电厂曾发现所收购的原料,2吨林业废弃物中含沙量

9、达到1吨,电厂的平均灰渣率为12%,但按以前的测算,不应该超过4%。这些暴露的问题让凯迪高层非常震惊,下决心整治,全部“原料采购主管”就地免职,电厂一律“停产整顿”,要让那些囤积原料的人,几万吨原料烂在手里。另外,对公司原有的三级收购模式进行调整再丰富,打破传统的生物质电厂原料依靠中间商完成核心采购的格局,决心“去中间商”,因地制宜深挖本地生物质原料资源,创新“大客户收购模式+村际合作模式”。所谓“大客户”是指,选取有信誉的合作商,承诺给予其每年固定报酬,公司承担其料场租赁费用和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锁定原料价格及最大的原料供应量,目前公司大客户原料供应量可有效满足公司70%的原料供应,为公司生

10、物质原料供应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公司通过服务、质检体系持续下沉,创新一线农村原料收购方式,通过与村委会的合作,公司联合村委会直接设点,向农民采购,建立一套“公司、村委会和农民”三方受益的收购模式。就这一点当时曾有媒体报道称:“凯迪电力招收大量具备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到田间地头负责燃料收购,因为专业不对口,环境艰苦,流失率近半。”对此公司辟谣称,“目前,凯迪电力下属生物质电厂从事燃料收购、质检类员工255人,其中包含部分在轮岗见习期内的电力类大学生。截止到2013年6月,这部分员工流失率为10.5%。”这也间接佐证了大学生下乡收购燃料的传闻。根据当初设计目标,针对“二代电厂”30MW机型,目标年利用

11、小时数7500小时,单家电厂每月发电要1800万度,一年要2亿度电,年实现利润2000万元左右,但按照当前实际发电量估算,其机组只发挥了80%的效率。燃料成本也是电厂盈利水平里最敏感的因素,占其运营成本的60,燃料成本上涨10元/吨,利润下降220万元。可见燃料保障体系建设在当前仍是关键问题,解决好“吃不饱、不赚钱”的问题。欧美生物质技术先进 产业化程度较高全球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丹麦、芬兰、瑞典等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来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发电,很快得到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视,生物质发电获得了较快发展。到2005年底,全球生物质发电总装机量增加到

12、5000万千瓦。目前,国外的生物质发电技术和装置多已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的统计数字,2008年美国有350多座生物质发电站,生物质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兆瓦,单机容量达10-25兆瓦,占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40%以上。根据美国政府制定的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0年生物质发电将达到13000MW装机容量,美国能源部(DOE)生物质发电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为45000MW。而在生物质发展较早的丹麦等北欧国家,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到其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丹麦BWE公司是享誉世界的发电厂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之一,长期以来在热电

13、、生物发电厂锅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丹麦BWE公司率先研发的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迄今在这一领域仍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保持者,其锅炉效率超过90%,整体热效率达到33%以上。l988年丹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国内起步晚 行业前景看法不一目前,国内生物质发电行业还处于导入期,产业规模很小,在整个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比例只有0.5%左右,技术还不够成熟,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的支持。另外,我国生物质发电主要以秸秆直燃和垃圾焚烧发电为主,截止到2009年底,总共投产生物质发电机组430万千瓦,其中秸秆直燃发电265万千瓦,占62%;垃圾焚烧发电125万千瓦,占29%;其他气

14、化发电、沼气发电、混燃发电等所占比例很小,总共占有不到10%的比例。从全国来看,生物质能发电规模最大的是国电集团(主要为国能生物)和凯迪控股。2009年,这两大集团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14.7万千瓦,占全国的26%,均已投产近40-50万千瓦,但在建规模凯迪(阳光凯迪+凯迪电力)要超过国能。虽然近些年我国在秸秆直燃发电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设备单位投资仍然较高(超过煤电单位容量投资2倍以上)、设备效率和可靠性与欧美现金水平仍存一定差距,加上秸秆电厂缺乏合理布局,收运体系及价格控制能力不足,还有电价返还不及时等原因,大多数生物质发电厂处于亏损状态,一些公司如华能、大唐、龙源电力、京能等均考虑

15、退出秸秆发电项目。龙源电力决定“十二五”期间不再发展生物质发电,同时,择机转让旗下秸秆电厂。9月29日,国电集团下属龙源电力(00916.HK)再次把旗下两家生物质发电厂(建三江、汤原)挂到了XX联合产权交易所。这两个项目均为第二次挂牌出售,第一次挂牌是在9月初,当时两个项目的挂牌价格约为4.09亿元和3.89亿元。20天后,未能如期完成交易的龙源电力将两个项目降价4000万元左右再次挂牌,分别为3.68亿和3.89亿元。两家公司的100股权价格实际都只有1元,其余为债权价格。 其实早在2013年,龙源电力就以1元价格转让了其在XX京能生物质发电厂40的股权。2014年8月,龙源电力再次以1元

16、价格转让了其在国电聊城生物质发电公司52的股权。京能2008年在XX投资2.59亿元人民币,建成2* 12MW燃烧棉花秸秆的生物质发电机组,一直亏损,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6045万元,净利润亏损8534万元;2013年经营更是每况愈下,截至当年11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仅为171万元,净利润亏损1.7亿元。目前以低于净资产账面价值(1.1亿元)挂牌转让。华能集团10月初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其XX生物质热电厂,挂牌价为5800万元。该电厂是华能集团首个生物质发电示X工程,项目于2008年6月27日开工建设,1、2号机组分别于2009年9月24日;2009年12月6日投入商业化运营。但由于原料不足,两台发电机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