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第一单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42003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第一单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单元主备人:赵斌课 题 1、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能力目标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目标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教学准备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补充一、 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

2、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

3、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三、做好准备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准备凤仙花的种子。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 题 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

4、的猜测是否正确。能力目标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情感目标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播种的方法2、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教学准备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过程补充一、学习播种方法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

5、方法”。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二、关注种子变化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

6、中。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四、实地指导播种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 题 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能力目标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

7、的实验。情感目标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学准备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

8、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9、: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 题 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能力目标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情感目标体会到科学研究是

10、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教学准备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过程补充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活动指导: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11、。二、我们的思考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5、师:板书: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

12、物制造养料和氧气。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 题 5.茎越长越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力目标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准备课时分配 1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过程补充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

13、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2、师:(活动指导)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二、植物茎的作用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

14、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师:(活动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提醒学生注意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 题 6、开花了,结果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能力目标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