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与道义的统一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40726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益与道义的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利益与道义的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益与道义的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益与道义的统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席,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我方的观点是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首先,让我们明确辩题的定义。什么是利益?利益就是好处。而道义则是社会上公认的与人交往时的行为规范。至于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我方会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理由如下:一、人际关系建立的根本因素是利益的存在,而道义却不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充分条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有五种需要。人际关系是人的一种需要。而利益只是需要与满足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转述。马克思说:“人所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人无法满足自身利益需要才会去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如果没有利益,许多关系的基础不复存在。而道义,呢?却没有这种驱动

2、力。二、利益驱使人际关系向更高的稳定形态发展,而道义仅维持人际关系的存在。双方在共同利益基础,彼此对物质、精神的需求得到满足,互惠互利,则更乐于与对方交往。彼此交流频率越高,则关系将紧密稳定。而且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群体凝聚力的层次划分,对群体凝聚力最高层次的是人有共同的利益目的。但是道义?仅在规范人际关系交往过程的行为,维持关系存在。三、道义维系的人际关系会因为利益的冲突而破裂。利益一冲突,人际关系的建立的基础不存在,人际关系也将不能发展。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面对利益冲突,道义被放弃。于是刘邦设计杀韩信,朱元璋无情杀功臣。而且利益冲突对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

3、更严重。利益冲突的双方可能会成为敌人,而只有道义冲突却不会有这种影响。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道义更大。利益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四辩稿)09级廖苑君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审,大家好!先指出对方辩友整个立论架构推论的错误之处,对方辩友整个立论架构是建立在n个要点之上,或指出对方辩友的几个漏洞第一:审题不清。对方辩友今天一直在跟我们讲道义是如何的高尚,给出了很多典型事例,弘扬了道德的高尚,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对方辩友一直没有说明道义到底如何影响着他们人际关系。第二:偷换概念。我们所谈的是利益与道义的影响谁大的问题,对方辩友却一直把它说成是纯粹取舍问题。第三,我们今天谈的

4、是现实问题,不是应该怎样做的问题,对方辩友仅仅举某些道德高尚的人的例子,要知道现实的社会之中,不像对方所想象的,人人、圣人,个个都是天使。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人利己之心。第四:利益无论对人际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都是影响。第五:对方在论证像诸如“见义勇为”的义举,使人们想跟他们交朋友,是由于道义,是不充分的,人的动机我们是无法判断的,当利益与道义能产生同样效果时,我们又怎么能说明,这是利益还是道义在影响?第六,对方定义道义,只是限于与利益的比较,没有发掘当利益与道义并存时,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变化。而我方却从利益对人际关系变化三个阶段作出了具体的阐述:第一:利益的驱使,使人为了满足

5、自身的利益需要,与人建立起各种人际关系。趋利是人的本性,从原始社会人独居而行发展到部落,这种人际交往的建立不正是建立在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谋求利益的好处上吗?人性是利己的,为了取得在衣,食,住,行以及情感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总会不自觉地在一定的社会人群中营造出各种各样的适应其利益的人际关系商人与商人的关系,上司与下属关系,都是出自与各自的需要,使这些关系得以建立,难道对方辩友能以为这些生活中的基本关系都出自与道义之手?第二;从人际关系的发展来说,道义是维持人际关系,而利益却能加深人际人际关系。从对方的论证过程中,如果道义使两个陌生人结实,那这两个陌生人只是停留在那个阶段,而真正影响到他们实质

6、变化的是利益。从古至今,那些让人称颂的知音之交俞伯牙与钟子期,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莫不是在相互学习,各有所得的交往中建立。这种互惠互利,使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率更高,关系越加紧密。第三:道义维持的关系,因利益而打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语足以道尽我们生活的根本目的。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其实都是一种利益的交流,我们交流思想,方法,情感,追求。现实中人们因利而从朋友变成敌对的例子又何其多呢?我方今天的论点是建立在一个“影响更大”的观念之上,更大是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在质方面,人们从漠不相识到现在相识相交,是更亲近;在量方面,从以前疏于交往到今天平民沟通,也是更亲近。而对方只站在一个点上看整个人与人之间发展的过程的错误,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并不能论证对方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