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再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405878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的歌会》教学再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再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教学再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教学再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教学再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四年前,在全区的多彩课堂上,我上了?云南的歌会?这节课,这是一堂失败的课,现在还压在我的心头,细细想来失败的地方真的很多首先,不够尊重学生的语文现实。学习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我却只提供了一个讨论的话题,却没有提供方法。如果我来提醒学生:这段文字有没有写动景与静景的动静之美,有没有高处景物与低处景物的高低之美,有没有点与面的点面之美,有没有声音与色彩的声色之美,有没有详写与略写的详略之美,有没有情与景的情景之美,再让学生品读也许就好多了。自此,我明白了教学绝不能无视学生的语文现实,老师一定要目中有人。教师是为学生效劳的,如何不关注效劳对象

2、的水平与需求?每节课的学习内容都需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根底之上,任何的主观臆测在实际面前都会栽个大跟头,作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生本的观念,这是教好书的前提。其次,学习目标与内容不统一。我记得我拟的第二个学习目标是“精读美段,品味精彩的语言,畅谈自己的看法,而在总结的时候却多是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谈。实际上这是牵扯到语言品味的问题。以前也曾尝试过品味语言的方法,要从词句入手,从修辞入手,从写作手法入手。这些线条也是比拟粗的,单从写作手法上来讲就有很多。点与面,动与静,高与低,声与色,详与略,情与景,人与物,线索和情景等等。作为老师,我对这些认识还不够十分到位,那学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真要让学生学习这些

3、知识,教师必须做好铺垫,给学生讲好这些知识。由此看来,对于目标的制定不够准确,源于老师的知识积累不够。现在想来,应该这样来确定目标:精读美段,发现课文的写作之美,畅谈自己的想法。并且在导学案给学生学习的建议中,参加这些写作手法的知识,课件中显示的时候再稍加举例也许就好多了。其次,对课前所说的三句话,在目标当中仅出现三个,怎样解决呢?把“文中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变成一个拓展延伸的内容,这样从布局来讲,结构就更加严谨了。第三,教学环节不够精当。主要表现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让学生默读,读后又让思考,再让讨论,在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实际上读和思应该结合起来的。省缺这个步骤就会好些。甚至化难为易,这样提

4、问:作者写了三个片段,所写的内容都有所侧重,片段一描绘了“对歌这种常见的民俗现象,后两个片段同它有什么内在联系?这样提问就干净得多了。在第二个环节上,无效的读也太多,设计每一步的时候都要问个为什么。第一遍默读:可以问哪些地方你认为写得好?第二遍朗读再问他们好在那儿?这样也会有个层次。教学是一门艺术,但它首先是技术。作为老师,要有解读文本的技术,也要有设计课堂的技术,更要有实际操作的技术。找到了方向,还要找到到达理想境地的方法,经常说“功夫在诗外,这诗外就是点滴的生活,点滴的思考和点滴的不厌其烦的实践,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一蹴而就,得做大量的铺垫才成。换而言之,即设计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逐步入境。对于过于难的问题,要先放个梯子,让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到达理想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