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39457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省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7年8月 / 目录1项目背景31.1任务来源31.2主要工作过程3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72.1立项的必要性及意义72.2编制原则92.3主要技术路线103省餐饮业污染及治理现状113.1省餐饮业概况113.2餐饮业大气污染治理现状113.2.1餐饮业大气污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113.2.2餐饮业油烟控制技术分析124国外相关标准调查和研究164.1国外相关标准及政策研究164.2港澳台相关标准政策研究184.3国相关标准政策研究195标准主要技术容235.1标准名称235.2标准主题容及适用围235.3术语及

2、定义245.4时段划分和餐饮服务单位规模划分245.5控制指标的选择255.6控制要求255.7监测监控要求266指标体系的确定266.1指标的确定:266.2执行时段276.3排放控制276.4餐饮油烟监测要求277实施与监督28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类餐饮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在给人民生产生活供良好便捷服务的同时,又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油烟,被视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三大“杀手”。 有研究表明,餐饮油烟排放是细粒子有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的排放清单数据显示,干洗、餐饮和民用涂料等占总

3、 PM2.5排放的 5%。排放清单数据显示,餐饮行业 VOCs 和 PM2.5的排放分别占其排放总量的 1.07%和 4.16%。为有效解决省饮食行业油烟污染问题,减少居民投诉、降低油烟气产生的大气污染,2016 年,省环境保护厅提出,省质监局下达了省地方标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任务,项目编号:GY201631。 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省环境科学学会、奇正环境科技。1.2主要工作过程接受任务后,省环境科学学会、奇正环境科技部分技术骨干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开展了标准的制订工作。标准编制组对省餐饮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以及餐饮大气污染排放现状与趋势、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预测,对国家、

4、国其他省市和地区餐饮油烟控制的相关法规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在此基础上编制 完成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 具体工作过程包括: (1)资料收集 包括国外对餐饮单位的油烟污染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污染控制技术、省餐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以及环境管部门管理要求的调研。 (2)现场调研 主要开展了市、市和市等地的餐饮单位的现场调研,了解餐饮单位的基本操作过程,大气污染状况以及对油烟额控制和管理水平;同时对各个餐饮单位所采取的油烟净化器的类型和品牌等进行了调研,初步掌握了不同油烟净化技术的优劣势。 (3)收集餐饮服务单位环评竣工验收数据和日常监管数据,并委托市民科环境检测开展典型

5、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排放监测。为更好的了解省餐饮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现状,编制组专门收集了多家餐饮服务单位的餐饮单位环评竣工验收和日常监管油烟排污口处的浓度。同时选择了有代表性的 6 家餐饮服务单位开展油烟浓度的现场采样监测工作。(4)编制标准。综合分析上述资料,结合省实际情况,编制标准(技术讨论稿),2017年5月26日,省环境科学学会在市组织召开了标准(初稿)及编制说明的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省环保产业协会、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大学、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标准(初稿)及编制说明进行了技术交流。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修改形成标准(征求

6、意见稿),对征求意见稿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环境监测(检测)单位、部分餐饮单位以及油烟净化器生产厂商的意见,并编制了编制说明。1.3有关问题的说明编制组在工作过程中,收集、分析了国家及其他省份已经发布了的排放标准。其中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的最低去除效率,也规定了油烟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某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DB12 644-2016),于2016年7月25日发布,2017年1月1日实施。该标准对餐饮油烟控制、餐饮油烟监测以及标准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将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由2.0mg/m3(国家标准

7、)调整为1.0mg/m3,并增加了“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应与排风机同步运行”等要求。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DB31/8442014)2014年10月24日批准,2015年5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0mg/m3,并油烟净化设备的最低去除效率。2015年12月市人居委发布了市饮食业油烟排放限值及技术规(征求意见稿),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的编制单位也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而且该单位目前正承担该标准的修订工作。因此,编制组于2017年4月5日至2017年4月6日,标准编制组赴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进行了调研。其中了市饮食业油烟排放限值及技术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

8、了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0mg/m3,油烟净化设备的最低去除效率90%,非甲烷总烃(NMHC)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0mg/m3。但是征求意见至今尚未正式发布。市环境保护局于2014年12月31日发布市地方标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2017年5月10日发布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发布。在此基础上,结合省餐饮产业发展现状,编制组一致认为:从现在已发布的餐饮业标准来看,本标准指标体系和国标保持一致,即控制油烟值和油烟净化设备的最低去除效率。其次省的餐饮产业存在集中度低、规模小,大量存在流动摊点,远未达到、某和的发展水平,省餐饮行业监管也存在

9、能力不足的问题,全省围的提标改造治理本身就存在很大困难,增加VOCs控制指标难度会更大。再次,有编制组在工作过程中调研了餐饮行业环保治理技术,油烟的治理技术成熟,在环保部公示了国主要的餐饮业油烟净化器的品牌,而VOCs的治理目前属于空白,虽然省提出来重点行业加强VOCs的治理,治理技术考虑借鉴其他如包装、印刷等行业,但是考虑省餐饮行业的特点及VOCs治理技术环保、经济性价比而言,餐饮行业VOCs治理技术尚不成熟。因此,本标准对开题申请报告中提出的控制指标VOCs进行了调整,不再控制VOCs指标。开题报告中标准的名称为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指标是在国标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增加VOCs指标,鉴

10、于本指标已经去掉,因此,本标准的名称沿用国标的名称,即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初稿完成后,2017年5月26日,省环境科学学会在市组织召开了标准(初稿)及编制说明的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省环保产业协会、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大学、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专家组对标准指标的设置及标准名称的调整认为合理。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2.1立项的必要性及意义(1)制定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应对新形势下大气复合型污染控制,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布的一篇王跃思针对京津翼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省餐饮油

11、烟贡献度占大气中PM 2 .5中的比例约为13%,最高达15%,在京津冀地区所占的比例约为6%。钢铁、火电被认为是PM2.5的主要贡献源。省政府承诺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并且制定新的更加严格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源头收紧,作为控制雾霾的有力举措。伴随着以上措施的实施,我省大气污染将呈现复合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能见度低(PM2.5浓度高)、大气氧化性强(意味着形成光化学烟雾危险性增强)。研究表明,餐饮源对大气复合型污染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PM2.5的直接排放源,其次烹饪会产生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可以与环境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增强大气的氧化性,加速二次颗粒物的形

12、成。此外,随着省清洁能源替换、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控制力度的逐年加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业油烟的排放量所占的权重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伴随着饮食业的迅猛发展,餐饮污染源势必成为制约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障碍之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餐饮油烟排放的污染。(2)制定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是提高省餐饮污染源管理水平的需要。环保部公布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防治生活污染主要是治理饮食业、干洗业、小型燃煤燃油锅炉等生活污染源,严格控制油烟、挥发性有机物、

13、烟尘等污染物排放。2001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和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试行)控制餐饮业的大气污染。为了应对大气环境的持续恶化,、等多个地市已经完成了餐饮业的油烟排放标准的制定。为应对京津冀一体化大趋势下的大气环境治理我省启动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的编制是大势所趋。因此,能否依据餐饮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征,有针对性地建立较为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是提高我省餐饮污染源管理水平,解决城市群区域餐饮业污染问题的关键。(3)是完善环境标准体系,提升行业污染控制管理水平的需要。为了强化餐饮污染源的控制,2001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14、(试行)和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试行)。分别对餐饮污染源排放的油烟浓度和所采用油烟净化设施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但这些标准主要是应对餐饮企业排放的油烟,排放限值要求不够严格。面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趋势,针对目前国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制定适合省餐饮业污染控制条件的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仅可以促进餐饮业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全国餐饮行业环保技术上一个新台阶。综上所述,制定省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既可填补省在该领域环保标准的空白,方便环境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又可根据环境技术发展状况,缓解省的环境压力,在当前紧迫环境形势下是非常必要的。2.2编制原则(1)经济技

15、术可行原则:从污染排放源特征(烟气量、浓度等),并根据我省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可承受性,得出一种技术可行的标准限值。即要求标准与技术结合非常紧密,每个标准值都对应一定的技术;(2)与国家标准紧密衔接的原则:作为地方标准,本标准指标体系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指标限值或与同期国家标准相当,或严于同期国家标准。(3)与国外同类标准比较的原则:参考国外先进地区和国家的同类标准,主要包括、等地的地方标准及国外标准。(4)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明确控制围、控制因子、技术方法及监测手段;(5)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原则:不仅对餐饮企业提出实施标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同时对环保部门、企业的主管部门提出相应监督管理要求。2.3主要技术路线3省餐饮业污染及治理现状3.1省餐饮业概况根据省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数据,省2014年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情况如下: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主要指标 (2014年)项 目法人企业(个)年末从业人员(人)客房间数(间)床位数(个)餐位数(位)年末餐饮营业面积(万平方米)营业额(万元)餐饮业46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