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3942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生物总复习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滚动检测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走近细胞1,2,3,4,5,6(中),212.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7,10,14(中),25(中)3.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作用9,15(中),16(中)4.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12,17(中),19(中),225.核酸、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及功能8,11,13(中),18(中),23(中)6.综合考查20(中), 24(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B)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

2、的结构层次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离开细胞,蛋白质、核酸不表现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需利用寄主细胞才能完成繁殖;各层次的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不相同。2.(xx厦门质检)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C)A.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C.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

3、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解析:原核细胞无染色质,在拟核中分布有裸露的DNA分子,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且其细胞质中的质粒是环状DNA分子;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4、”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及内容。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并命名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4.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C.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D.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解析:A项,转换高倍镜后,显微镜视野变小,如果要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它将不能出现在高倍镜视野中;B项,放大倍数大的高倍镜

5、工作距离(物镜镜头与材料间距离)很小,载玻片位于上方时,其厚度比工作距离大,不能观察到物体;C项,换高倍镜后,不用换目镜就能观察到物体。5.(xx黄山第三次质量检测)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酵母菌比乳酸菌代谢速度更快,所以繁殖快B.乳酸菌只有质粒,没有核DNA,更没有染色体C.蛋白质加工都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D.两种生物都能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繁殖解析: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属于单细胞微生物,两者繁殖速度都很快。乳酸菌拟核中含有DNA,DNA没有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细胞内蛋白质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6.“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

6、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不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解析:本题借助甲流病毒考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与核酸的组成等内容。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进行的。甲流病毒的核酸是R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单链RNA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流感病毒可以经高温被杀灭。7.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B)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

7、核苷酸、丙酮酸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解析:淀粉、半乳糖、糖原都属于糖类,都由C、H、O构成。8.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B.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C.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D.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解析:在细胞中,核酸的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它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与糖类、脂质、蛋白质等一起成为最重要的生命物质。核苷酸有两种,其组成包括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脱氧核糖只是其中一种五碳糖。9.(xx吉林期末)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8、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解析:纤维素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没有无机盐。10.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染液来鉴定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解析: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它由两种试剂组成:质

9、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斐林试剂也由两种试剂组成: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故双缩脲试剂可由斐林试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A项正确。食用花生油颜色较深,而苏丹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染色较浅,不易区别,故最好选用苏丹染液,它可以将脂肪染成颜色较深的红色,C项正确。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D项错误。11.下图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示意图,它们的共同点是(D)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基本组成

10、单位都是五碳糖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解析:淀粉和糖原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种糖类都属于多糖,且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基本单位都是六碳糖。12.(xx青岛期中考试)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D)A.肽键数目减少4个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C.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解析:据图示分析可知:脱掉2个丙氨酸,而要破坏4个肽键,产生2个多肽3个氨基酸;新形成4个氨基

11、4个羧基,每个氨基增加一个氢原子,每个羧基增加一个氢原子,每个羧基增加一个氧原子,即增加8个氢原子,增加4个氧原子。13.脂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与脂质相符的是(D)A.构成脂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N四种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膜中都含磷脂C.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D.固醇类物质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营养、调节等作用解析: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项错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是磷脂,所有细胞膜均含磷脂,故B项错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故C项错误。D项正确表述了固醇类物质的生理

12、功能。14.现有无标签的四种样品各一瓶: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将它们正确鉴定出来了,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样品号1234第一步加入双缩脲试剂无变化紫色无变化紫色第二步对1、3组溶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蓝色砖红色第三步取1号样品与2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出现砖红色;取1号样品与4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不出现砖红色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B)A.1葡萄糖、2淀粉酶、3淀粉、4稀蛋清B.1淀粉、2淀粉酶、3葡萄糖、4稀蛋清C.1葡萄糖、2稀蛋清、3淀粉、4淀粉酶D.1淀粉、2稀蛋清、3淀粉

13、酶、4葡萄糖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组织中几种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的基础实验的掌握情况。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和还原糖。淀粉酶可水解淀粉成还原糖。据表可推测,1号样品为淀粉,2号样品为淀粉酶,3号样品为葡萄糖,4号样品为稀蛋清。15.磁共振技术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的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A.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B.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会改变的C.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D.发生病变的器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解析: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同,水在细胞中

14、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两者可以发生转化,所以功能可以改变。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酶的合成和特性,化学变化会受影响。16.人体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环境中,如图为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D)A.水分容易进出细胞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C.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解析:蒸馏水的渗透压为0,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无限吸水而涨破;浓盐水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红细胞在浓盐水中会渗透失水而皱缩;血浆中无机盐含量为0.9%,即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0.9%生理盐水相

15、等,红细胞在此环境中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由此可见水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17.(xx南安期末)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军事上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该毒素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由结构图可知,肉毒类毒素由氨基酸组成,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图中该片段由5种单体组成,有4个肽键C.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羟基D.高温下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主要原因是高温首先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解析:该化合物由氨基酸组成,本质是两条多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不同氨基酸的R基不同,根据R基判断出局部结构简式图中共由5种氨基酸(5个R基)组成,脱水缩合时形成4个肽键;根据题干信息,肉毒类毒素是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因此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分别位于两条肽链两端;肉毒类毒素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