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_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3940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_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青山不老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 到植树造林工作中, 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 代。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 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 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 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

2、同参观,展现 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 旨。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 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 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2、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 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 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

3、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文导读的学习任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 义,体会人物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布置预习:1、把课文标段、读三遍。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漠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3、自学完成课文导读的三个题目。一、聊天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告诉我们要热爱我们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要求白人侵 略者要怎么样去爱那

4、片土地啊?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就是在我们中国晋西北一位 81 岁的老人如何付出自己的一生去热爱他的土地。揭题。二、反馈预习作业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漠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1、晋西北在山西省, 土地沙漠化严重, 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素有“一年一场风, 从春刮到冬, 无风三尺土, 风起土满天”的说法。2、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3、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强劲季风,经大同、朔州地区时把当地粒碎质轻的栗钙 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区,使得北京、天津经常遭受风尘暴。4、我国沙漠面积相当于

5、我国可耕地面积的总和。5、人类滥伐森林,破坏草原,使土地表面失去植物的掩盖,以及在干旱和荒漠化地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 源是沙漠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刚刚的交流和阅读这一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都感受到了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的工作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那位 81 岁 的老人如何把沙漠变成不老的青山。(此处先让学生交流,再出示资料,不一定要让学生讲多少,因为毕竟是农村孩子,所搜集资料的来源有限,当学生没交流的时候就出示资料。)三、反馈预习作业一1、检查字词的学习:土炕 肆虐盘踞淤泥擎天大柱山川共存日月同辉2、县志载(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评价学生对生字

6、词的预习后,开书)快速浏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晋西北, 一位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 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 用 15 年 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学生的概括不一定具备“概括性”,所以要注意引导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五、解读课前导读,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 、 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2、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明确课前导读的内容后,将问题用PPT出示,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前,问问学生如何进行, 师提示:由于已经做

7、了预习,所以小组合作前,先小组成员一起默读课文,梳理一下自己的答案,然后交 流。要求小组长组织,教师下到组巡视指导。)六、全班交流,检测学习情况。(一)反馈学习任务一:A 、奇迹: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 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导:一亩约 667 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 50 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导:这个时候你对老人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敬佩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该句。补充提问: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 自然段和第 5 自然段)B、这一奇

8、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补充说明:奇迹出现之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大环境(第二段):环境险恶 补充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自然环境险恶? 小环境(第三段):艰苦(同伴逝世、老伴离世) 小结:尽管如此,老人从来不曾放弃, 81 岁了也不愿意进城去享清福,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 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小拓展 1:从老人的选择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拓展 2: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个老人说些什么? 引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 - 深究课文,理解重点句子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了解了老人的故事后有什么感受:PPT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人

9、,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 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二)反馈学习任务二: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释: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 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补充问题:“另一种东西”是指: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以及不畏艰难、开辟绿林、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 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小结: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一一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 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三、拓展延伸青山不老 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保护自然的坚强决心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 他的举动感动了很多的人, 那么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四、布置作业日记作业:请以“青山是不会老的”为题,写一篇学习后的感受。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大环境一一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一一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