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之默写复习—赤壁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392499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之默写复习—赤壁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之默写复习—赤壁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之默写复习—赤壁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之默写复习—赤壁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之默写复习—赤壁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之默写复习—赤壁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之默写复习—赤壁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一、课文内容分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是开头第一层,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方式“泛舟”,时间“七月既望”,人物“苏子与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几句是本段第二层,先写景,后写事,把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错综着、交替着来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第三层仍是先景后事,由事生情。“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描写了月亮从东山升起前江面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到无比惬意。“徘徊”二字,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并且写出被召唤出来的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天光、水色浑然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接着描写“泛舟”的感受,这不像是坐卧舟中、漂游江上,而是仿佛在太空中乘风飞行

3、,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同样。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于是饮酒乐甚”一句承上,继续写乐。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古人往往痛饮随着以狂歌,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已有不同,它所体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虽然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击空明兮溯流光”,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之感,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已然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

4、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几句由写乐转而写哀。对于苏轼在歌词中体现的这种政治感慨,客,作为苏轼的朋友,想必是能理解、能体会的。“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一种“和”字告诉我们,她正是揣摩着苏轼的旨意吹箫的,只是进一步强化了而已,因而那箫声就别是一种悲凉幽怨的调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一曲洞箫,凄切宛转,居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引得独处孤舟的妇女也不由得感伤身世而悲哀哭泣。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这是承上启下之语,用主人之问而逼出客人之答,自然而合乎情理。客曰: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几种句子触景伤怀,借曹操的事例生发对人生短促,功业虚无的悲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眼之所见,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很容易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身之所在,又正是曹操赋诗的长江赤壁,这自然会进一步联想到赤壁之战。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6、也,而今安在哉?“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在赤壁之战前的军事行动上,曹操是相称顺利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就写出了当时的军容之盛。“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则描绘出了一种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英雄形象。但连曹操这样一种“千古风流人物”,尚且随着“大江东去”,她创立的功业也早已荡然无存,那么,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又算得了什么,何必为功不成名不就而哀愁伤怀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是“客”语第二层,先用曹操地位显赫和自己地位低下对

7、比,再用天地之大与个人之渺小对比,用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对比,抒发人生的悲哀,体现虚无的人生态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客觉得她和苏轼既不在中央朝廷,又不在地方官署,谈不到政治上有何作为,事业上有何建树,只但是在江岸水洲,过着渔父樵夫的生活,鱼虾是伴侣,麋鹿当友人,划着小船,举杯相劝。这微局限性道的生命,简直短促得像永恒天地里仅能活几种小时的蜉蝣,渺小得像茫茫大海里一颗丝毫也不显眼的米粒。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原本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是人却偏偏“哀吾生之

8、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想要与仙人相交,与明月同在,在茫茫宇宙中求得永恒。“知不可乎骤得”,明明懂得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却又执着不已,于是“托遗响于悲风”,借箫声来传达自己悲哀而不能自拔的心境。这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啊!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这段话回答了如何看待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问题,体现了一种豁朗旷达的胸怀。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一句借用水与月刊登议论。有关江水,

9、苏轼觉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某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个江水,则始终长流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有关月亮,苏轼觉得“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它的确在不断地变化,但它圆了之后有缺,缺了之后又圆,这样周而复始,究竟无所增减,因此可以说“卒莫消长也”。这里列举江水、月亮这个别事物阐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下面再由个别归纳到一般的结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就是说,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岂但人生百年,顷刻即逝,就是向来

10、认定的天长地久,其实也是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曾保持常态。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同样绵延不息,生命完毕了一次生死也犹如月亮完毕一次圆缺。月亮不断地圆缺,生命也就同样生生死死,循环不止。既然生命和长江月亮同样是无穷无尽的,那么长江和月亮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这一段话阐明了应如何看待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体现她仕途失志之后,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思想。“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飞仙”“明月”只可机遇,不

11、可强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全凭天意,非随人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局限性为念。“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一旦仕途失意,那便寄情山水,隐居山林,到大自然中去谋求精神上的寄托。“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这是一种士大夫在仕途失意之后返归山林之乐,是自我解脱、自我安慰之乐。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满面春风,换却愁颜。“洗盏更酌”之后,这次更加欢快,不免开怀畅饮,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客解决了思想

12、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二、理解性默写、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 ,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 演化而来。3、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 , ; , 的观点。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方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同

13、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故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 。、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见解。它紧扣水月,论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抱负,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测,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测,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7、【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8、【赤壁赋】中,些飘飘欲仙的神态,仿佛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懂得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得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 ; , 。9、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 举匏樽以相属”。参照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3.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5.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7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9.驾一叶之扁舟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