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390312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4分,共6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C.沟谷发育 D.波状起伏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成因是()A.地壳上升 B.地壳下沉C.断裂作用 D.侵蚀作用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由西向东倾斜B.粮食作物以高粱为主C.北部边缘地带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D.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4.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是()A.毁林开荒、营造宫殿B

2、.轮荒作业、破坏林草种源C.过度樵采、过度放牧D.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5.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的人类活动是()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C.毁林开荒 D.营造宫殿6.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 轮荒制度 开挖煤矿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A. B.C. D.7.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植树造林 地膜覆盖 修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A. B.C. D.8.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A.充分利用光热资源B.蓄水保土C.改善生产条件D.提高肥力9.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打坝建库、平整土地B.保

3、持水土、兴修水利C.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D.植树种草10.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及其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流域可看作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B.小流域可相当于黄土高原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C.小流域可治理,只需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即可D.小流域不可治理,任其自然发展11.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A.水资源 B.生物资源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1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直接因素是()A.降水集中于秋季且多暴雨B.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

4、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14题。图1图213.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1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517题。15.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16.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

5、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17.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8题8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32分)18.读某高原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这是一幅_的景观图。这里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造成这种景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里的民居形式是_,而图中的民居形式则是_,在_高原上常常能见到,故此图的_与_

6、是不一致的。19.读中国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_、_和华北一带冬春季节常遭受风沙灾害,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或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2)简述图中K地区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最高的自然原因。 (3)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锋面)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的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又常形成_天气。(4)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5)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有哪些?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河

7、南等省区部分地区,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地貌的基本特征。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材料三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年和2007年相关

8、统计资料。统计项目1978年2007年耕地面积/万公顷4.04.6森林、草原面积所占比例/%1810气温年较差/3336年降水量/mm440380水土流失范围小大粮食平均亩产/千克160150粮食总产量/万吨9.610.5人口/万3240(1)你知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吗?(2)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是窑洞,这与黄土质地有什么关系?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该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4)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9、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沟壑纵横或千沟万壑、崎岖不平、沟谷发育等说法都是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真实写照。2.D 解析:水土流失是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而水土流失又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即冲蚀。3.C 解析: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它由风力搬运、沉积而成,地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谷子是主要粮食作物,其北部边缘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但有机质含量少。4.D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古已有之,形成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的原因很多,如A、B、C三项所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都会造成水土流失,但它们

10、多是古代就已开始采用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产活动方式,故不是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的形成原因。5.C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快,温饱是头等大事,故大规模毁林开荒成为诱发和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人类活动。6.A 解析: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等,联系黄土高原地区这些环境要素的特点,可确定正确答案为A。7.C 解析:植树造林属于生物措施,地膜覆盖属于农业技术措施。8.B 解析:绿色植物,尤其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9.C 解析: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所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一个重点来安排,即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11、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及措施。11.D 解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状况。12.C 解析:水土流失是指降水、径流等侵蚀地面,引起地表物质侵蚀、搬运而转移离开原位置的现象,动力因素如降雨量多少、降水强度大小等,物源如地表岩石碎屑、土壤等。以上A、B、C、D四项尽管都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但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13.C 14.A 解析:关注图2的比例尺,运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图2的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并且坡度变化不大,但是陡缓相间的特征明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大,不宜耕作,应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高线稀疏处

12、本身地势较平整,稍加整理即可耕种。综上分析,隔坡梯田最适宜。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适合坡度较陡的地区,反坡梯田适合坡度更为和缓且缺水的地区,因此排除A、B、D三项。14.反坡梯田中的“反坡”坡向与整个斜坡的坡向相反,不利于水流顺坡而下,更有利于水土的保持,确定A项是正确的;“反坡”比顺坡工程量和难度都大,据此排除B项;对于机械化耕作和灌溉施肥而言,与其他形式的梯田没有大的区别,据此排除C、D两项。15.B 16.D 17.A 解析:建立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结构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典例中可以知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坡度、植被状况、土壤性状和降水强度等。15.由上面

13、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选B项。16.需要获取和正确解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流域产沙量。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这句话分别从时空两个角度,提出了测量流域产沙量的两个限定因素:一是时间规定“一定时间内”,二是空间规定“流域内”。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时间限定是“一年”。以“一年”为期限的水土流失状况绝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应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状况,因此排除A、B两项。最能反映“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的是流域出口而不是流域源头,因为河流往往是“泥沙俱下”,因此判断D项是正确的。17.地形的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坡面径流量会有所减少,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单位面积产沙量有所减少。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曲线,故正确答案选A项。18.(1)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2)窑洞 蒙古包 内蒙古 自然景观 民居解析:该题考查黄土高原的传统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以及自然环境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联系。题干中已明确告诉是某高原的景观图,结合图中高原景观的特点沟壑纵横,可判断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形式是窑洞,而该图却画了适合于游牧的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