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记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389883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记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三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第一学期在小学新生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些孩子由于自身的气质、家庭教育等因素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体现出种种不适应。而这些不适应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因此如何协助这些有困难的孩子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小学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内容,下面是本人对学生进行的个别教育与辅导。一、封闭型某些孩子在小学入学时期由于过去教育留下的某些心理阴影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惊,使孩子往往用封闭自我,回绝和排斥小学学习生活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伤害。重要体现为:不想上学,课堂上不发言

2、,不参与活动,课后回绝与同窗交往,回绝完毕作业。这一类孩子的气质类型多属于抑郁质。对这一类型的孩子的个别辅导重在给孩子营造一种宽容安全的心理环境,不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对孩子的现状表达理解接纳,通过语言、手势、神态等多种方式予以孩子情感支持,并用足够的耐心等待发现孩子细小的转变,让孩子在慢慢熟悉周边的环境的基本上,建立信任,逐渐参与活动,从中获取自信,从而积极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案例:沉默的女孩牛欣宇我在班上发现了一种这样特别的女孩,样子十分的瘦弱,一双怯怯的眼睛让人生怜,当我无意中抽她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无论我费多少工夫,都没法让她说出一种字。在课后的理解中,我懂得了她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如

3、此,与同窗的交流也几乎没有。她是不能说话还是不想说话?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不久弄清了她不说话的因素:孩子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外公外婆寡言少语,并且特别怕事,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可怕很危险,因此平时几乎不让孩子出门与人交往。并且,孩子在幼儿园曾听到教师吓唬学生,要是不听话,就关黑屋子等,因此孩子体现出特别胆小怕事,特别是在学校这样的公众场合,特别是面对教师,她的戒备心特别强烈。她在家里说话很正常,只是声音很小。在理解了孩子不说话的因素,我心里有了底,过去的教育让这个孩子在公众场合极度缺少安全感,要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说话,教师必须给孩子营造一种十分温暖的学习氛围。于是,我先告诉孩子我理解了她的状况,没

4、有关系的,我们慢慢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只是不时以不经意的眼神、手势、语言、微笑等鼓励她的每一种长处。例如她听得非常认真,字写得特别棒等等,我还常常当着她的面把她的长处讲给妈妈听,慢慢地孩子对我的距离明显缩短了许多。终于有一天,我在我的课堂上,看到她怯怯地举起了手,不久又踌躇地放下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请她起来读我手上的词条。我走到她身边,第一次听到了她说话的声音,虽然她的声音比蚊子声音还细,但我的确听清晰了,她读得很对的,我赶紧大大地表扬了她,并把词卡奖励给了她。放学的时候,她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妈妈激动地跑来向我求证,我很肯定地再次表扬了她今天的进步,

5、孩子十分快乐。在后来的课堂上,孩子虽然发言的次数还是很少,但是发言的记录总是在慢慢增长,她的笑容也在一点点增长。案例分析:这个女孩是一种典型的缺少心理安全感的新生,从小的家庭教育让她对陌生的环境布满了戒备,而幼儿园教师的语言吓唬更加重了她的这种不安全感,因此她的沉默更加严重,最后发展到只字不吐。特殊的行为又影响到她的人际交往,同伴的负面评价更加重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认同,也进一步影响了孩子的自信,给新环境的适应带来更大的困难。重要辅导思路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细节给孩子营造一种非常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并引导孩子的家长和同伴共同参与这个心理环境的营造,宽容的接纳她,热情的鼓励她,让人们

6、的爱和关怀能慢慢增长孩子对教师、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让她自己慢慢卸掉自己心理的盔甲。二、依赖型有某些孩子在小学此前的生活多是在教师和家长精心庇护下完毕的,孩子缺少独立意识的培养,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习惯。当孩子进入小学,一部分孩子的心理仍然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仍但愿得到教师和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由于小学和幼儿园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规定等各方面的差别,有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都是必须依托孩子自己独立去面对的。此时,这些依赖性强的孩子往往就会无所适从,不懂得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学习生活就一团糟。重要体现为:上学时常常随便说话、下座位,把学具当玩具,学习用品常常丢三落四,听不懂教师规定,记不

7、清作业,没有积极完毕作业的意识,课间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等等。这样的孩子一方面需要“心理断奶”,慢慢习惯不依托别人,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然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下,慢慢掌握某些自我管理的措施。最后慢慢融入集体,融入小学生活。案例:爱发言的孩子曹敏旺班上有个男孩总爱和背面的一种男孩发言,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我多次批评收效甚微,我决定请家长时发现孩子的状况有些特殊,孩子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天只是和一种专门请来照顾她的婆婆在一起生活。身边长期没有亲人,也没有同龄的伙伴。理解到这些,我对孩子上课那么喜欢说话找到了新的解释:孩子太孤单了,由于远离父母,身边长期缺少依托和交流,

8、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内心有说不出的孤单,她好不容易在班上找到了一种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她是逮着一切机会和她说,什么学习等其她的事一概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和孩子的谈话证明了我的猜想。于是,我将孩子和她的好朋友一起请到办公室,和她一起分享找到好朋友的喜悦,并和她们一起讨论如何才干做一对真正的能互相协助的好朋友。最后,我告诉孩子,我也真诚地但愿成为她们的好朋友。最后两个孩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走出了我的办公室。在接下来我的课堂上,我没有再看到那个孩子转过找好朋友说过一句话,两个孩子都听得异常用心。我想她们是真的明白了这样做一对真正的好朋友,我予以她们及时的鼓励,这一对孩子上课发言的状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得到了

9、很大限度的改善。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孩子在课堂上频繁发言不是故意违背课堂纪律,而是孩子的情感需要赛过了纪律对她的约束。在理解了问题的这一症结后来,教师对孩子问题行为的理解及共情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孤单渴求友谊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安慰,对教师也生出了许多的信任,在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教师抓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为主线,以共情为重要辅导方式进行了整个辅导,效果十分明显。小学新生在面对环境的变化中都特别但愿得到情感上的支持,教师较好的共情能最快地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为进一步的新生适应指引打下较好的心理基本。而在措施上,找出孩子适应滞后背后的真实因素是协助孩子正常适应的核心。三、对抗型由于某

10、些小朋友初期形成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因素,使得某些孩子在新环境适应时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容易冲动,对新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事物进行多种方式的强烈对抗,以此保护自我的安全。这一类孩子的气质类型多以胆汁质为主。对抗行为的重要体现为:个人努力遭受挫折后不能接受,乱发脾气发泄不满。回绝遵守集体课堂纪律或游戏规则,以故意捣乱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对她人的批评实行报复等。这样的孩子往往桀骜不驯,人际关系差,班级影响力大,同伴评价低,这些又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对抗行为。其实这样的孩子除了自身的气质特点以外,还往往是在初期性格养成中缺少爱的关怀,缺少被认同的感觉,在长期的情感饥渴中她不得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获得人们的关注,因而形成了她的某些对抗行为。对抗型的孩子未飞虎看待这样的孩子,教师一方面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能受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并能从孩子的生活背景中去解读孩子的对抗行为,并予以理解。然后,再从情感出发,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孩子的信任。最后,再从措施上具体指引孩子如何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转换原有的思维方式,过上轻松快乐的小学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