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14(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38987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14(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14(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14(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14(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14(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14(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14(含答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含答案解析)1. 问答题: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答案: 本题解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第一,中国解决自身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保证“一国两制”的贯彻执行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强大的物质条件。第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也要看我们自己的发展情况。 (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克

2、服过去形成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各种旧体制,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改革是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反过来,只有发展,改革才能持续下去,深入下去,才不会半途而废。 (3)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保证。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社会稳定,一个是政局稳定,一个是政策稳定。在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既要做到变,同时也要做到稳定,把变和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发展的速度同改革、发展方案的稳妥、协调以及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改革和发展

3、,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 2. 问答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下,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答案: 本题解析:(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2)取缔非法收入。(3)整顿不合理收入。(4)调节过高收入。(5)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3. 问答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答案: 本题解析:正确。(1)社会主义在具体的国家有不同的具体形式和表现,社会主义体现在我国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很难实现的,我们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

4、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3)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 判断题:社会革命和改革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

5、:错误。(1)革命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彻底推翻反动政权和落后制度的暴力行动。改革是自上而下发起的,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内部主动发起的,以维护政权和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自我完善活动。(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某些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我们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不断完善基本制度,但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够改变我国基本制度。(3)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应当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5. 问答题: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有能动的反作用,不能认

6、为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有能动的反作用。理由如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说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正确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因而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和延缓作用。6. 问答题:简述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答案: 本题解析:第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第二,国民革命产生的政治影响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客观条

7、件。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7. 问答题:简述毛泽东阐述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答案: 本题解析:(1)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8、义社会。(2)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过程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8. 问答题: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答案: 本题解析:(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

9、面和领域的控制与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与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

10、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9. 问答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错误。(1)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混

11、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10. 问答题: 辩证否定观包括哪些内容?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答案: 本题解析:(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