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387336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 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林改办的统一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X县区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XX县区委、县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学习中共X县区委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村民的积极参与,按期完成了全镇的主体改革工作。达到了产权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利划分明确的改革效果,调动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

2、积极性,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林区和谐稳定。为了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经验教训,现将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东接镇,南靠镇,西连镇,北临乡,最高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70米,国土面积1.9平方公里,全镇11个村(社区)、5个自然村、个组。农业户数699户,农业总人口2845人。有耕地面积2068亩,其中水田597亩,旱地1415亩。林地总面积11203亩,占国土面积的4.96%。按权属分:国有林面积647亩,集体林面积1551亩。按林地现状分:有林地536亩,疏林地31亩,灌木林19004亩,未成林地22675亩,无林地7亩。退耕地1474.

3、725亩。 全镇共确权面积51万亩、1470宗,占集体林总面积的99%,面积确权率9%,共涉及9个村,17个村民小组,5户。实际确权面积中:公益林807.亩,占集体林面积的2%,商品林764.53亩,占集体林面积的3%。实际确权面积中:自留山72392.04亩;均山到户1353.15亩;均股到户189.9亩;均利到户4022亩;仍由集体统一管理286亩。实际确权面积中均山到户8926.19亩;均山到户率8。发放林权证5891本545户。 二、主要做法 我镇林改工作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做林业工作的中心来抓;贯穿二条主线:即林改工作进度服从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4、;改变三大难:即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资金支持到位,三是督查指导到位,四是服务管理到位;狠抓五个早:即早宣传、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 (一)强化责任,组织领导到位。7月,镇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根据X县区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镇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林业、民政、扶贫、农技、水管、国土、综治、统计、信用社等负责人和各村总支书记任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林改办,组建了业务技术组、纠纷调处组、综合文秘组、后勤保障组、档案管理组、监督督察组等六个具体业务工作组,

5、抽调了3名业务技术骨干负责具体工作。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强势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也相继成立了由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副支书、副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也推选了35名有威望、群众信服,公道正派的党员、人大代表、群众组成林改实施小组,负责配合驻村林改工作组实施该组的林改工作。 (二)宣传发动,培训引导到位。林改工作启动以来,全镇上下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书写宣传标语、发放致林农公开信、出黑板报、办林改宣传专栏等形式,切实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相

6、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每一个农户,做到了家喻户晓。通过舆论先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林改政策深入人心,林农参与林改革、支持林改的积极性高涨,为顺利推进林改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更加规范,政策理解执行到位,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镇村两级利用各种会议、专题培训加强对林改工作队员的业务知识、政策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林改工作队员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全镇共发放林改宣传资料94册、书写林改宣传标语96条、编辑简报板报4期,召开各类会议20场次,专题培训场次,27人次。 (三)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到位。镇、

7、村、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林改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此次林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必须摸清林业“三定”时期山林权属的基本情况和乡村集体林场、自留山、责任山面积和四至界线。为此,镇村干部职工爬山涉水,日晒雨淋,深入田间地块,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大量查阅相关历史档案资料,认真分析山情、林情、社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民意,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切实开展方案制定工作。方案草拟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遵照法定程序,坚持两个23,即必须有2/3的农户参加,必须有到会2/3的村民讨论通过后,才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确保改革方案的合法性,保障群众利益

8、。全镇共制定了乡级实施方案1个、村级实施方案9个、村民小组实施方案1个。 (四)依法依规,纠纷调处到位。主体改革期间,各类林权林界纠纷相继涌现出来,镇、村、组始终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和“三个不出”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是采取“查、访、看、比、议”的方法进行调处,避免主观武断、行政手段的方式解决林权林界纠纷和争议;二是采取“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顺序,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法规与情感并举。对借纠纷滋事的个别村民,认真向其宣讲有关林改的政策法规,施以法律的威慑力,对一时想不通而钻牛角尖的群众,耐心讲解调解的理由和依据,做到以理服人

9、,以情动人;四是层层负责,集中力量攻难点。对比较复杂的纠纷,采取“四定”的办法,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调处方案,积极稳妥,依法依规进行调处。五是强化纠纷调处档案的创建与收集,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反映纠纷调处的情况。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林权纠纷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维护了社会和谐和稳定。全镇共排查林权林界纠纷14起,调结4起,调处率100%。排查林权林界争议2起,化解262起,化解率100%。 (五)严肃纪律,技术规范到位。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给群众一本保障利益的放心证,一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证,严格遵照法定程序,认真把握好林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我镇林改工作的质量。一是镇驻村工作组必须按时

10、按质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对全体林改工作队员实行问责制,明确奖惩。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勘测定界精准、信息填写准确、确保“人、地、证”相符、“图、表、册”一致、勘测质量实行终生负责制。三是外业勘测时,必须组织林权当事人、相邻接界人对每一宗地进行实地勘界确权。四是强调均山到户,无论是自留山、责任山,还是统管山,都不能误导林农联户确权,搞联户发证。确实需要的,全体村民讨论决定。五是加强技术研究,做好传统技术与现代软件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对集体山林产权的全面明晰,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六)加强管理,后勤保障到位。为确保按时按质地

11、完成全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任务,镇党委、政府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一是实行“行政与技术双项责任承包”。把行政工作和技术工作分别量化,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分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行政人员以完成前期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纠纷调处等的工作量兑现差旅补助;技术员以完成的宗地数量、面积和质量兑现差旅补助。这样,有效地调动了林改工作队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在后勤保障方面,镇、村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始终注重相关行政资源的调动与整合,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全镇累计投入林改资金1万元。今后还将

12、继续加大投入,确保整改工作和配套改革的顺利完成。 (七)确保质量,档案管理到位。自林改启动以来,我镇把建立高标准的林改档案作为重点,贯穿林改工作的全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林改的档案建立工作。在林改工作的建档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规范报表、统一整理档案、统一档案盒柜、统一档案标准,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认识到位、政策把关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查指导到位,确保档案质量。全镇林改档案按照文书类、林权类、纠纷调处类、电子声像类分别收集整理汇总,装订成卷。档案盒、卷宗分类、件号等按档案局的统一标准填制。档案实行专柜、专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借阅等制度。全镇共建立档

13、案369盒6967件。其中:文书类13盒1176件;林权类35盒5777件;纠纷类盒14件;电子声像类1盒件。 (八)吃透政策,深化改革到位。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镇各级干部职工在吃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基础上,准确掌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程序步骤,全面掌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法规,成为林改工作的“明白人”,发挥林改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做到“应改尽改

14、”,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彻底到位,不留尾巴。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我镇顺利地完成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激发了林农的积极性。通过林改把所有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明晰到户,激发了林农“护林、爱林、造林”的积极性,营造了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管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种好自己的树”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 (二)锻炼了一批干部队伍。主体改革期间,广大干部职工、林业技术员和基层的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家庭和生活的重重困难,一心一意谋林改,专心致志搞林改,增长了才干,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锻炼的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三)提升了林业的管理水平

15、。林改期间统一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传统的识图,绘图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完善了林地承包合同、村规民约,有效地提升了林业的管理水平。 (四)促进了林区的和谐。林改把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纠纷妥善处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林区和谐。 (五)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以来,全镇共发展核桃3000亩,竹子00亩。 (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林权信息档案。主体改革期间产生的一系列的痕迹资料,档案材料,均按各级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建档,为今后的林业发展和数字化林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5月,我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顺利通过县级验收。月,又通过了市级抽验,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存在的困难 虽然我们在前期的林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肯,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公务员之家: (一)林改工作经费紧张。我镇财政十分困难,林地破碎、类型复杂,林改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前所未有。林改启动以来,尽管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多方筹集林改经费,但与林改工作的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加之整改完善工作还将持续,配套改革即将启动,林改经费尤显紧张。 (二)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改后,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性很高,但林业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