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37693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趣味拼搭观测物体1 (第 学时)主备人:888使用人: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观测实物,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测到的简朴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观测物体。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测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伙意识和积极摸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测到的简朴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观测物体。培养学生的观测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谈话:同窗们结识这里吗?这里的风景美不美?国内古代伟大的诗人苏轼在游览了庐山之后写下了一首

2、很有名的诗句。(课件出示)为什么同一座山却能看到多种不同的形状呢?(学生尝试回答)相信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你就能不久地解答出来了。二、观测操作,探究新知1.出示图片,学生观测。谈话:我们同窗在小时候常常搭积木,目前教师用3块积木搭了一种形状,请同窗们用图中三个同窗的角度来观测。我们以观测者的角度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板书课题)2.动手操作,合伙交流。 (1)借助经验,大胆猜想。谈话:我们就以图中三位同窗的位置来猜想一下她们所看到的形状。(学生猜想,课件出示)()动手模拟,验证猜想。谈话:同窗们的猜想与否对的呢?请同窗们运用手中的

3、积木按照图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测,注意观测时,视线要与所观测的面垂直,(教师边讲边演示如何观测)并把观测到的形状和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个性化设计:教学过程:三、达标训练1.看图回答问题,自主练习1。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观测后动手画出相应的形状图。.分别说出下面3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自主练习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3.想一想,摆一摆,自主练习第题。学生先想象,在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测交流。填空,自主练习。练习时,要让学生在充足想象的基本上说清晰分别是在什么方向

4、看到的。5.自主练习5,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看谁的措施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设计,来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同步也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摸索的空间。】四、课堂小结,拓展应用1.谈话:请同窗们谈谈你、教师或你的同窗这节课的体现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下动手搭积木,根据所给出的形状,思考有几种不同的摆法,至少用几块。个性化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我学会了吗 (第2 学时)主备人:8888 使用人:教学目的: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测周边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测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教具

5、: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窗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课件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师:四个盲人为什么摸同一头大象,而她们的描述却不同样呢?引导学生说出由于她们四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小结:实际从不同的方向观测物体的形状,也也许是不同的。今每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去看一看吧!二、合伙探究,回忆整顿1.看一看,猜一猜 (大屏幕投影画面)师:同窗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口答)师:请同窗们猜一猜她们拍的照片会同样吗?(1)想一想,连一连 (大屏幕投影拍到的3张的照片)师:看,这是她们拍到的照片,同样吗?为什么不同样?(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由于她们拍摄的位置

6、不同。师:想一想,三张照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会是哪位小朋友拍到的呢?小组讨论并阐明理由。(2)议一议小组讨论:我们应当如何辨别照片是哪个方向拍摄的呢?引导生小结:可以用摆一摆借助实物观测的措施。.摆一摆,看一看。师在实物投影前用5块正方体木块搭成的一种图形,让4名学生从不同方位观测,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个性化设计:教学过程:3.画一画,想一想。让学生把观测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测,想一想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完毕(1)题,并阐明理由。4.搭一搭。请同窗们两人合伙,一人画出从上面看到图形的样子。另一人按规定搭拼。5.小结:谈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测多种

7、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此后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观测,动脑思考,用数学的眼光来观测事物。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按规定摆一摆 (师出示第1题平面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1)用4块 小正方体摆,从上面看是()用块小正方体 摆,从侧面看是()用6块小正方体 摆,从正面看是自己先来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看看有几种也许。2课本第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整顿,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个性化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小数加减法(第 学时)主备人:* 使用人:教学目的:1、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措施,并能较纯熟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8、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渐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措施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状况,看她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克隆”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爱好。二、 自主合伙 摸索新知 、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状况记录。 师:同窗们观测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状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9、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2、解决问题学生列式,阐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师:用你喜欢的措施计算。 请用不同措施的同窗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师:她们的措施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4、迁移算理个性化设计:(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0.7= (米)(2)竖式计算。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在写竖式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3) 尝实验算。个性化设计:板书设计: 0.77+.0= (米)76-07= (米)教后反思:课题:小数加减法 (第学时)主备人:*

10、使用人:教学目的:、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措施,并能较纯熟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渐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措施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 回忆整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最后的“”为什么要带上,这节课我们来巩固一下小数减法的有关计算。二 摸索新知1. 你会计算1.-.25= 吗?2. 小数的位数不同,应当如何计算呢?3. 先对齐数位,再计算。4. 列竖式计算 1.3-.250.三 拓展延伸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

11、么?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似。计算法则都是相似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似数位上的数对齐。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的应去掉。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措施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措施相似。个性化设计:()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措施有什么共同点?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措施。个性化设计:板书设计: .3-1.250.0教后反思:课题: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1学时)主备人:* 使用人:教学目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顺序,能对的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

12、合运算的运顺序,能对的地进行计算。教具:多媒体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 9+0. .9+.61 5124.12 102.5 1 2、谈话引题: 同窗们,今天我们要再来结识一头克隆牛“蓓蓓”,理解它的有关状况。 (出示课件)教师结合情境图简朴简介克隆牛“蓓蓓”出生 二、 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观测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4、上面的综合算式如何进行计算呢? (学

13、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理解状况。) 、全班交流计算状况。课件展示学生的多种计算措施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与否对的。 6、学习个性化设计:教学过程:竖式连减的措施。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简介竖式连减的措施: 1注意探讨如何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三、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自主练习-3。2、学生独立完毕,指名上黑板计算、全班交流,根据浮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四、课堂小结 :1、 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你还想跟教师和同窗们说什么?个性化设计:板书设计:小

14、数加减混和运算、.980220.76(米) .760.1=0(米) 2、.80.220.1 3、0.98(.22.) abca(b+c)教后反思:课题:小数加减混合简便运算(第 2 学时)主备人:* 使用人: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合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运用运算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具:多媒体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窗们,人们均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课件出示9145+ 2+9 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好朋友,并阐明 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b=b+a (ab)+ca+(b+c)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谈话: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顾下,一每天茁壮成长,目前已经一百天了,人们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板书:出生体长0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板书:满月体长0.1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6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长了多少米?学生个性化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