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37567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研究摘要:陕西是教育大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全省教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民办高校稳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然而,当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辅导员队伍极不稳定的现状。通过对陕西省多所民办高校以及辅导员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的现状,探讨主要存在问题,并从政府、学校以及辅导员自身建设三方面对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陕西省 民办高校 辅导员陕西是教育大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全省教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全国

2、范围来看,陕西民办高校无论从学校数量、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还是从教育资源以及总资产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因此,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民办高校稳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然而,当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辅导员队伍极不稳定的现状。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多所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的现状,探讨主要存在问题,并从政府、学校以及辅导员自身建设三方面对保证辅导员队伍稳定提出对策建议。一、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现状调查分析1.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院校选择为深入了解陕西省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

3、的流失现状,本课题组设计了两份问卷调查,一份是从学校层面,了解被调查院校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掌握20082010年各校辅导员的流失情况,具体项目包括总流失人数、流失比例,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等;第二部分为主观题,主要了解民办高校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主要包括准入制度、培训制度、薪酬待遇、考核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第二份问卷是从辅导员层面,重在了解在职辅导员的工作生存状况和离职辅导员的离职原因。问卷设计完成后,本课题组经过多次论证,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状况、阶段、层次、学生人数等方面的因素,从陕西众多的民办院校中选取8所作

4、为样本院校进行实地调查。2.调查结果分析从整体上来看,样本院校20082010年辅导员流失的比例(占本校辅导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1.85%、19.73%、22.56%,平均为21.38%。可以说,该比例是较高的,辅导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从分项分析来看,其中,男性辅导员的流失率相比女性来说高出1.5%,从年龄结构来看,2025岁的辅导员流失较多,占总流失人数的45.72%,而45岁以上的人员流失较少;从学历方面来看,高中及以下的流失较少(流失率为5.85%),高职或专科流失一般(流失率为10.75%),本科较高(流失率为38.60%),流失率最高的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流失率为44.85%)

5、;从专业方面来看,流失人员的专业多为非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教育学专业,相比文科来说,工科专业的辅导员流失较多。有关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以及辅导员工作状况及离职辅导员的主要原因,我们将从存在问题视角做综合分析。二、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陕西省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失较为严重。本课题组经过整理、分析,探讨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辅导员准入制度不规范,把关不严格民办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业务素质的高低,人格魅力的强弱,道德修养

6、的深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各民办高校在招聘选用辅导员时必须严格把关。然而,课题组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各民办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对于招聘辅导员的标准规定不规范,程序不严格。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辅导员工作就是管管学生,工作简单,似乎谁都可以做,对于专业和技能的要求很低,一些院校在招聘时甚至没有详细的录用标准和评价指标。录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程序不严格。比如,熟人介绍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录用时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背景考虑不周,使得一部分辅导员存在“先天不足”,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实际工作中方法生硬单一,组织

7、管理能力较差,协调不到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从而导致其离职。2.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完善,质量不高培训是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民办高校普遍缺乏对辅导员的系统培训。从本课题组的走访调查来看,大多数的民办高校都有针对辅导员岗位的培训,但主要局限于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缺乏日常系统化培训,缺乏较高层次的理论培训;培训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为辅导员岗位职责、学生管理规范等,缺乏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典型案例的分析、优秀辅导员经验交流、校际国际交流合作、有关辅导员工作的科学研究等;从培训的效果来看,被调查人员普遍反映较低,培训质量不高。3.辅导员岗位工资福利普遍较低,薪酬

8、结构不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薪酬待遇是体现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方面。工资低,待遇差,其工作价值相对较低。相对于行政和教师岗位来说,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资较低,从调查来看,90%的学校辅导员的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而行政和教师岗位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差距很大。而且,部分学校还没有为辅导员办理社会保险,福利几乎没有。薪酬结构也不尽合理,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一所院校的工资结构极其单一,只是按照学历划分一个档次,学历层次相同,工资待遇一样,也就是说,工作十年和工作一个月的人员,学历一样待遇就相同,不管其工作质量的好坏,成绩的高低,为学校做出贡献的大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大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责

9、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其次,辅导员办公条件比较简陋,基本没有配备电脑等办公设备。部分学校的辅导员宿舍安排在学生公寓,一般为四人一间,宿舍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之外,也没有其他设施。4.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性,工作强度大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要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政策,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八项具体内容,集中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点问题分析及矛盾处理、困难

10、学生资助、就业指导与服务、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及学生骨干培养等方面,核心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辅导员的主要精力不是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是应付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他们被形象地称为“学生的保姆,院系的勤务兵”。辅导员工作繁杂,工作压力大,调查中发现,所有院校的辅导员每周工作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而且节假日也要处理一些学生工作,可以说辅导员时时处处都处于“待命”状态,精神上高度紧张。辅导员工作繁杂,任务多,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成为其流失的很重要的原因。5.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考核方法

11、单一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考核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借鉴管理人员的考核方式,基于德、能、勤、绩四个维度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岗位特征的科学分析,不能体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二是基于业绩指标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紧扣员工岗位要求的特点,但过多关注工作的完成和结果,而且指标的选取及其权重赋予的科学性不够;三是基于任职资格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强调辅导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关注辅导员工作的任职能力,但更多关注知识、技能等显性因素,对人格等深层次特征关注较少。从调查来看,样本院校对于辅导员的考核主要体现为第二种方法,以“无事故”为基本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到课率等因素。但是

12、这种方法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出现“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目前陕西省民办高校普遍缺乏对于辅导员岗位的职称评定。多数院校参照教师系列标准评定,但操作中问题多多,毕竟辅导员工作主要是思想教育,与教师岗位要求很不相同。6.辅导员岗位定位不确切,职业发展前景模糊相对于公立院校而言,民办高校在我国的发展起步晚,且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因此,工作于其中的人们时时有一种职业危机感,工作的临时性意识较强,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离职。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定位一直比较模糊,大多数人认为,辅导员岗位只是高校学生管理中一个阶段性的岗位,不是一种

13、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所有的被调查高校都规定,辅导员既可以被提拔到行政部门,也可以转到教师岗位。这种规定看似是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的一种规划,但实质上是对辅导员工作的否定。一方面,这种规定给人一种误解,导致人们认为辅导员就是一个低层次、阶段性的岗位,“优秀”者就应及时转到机关或教师岗位去;另一方面,其实现的可能性较低。因为实践中,只有少数辅导员有幸进入行政管理机构工作,而且,辅导员转入教师岗位的难度也较大,由于其工作性质为学生管理工作,加之工作强度较大,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本课题组认为,辅导员工作应该强调职业化、专业化,有其自身的职称评价体系,不能套

14、搬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各高校应积极探讨和研究适应于本校实际情况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使辅导员不再迷茫。三、提升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几点对策建议民办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稳定、提高素质是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本课题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对提升陕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政府及教育研究机构要进一步重视和深入研究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目前,中央有关辅导员工作的相关制度主要有:教育部2005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各地方政府和各大院校更多是对

15、这两项制度的实施和运用,并没有结合各地各校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制度的完善。而且,目前尚无针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模式、学生素质、教学特点等不同于公立院校,理应有其自身特色化的制度建设。各级政府以及教育科研机构今后应加大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2.各民办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民办高校首先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正确定位辅导员岗位,细化辅导员招聘选用标准,严格辅导员招录程序;建立科学的辅导员管理机制,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增强辅导员工作效能;加强辅导员的培训与进修,提升辅导员素质,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辅导员薪酬待遇,改善辅导员工作条件,解决辅导员后顾之忧;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探索辅导员职称评定新体系,提升辅导员职业成就感;加强校内外辅导员交流与合作,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提升辅导员战斗力和凝聚力。总之,各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多研究工作策略,多制定关键措施,多搭建提高平台,多总结工作亮点,多提供成长空间,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的辅导员队伍。3.辅导员自身要正确定位,勤奋敬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