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人的心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375129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驾驶人的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驾驶人的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驾驶人的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驾驶人的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驾驶人的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驾驶人的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驾驶人的心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关系着道 路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安全和效率,遵循“情绪稳定、注 意力集中、良好心理习惯、饮食规律、睡眠充足、加强锻炼、 定期体检”七大原则,可确保行车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模块一驾驶员心理健康与行车安全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更关注驾驶技术的提高 和对交通规则的遵守,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对安全行车的影 响。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技术因素,驾驶员 心理健康状况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更明显。心理健康的驾驶员 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驾驶操作规范、运行平 稳,面对紧急情况不慌不乱;心理不

2、健康的驾驶员易情绪异 常、注意力分散,驾驶操作不规范、不安全。对驾驶员安全行车产生影响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驾驶员 的驾驶习惯、性格、情绪(心境)、心理应激反应和注意力二、驾驶习惯与安全驾驶每个人自己的行为习惯,驾驶员在学习驾驶、熟练掌握驾驶技能、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也会逐渐 形成自己的驾驶习惯。驾驶习惯不同于一般的驾驶行为,是 固化的行为模式,是重要的心理特征。良好的驾驶习惯表现为:每天出车前按部就班做好 安全检查;起步前系好安全带;行车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心 无旁骛,按照交通规则、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引导安全、文明 驾驶;根据交通情况变化随时准备制动,遇到紧急、危险情 况提前采取措施,处变不惊,从容

3、应对。养成良好的驾驶习 惯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避免事故的有效措施。驾驶习惯的形成见图3-1-1。二、性格与安全驾驶性格是指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的心 理特征,如坚毅果断、认真细致、粗暴蛮横、胆小懦弱等。 有些性格特征在工作、生活中表现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 便成为一个人被社会公认的性格。性格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理智、 原则性强、行为谨慎的驾驶员往往遵纪守法,谨慎驾驶;情 绪化、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 不同性格特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见表3-1-1。驾驶员要确保安全驾驶,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性格中不 利于行车的特征,努力进行自我调节。三、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道路交通事故

4、分析发现:很对事故发生前的6h内,驾驶 员的情绪、情感都发生过剧烈的变化,出现过兴奋、欣喜、 得意等积极亢奋情绪,或生气、烦躁、郁闷、恐惧等消极低 沉情绪。无论是积极亢奋情绪,还是消极低沉情绪,都会影 响行车安全。情绪对安全驾驶的影响见图3-3-2,驾驶员主 要不良心理情绪诱因及对安全行车的影响见表3-1-2。驾驶员保持良好地心理状态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检视自己的心理状况,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调整,做到自觉克服种种不良心理状态,确保行车安全。四、心理应激反应与安全驾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前的瞬间,每个驾驶员的反激反应都 不一样。有经验、受过专门训练的

5、驾驶员从容镇定,能正确 处理紧急情况;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的驾驶员往往手足无 措,处置不当。应激反应不当导致操作错误见图3-1-3。五、注意力与安全驾驶注意力是驾驶员安全行车中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 驾驶员出现走神、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不能全面观察、正 确判断和妥善处理当前的交通状况,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 生。注意力影响因素见图3-1-4,驾驶员注意力分散要原因 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见表3-1-3。模块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驾驶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道路交通环境复杂,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问题的驾驶员 人数不断增多。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时调节不健康心理状 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已

6、经成为驾驶员自身素质提高的一 项重要任务。一、道路运输驾驶员常见的心理问题驾驶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心理疲劳、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的解决以驾驶员自我调节为主,必要时可借助 于专业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心理疏导。1. 心理疲劳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在高强度的运输工 作压力下,如驾驶时间过长、外界驾驶环境较差或条件多变 等,驾驶员会感到心慌、心绪不宁,对驾驶过程产生无力应 付的感觉。心理疲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讲,在 运输工作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就能恢复。2焦虑焦虑是驾驶员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对运输过 程中不确定因素的防御性身心反映,表现为因不可预见运输 过程中的危险,而感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

7、。一般性焦虑是 情境性、暂时性的,常会随着危险结束而消除。但是,如果 运输危险持续、长时间作用,驾驶员不能及时调节心理状态, 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不自觉的紧张、担心。3.抑郁抑郁是驾驶员在遭受心理挫折以后,如家庭变故、工作 待遇不公平、工作分配不合理等,而产生干什么都没意思的 郁闷感觉,表现为无精打采,疲劳无力,情绪消沉,悲观厌 世。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热爱生 活,热爱工作,勇于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正 视生活、工作中的不顺心、不如意,学会排除不良情绪,是 心理健康的基础。1. 自动调节方法人们在面临挫折时,常常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机制,减少 焦虑

8、情绪,维持心理平衡。驾驶员可用培养自己情绪的稳定 性、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1) 培养自己情绪的稳定性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愉快的事情,驾 驶员应学会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驾驶行为开始前、结束 后,经常性地检查审视自己的情绪,检查自己对易引起不正 常情绪事物的反应,并学会控制自己。(2) 学会转移注意力运输过程中,当驾驶员意识到自己情绪受到影响时,要学 会及时从兴奋或愤怒的情绪中转移出来,可以用听听音乐、 转移注意力等理智手段来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改变情 绪发生的方向。2. 目标寻觅法驾驶员在遭受生活、工作的挫折时,常常会感到失去了生 活、工作的目标,感到迷惘,出现“

9、挫折感”或“空虚感” 等心理障碍。运输过程中表现出对驾驶工作的厌倦。此时, 驾驶员应从精神层面上寻找生活目标、工作意义,建立起明 确和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1)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遇到苦难时告诉自己这不时最坏的结果,比起其他人, 自己现在的状况还不是最差的,未来的生活还是会好的,经 常憧憬美好的未来,保持奋发进取的生活状态。2)扩宽兴趣兴趣是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是生活额一种调 剂。从事自己喜欢活动常能给人带来极大地满足感和成就 感。当面对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和挫败感时,可以从个人 兴趣中得到安慰和补偿。3. 合理宣泄法合理宣泄发就是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绪,以合理的 方法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

10、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 力、稳定思想情绪的一种方法。当驾驶员心情不快时,向朋友和家人倾诉,可以缓解内心的压抑感。因为有时候,问题 一旦说出来就会发现其实问题并没那么严重,同时还可以从 亲友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和有用的建议。4. 身心放松法驾驶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缓解与消除心理紧张。放 松训练对于缓解紧张性头痛、失眠、高血压、焦虑、不安、 气氛等生理心理状态较为有效,有助于稳定情绪、振作精神、 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可增强驾驶员行车安全中处理突发紧 急情况的能力。常用的身体放松方法有做操、散步、游泳、洗热水澡,常用 的精神放松方法有听音乐、看书、静坐等,同时做到饮食正 常,睡眠充足,适当运动模块

11、三驾驶员生理健康与行车安全驾驶员生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除了驾驶员的心理健康对行车安全有影响之外,驾驶员 生理健康也对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驾驶员的生理健康包括 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机能正常,反应特征正常等。1视觉驾驶员通过眼睛所获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以上,行车 过程中,驾驶员的视觉能力直接关系到驾驶员行为,对行车 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1)视力驾驶员的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和夜视力。视力是人在静止状态时的视力,动视力是 人在运动状下的视力。影响驾驶员动视力的因素有车辆相对 运速度、年龄、目标的颜色和照度、道路及其环境等。其中, 车速对动视力的影响最大。车速越高,动视力下降越明显, 并且

12、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视力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夜视力是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黄昏时刻 驾驶员视线最不好。另外,夜视力与驾驶员的年龄有关。年 龄越大,夜视力越差。20-30岁的夜视力最好。夜视力还与 车速有关,速度增加,夜视力下降。(2)视野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成为视野。视野一 般分为静视野和动视野。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眼睛观 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叫静视野。头部固定不动,眼 球自由转动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叫动视野。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车速增加, 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对交通环境的分辨率变低,容易引 起交通事故。(3) 明适应、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的适应叫做暗适应,反之

13、为明 适应。如当车辆进入隧道时,光线由明亮转为黑暗,这就是 暗适应;当车辆从隧道出来时,光线由黑暗转为明亮,这就 是明适应。暗适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4-6min,完全适 应则需要30min。在明暗适应的过程中如不做好相应的准备, 极有可能发生事故。(4)炫目人的眼睛突然受到强光照射会出现暂时性 的视觉障碍,成为“炫目”,炫目发生时驾驶员会看不清周 围的物体,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应设法减少强光 射到眼睛内,可通过改变车灯光束与眼睛的投影角度等预防 炫目。2. 听觉听觉在驾驶过程中很重要。当超车或会车、在高速公路 上高速行车、遇到前方有行人、在雾天视觉受到影响时,常 用按喇叭

14、的方式来引起对方驾驶员和行人的注意。驾驶员听 觉不正常,就无法接收有声信息,易导致交通事故。表3-3-1中的几道测试题可以帮助您判断听觉是否有下 降趋势。如果您在上表中选中多个选项,那就说明您有可能出现了听觉障碍,需要尽快进行一步检查。3. 知觉对于驾驶员来说,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很重要。行车中 驾驶员要随时了解道路几何形状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大小、离 本车的距离和行驶方向等,离不开较好的空间知觉;分辨物 体的静止和运动及运动速度的大小,离不开运动知觉。4. 反应特征反应特征是对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动作,即从接收信 息(感知)到反应(决策)产生效果的过程。整个过程所需 的时间,可以划分为感知时间和反

15、应时间。感知时间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从眼睛观察到聚焦目标再 到大脑识别出危险类型和性质的时间。反应较快的驾驶员一 般需要175s的感知时间。车辆时速为88km时,这相当于 43m的距离。反应时间是指正常条件下,从大脑识别出危险 类型和性质到脚踩下制动踏板这段时间。驾驶员一般需要 0. 75s的反应时间。车辆时速为88km时,这相当于18m的距 离。特殊的生理状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感知和反应 时间。驾驶员反应越快,处理情况月及时,安全行车就越有保 障。研究表明,驾驶员的反应能力除了于年龄、技术、经验 有关外,还受到疲劳程度、车速、药物和酒精等因素的影响, 在行车中要尽量排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干扰。二、影响驾驶员生理的主要因素影响驾驶员生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驾驶员疲劳、 酒精、药物和生活方式等。1驾驶疲劳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心理机 能和生理机能失调,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导 致驾驶疲劳的因素及典型事例见表3-3-2。驾驶员驾驶疲劳时会出现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犯困 打盹等现象,导致反应迟缓,操控能力下降等,从而引发交 通事故,危害不容忽视。表3-3-3可以帮助您检查是否已经 疲劳驾驶。如果有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问题回答“是”的话,那就 迫切需要在安全地点停车休息了。很多都对酒精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表3-3-5是驾驶员 应该知道的一些知识。3疾病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