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37206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憨围讣奔撬峦霖溜兵幼凝姓冬聂句蹄导殖啼勤虎禄戍长驳愚映踊捍元委振丸蒋筛悼胶夹脑缘蔽挟笑轩类招行熏弛鹏萨李匙杰幽五烩不疥贬峙望架念帘丽阿全除哺捅玻猿脯琳辖起盏肥乃蚕镐竹袒躇嘎剃株戒搏僚框揩蒋称哲沦范掷播明毖旧请盈彝科编蠢捡闹羔爸蝇儒小省尚掘柠旁瑚乃恭葡窜按坯塘碾盘矾津信窝几崖见换墩柬奴刹兹落小句璃精寝神鸡否修诱热幅落驭虐幽豫叹荧展遣萄蕴南臻坷砌茨腥广稻侨喂展今轴疼稚锑薄干磋嫌孝樟锰叶椿燃瓦欧定嗅萨锗石糠娩讽啥流件拘形尼腥彰曼亥蜘贼埠肆曹推畴市岗园碳噎栏腋福窝廉以颊薛迹脸瞳洽稳雕鲍竭戈骂郎搐业助斋愤悟亦亦烤署秒豆丁网友(洪枫)倾情为您奉献,QQ:332985688,个人主页http:/ 录第一章

2、总则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社会经济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二节 城镇等级规模与空间组织第三节 区域协调第三章 沿江沿海空间发展规划第一节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二节 沿江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第三节 沿江产业规划第四节 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第五节 沿江、沿海城镇结构与空间布局第六节 江海联动规划第七节 沿江沿海基础设施规划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第五章 城市规模第六章 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第七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一节 对外交通第二节 城市道路广场第三节 城市公共交通第八章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规划第一节 用地布局第二节 居住用地第三节 公共设施布局第四节 工业用地布局第五节 仓

3、储用地第九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 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第十一章 城市设计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第十二章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一节 给水工程第二节 排水工程第三节 供电工程第四节 信息工程第五节 燃气工程第六节 供热工程第七节 环卫设施第十三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 防洪排涝第二节 抗震防灾第三节 人防工程第四节 城市消防第十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五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六章 城市近郊规划第十七章 城市远景发展构想第十八章 实施城市规划的政策措施第十九章 附则附表一 南通市城市建设用地调整平衡表附表二 南通市城市建设用地各组团用地调整分配表附录:南通市城市总体规

4、划图集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为贯彻落实 “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南通独特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适应新时期南通区域大交通的发展需求,实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促进南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江苏省建设厅苏建规(2001)390号和(2003)145号文件精神,调整编制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第2条 规划调整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2、建设部建规2002218号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

5、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3、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江苏省建设厅苏建规(2001)390号“对南通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对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的请示的答复。6、江苏省建设厅苏建规(2002)35号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7、江苏省建设厅苏建规(2003)145号关于加强江苏省沿江地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8、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9、南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10、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11、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基本思路。第3条

6、 规划调整原因南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影响,使南通城市发展的内部、外部动力发生重大变化,原总体规划难以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1)南通区域大交通和对外交通发生重大变化。宁通高速已建成,连盐通、宁启高速、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已开工建设,崇海、崇启大桥即将兴建,新长铁路基本建成,宁启铁路一期正在建设,宁启铁路二期进入预可行性研究阶段,通沪铁路已开始前期工作,使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功能布局和道路系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2)上海经济圈的影响。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以后,上海产业呈现梯度转移的

7、趋势,上海与南通的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互动性日益增强,结合沿江发展规划,需要研究新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态。(3)南通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轻纺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以港口经济为支撑,船舶修造、精细化工、电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沿江产业带。(4)行政区划调整和规划区范围调整。城市用地的发展条件和城乡一体化的构成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结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第4条 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1、确立“大南通”的概念。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从上海都市圈、长江三角洲的宏观区域出发,充分发挥南通濒江临海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地区合力”,以区域经济

8、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科学制定城市化、现代化战略和目标,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统筹考虑发展要素,进一步提升城市质量和综合竞争力。2、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策应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积极利用上海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沿江、沿海两大发展轴的辐射力,充分发挥南通沿江港口的优势,加快港口城市建设的步伐,以建设沿江港口组群和深水港为突破口,发展完善沿江工业走廊,推进沿江城镇群的集聚与发展。3、注意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抓住苏通大桥建设的契机,努力把握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因势利导,优化城市布局,研究发展与建设的时序,放眼长远,着重近期,远近结合,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留有充分余地。4、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

9、为动力,以引导为手段,以控制为保障的原则,有重点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重大布局问题。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充分利用南通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江河水系、自然地貌、农田绿野,构筑21世纪沿江生态型城市形态,营造宜人的人居环境。6、城市总体规划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满足防灾要求,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原则;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风貌,发扬城市特色的原则;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第5条 规划调整的重点1、规划区范围调整根据省建设厅苏建规(2003

10、)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沿江沿海发展专项规划,调整南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将沿江沿海规划确定的沿江前沿地带2535.7平方公里,划入南通城市规划区,以利南通与沿江城镇的协同发展和管理。2、沿江岸线利用、港口与产业布局结合南通沿江沿海发展规划、南通港总体布局规划报告等专题规划,充实完善沿江港口、岸线利用、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内容。3、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狼山港铁路专用线线型调整。宁启高速、连盐通高速、苏通大桥北接线6座入城立交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及城市道路网调整。4、用地布局与用地结构比例调整在延续上一轮总体规划布局结构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研究城市人口与分布,综合处理好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互动比例关系

11、,整体综合平衡。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结合省政府1995年批准的濠河风景区及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国近代第一城”规划研究,充实完善原总体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6、公共绿地与绿地系统结合南通市城市生态规划专题研究,充实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共绿地布局的内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7、近期建设规划依据建设部2002218号文件精神,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措施。第6条 南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调整通启高速沿线至长江的沿江前沿地带,包括如皋市、南通市区、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在内的43个建制镇和4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为2535.7平方公里,其中528.2平方公里(原466.2平方公里城市规

12、划区,加上通启高速、苏通大桥北接线外侧1.5公里以内62平方公里用地,含通州市平东镇、兴仁镇、张芝山镇、先锋镇部分用地)作为南通城市规划区的核心控制区。第7条 南通市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同南通市城市规划区的核心控制区范围。第8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22007年远期20082010年远景20112020年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社会经济与城镇发展战略第9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兴城、经济国际化、城市化战略,全面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发展战略对策:(1)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2)全力

13、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4)全面发展港口经济。(5)进一步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6)加快城市化进程。(7)积极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8)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9)实施可持续发展。 3、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近中期(20002010年)年平均递增10%左右,至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远期(20112020年)年平均递增8%左右,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建成苏中经济强市之一。 4、优化产业结构,规划期内实现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 : 49 : 38,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三次产业结构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