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370963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进入初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是关于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1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构造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响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

2、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分析p 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才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学生分析p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构造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设计理念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展探究、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p 、推理并得出结论。教学目的知识性目的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技能性目的进步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

3、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才能、实验才能、思维才能、自学才能以及语言表达才能等。情感性目的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构造及其生活方面)。学生:教材、笔记本。教学过程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小球藻的形态。学生答复:略。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

4、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学生状态:观察、考虑,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方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教师引导:教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

5、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活动:互相交流、汲取教训、学习经历。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p 了判断生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学生答复:略。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响,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响吗?学生状态:考虑。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

6、实验操作已根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学生总结:草履虫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响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

7、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引导:终究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放映草履虫的构造及其生活的录像。)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构造,也就是一个细胞的构造,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搜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构造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

8、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消费关系非常亲密,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学生答复: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积极发言。板书设计:与人类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草履虫单细胞 生物练习稳固:略。课后理论: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

9、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初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学习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p 、比较,继续培养观察才能和思维才能。3.通过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互相联络、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p 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分析p 1.细菌构造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构造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

10、胞构造进展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构造上的一样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根底。(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观点去对待客观事物。理解细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表如今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2.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及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

11、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亲密,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展直观教学。(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此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二、教学过程:1.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

12、构造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绘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答复以下问题。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非常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展直观教学。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假设有教学设备的学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展观察。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播放细菌显微构造和亚显微构造的录像片段。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

13、,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3)细菌的构造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构造的形式图。假设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构造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构造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构造进展比较找出一样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构造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构造如: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

14、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浸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_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5、:(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_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汲取有机物来生活。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展。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存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答复,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详细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加深学生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