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样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37092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样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样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样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样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样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样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样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洪湖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 年 级 语 文 样 卷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卷上。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保存好,将答题卷上交。一、积累与运用(12分)1(2分)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睥睨(n) 禁锢(g) 迁徙(t) 美味佳肴(yo)B馈赠(zng) 招徕(li) 酬和(h)即物起兴(xng)C咫尺(zh) 蓬蒿(ho) 干涸(g)颔首低眉(hn)D哂笑

2、(shn) 狼藉(j) 发怵(x)长吁短叹(x)2(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自量力 相形见拙 沧海桑田鼠目寸光B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顾名思意左右逢源C慷慨大方 孤陋寡闻 胸有成竹龙吟凤秽D不容置疑 一视同仁 相辅相成油光可鉴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电视直播,地球上的观众对航天员在太空行走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B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多种体育活动。C这两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极富阳光,已值豆蔻年华。D对黑哨行为应当如何定性,法学界人士各持一词,莫衷一是。4(3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阅读名著

3、,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B一切大自然创造出来的精巧绝伦,我们都应该敬畏。C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D会场上显出一派欢乐的景象和雷鸣般的掌声。5(3分)下列关于作家和文学作品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B高尔基用充满激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海燕这一勇敢的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C凡尔纳的小说是科学与幻想的完美结晶,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作品。D名人传的作者是托尔斯泰,作品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罗曼罗兰苦难和坎

4、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战斗的精神。二、古诗文阅读(24分)【甲】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 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

5、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而退。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馔:准备食物。果蔬:泛指菜肴。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切成小块的肉。啖:吃。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仁人 :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 : 这里指朝廷C或异二者之为 为 :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D微斯人 微 : 微小、很小7(2分)指出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醉翁之意不在酒B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C不以物喜以中有足乐者D然则何时而乐耶 烨然若神人8(2分)下列

6、对【甲】诗赏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政治上不受重视,抱负无法施展,毅然辞官,“浩荡离愁”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厌倦之情。B“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此时诗人的心情又透着轻松愉快,畅想着到外面的世界可另有一番作为。C作者的思想意境高远,胸怀天下,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格言警句一般,在今天仍能给我们启示。D本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9(2分)下列对【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B“二者之为”指的是迁客骚人的一悲一喜之情,与古仁人“不

7、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古仁人”的向住与仰慕。C、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很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一样,富有启示性。D、结尾处“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感叹没有知音,无限悲凉凄苦之情。10(2分)下面对【丙】文理解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萧氏子盛服往,意为公必盛馔”意思是:萧氏的儿子穿着华美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很丰盛的饭菜。B“其人愧而退”的原因是自己盛服去做客,结果吃的并不丰盛,为自己唐突前去感到不好意思。C“萧氏子颇骄纵”其骄纵具体体现在: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D该文段告诉我们:做人应当像王安石,勤俭节约,

8、不铺张浪费。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画三处)初 供 胡 饼 两 枚 次 供 猪 脔 数 四 顷 即 供 饭 旁 置 菜 羹 而 已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8分)将下面古诗文补充完整。文人墨客总会留下不少文学精品,阅读她,你就能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诗中情趣。在过零丁洋中敬仰“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忠诚;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沐浴“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倾听“安得广厦千万间, ”的无私;在无题中领悟“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在相见欢中我们触摸“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的哀痛;在范仲淹的苏幕遮中品尝“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