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370824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 四大名著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绚烂辉煌的一笔。研读四大名著,为我们供应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学校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1) 我从小就喜爱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但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我明白了,我喜爱的是他那种不知道什么是垂头丧气,永不服输的昂扬的乐观精神。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乐观,有不少描写。比如,在盘丝洞,七个女妖已经捉住唐僧,算计要蒸吃他,孙悟空这时在一旁偷笑“这些妖精,好没算计,煮还省些柴火,

2、怎好蒸吃?”他对自己的力气是多么自信,竟可以如此乐观。 还有,在狮驼国,那三个老妖已经将他们师徒四人捉住,预备蒸吃,沙僧愁眉苦脸,八戒抓耳挠腮,三藏哭哭啼啼,孙悟空却微微一笑,说:“待我看看这是雏儿妖精,还是把式妖精。”等他听到老妖说八戒不好蒸放在底下一格蒸笼时,笑笑说:“莫怕,是雏儿妖精。”哈!老孙不但很乐观,物理学的也不错吗! 他的乐观,我觉得和他的力量有很大关系。遥想当年,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之中没一个对手。瞪着一双不白不黑的火眼金睛,拿着一根不长不短的金箍棒,九天之上任他歪。在陪唐僧上西天的路上,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肯定会上天下地,寻遍诸神,把问题解决。几乎没有他解决不了

3、的问题,有这么强的实力,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垂头丧气了! 说到乐观和实力,在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和孙悟空很像,他就是鲁智深。在桃花庄上,小霸王周通想娶刘老太公的女儿,老鲁用计把他打跑后,全庄上下都喊“苦也,苦也”,鲁智深却乐观地说:“俺死也不走。”一个人上了桃花山,沟通中一点也没有低三下四的语气。由于他有理,有实力。当然自信而乐观啊! 乐观,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乐观,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眼清泉;让我们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吧! 学校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2)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

4、揭示了腐朽封建.,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生气。故事叙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慢慢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皮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今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到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纯洁,“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观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

5、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唯一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在一个封建.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扬,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由于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熬煎而死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怜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必需追求的功名光环

6、,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学的真谛就在这里。 学校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3) 水浒传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看之前,我仍是怀疑一本反朝小说为何能进四大名著中?这个问题伴随我直到看完水浒传,方知这本书能在四大名著中,实属正常,这本书非常好看。 与其说三国演义等,这本书虽也是历史,却似神话一样,是假的,这让我很绝望。它是写一群梁山英雄,他们虽为山上的贼,却有着忠义的心。个个武艺高强,耐官兵如何,就是攻不下,反而那些原本攻打梁山的将军们却投靠梁山

7、,深深为梁山义情所感动,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百零八将。 虽说个个武艺高强,但去了梁山后,倒成了“隐士”,像武松,在没有去梁山之前,留下多少壮举之事:景阳冈武松打猛虎、狮子楼武都头锄奸、武二郎醉打蒋门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等,非常壮举,但上了梁山后呢?一点事也没有,让我很难过,其中还有许多像武松这样的状况。 其中对武将的装饰也很专心。像杨志:一张皮靶弓,树根凿子箭,手中挺着浑铁点钢枪,骑着火块赤千里嘶风马;索超: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洁白车;龚旺:浑身刺着虎皮花纹,脖项上绣着虎头,惯会在立刻用飞枪伤人等英雄英雄的装饰,写得非常入微。 八方来此相聚,异姓亲如一家,患难相依,生

8、死与共,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零八人,上梁山,各有一条坎坷路,说水浒,且听世人论短长。 学校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4) 三国演义,没有红楼梦的凄婉哀怨,也没有西游记的奇妙缥缈,这是一首凡人用血肉之躯谱写的历史悲歌。当我看到一个个早已从书中熟识的人物活生生地在荧屏上消失,当我看到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残墙断壁,血流成河,就会感到心灵的震撼,那种开天辟地的气概,又岂是那些卿卿我我,光怪陆离所能比拟的。壮哉,三国!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熟悉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观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

9、旧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能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观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凹凸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头就总结历史阅历,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 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消失在天下未定,正是求

10、贤最迫切的时刻。他盼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觉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怪,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 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许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能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原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

11、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赶忙谢罪。曹操疼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胜利不仅由于他的杰出才能和擅长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宽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呈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爱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很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学校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熟悉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

12、,模糊中好像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由于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伸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观察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耀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由于在这背后,只是由于她太在意宝玉了,由于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由于太难过,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13、 诗,是她漂亮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予。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锐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摆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渐渐地糊涂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淌,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由于她太委屈,她是凄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久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当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学校生看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