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 实词虚词辨析最新高效金题考(教师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37079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 实词虚词辨析最新高效金题考(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高考语文 实词虚词辨析最新高效金题考(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高考语文 实词虚词辨析最新高效金题考(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1高考语文 实词虚词辨析最新高效金题考(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1高考语文 实词虚词辨析最新高效金题考(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 实词虚词辨析最新高效金题考(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 实词虚词辨析最新高效金题考(教师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实词虚词辨析(教师版)第一案 易错点睛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 小学时的同桌了。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C.终生 辨别 品尝 D.终生 辨认 品评【答案】A【解析】【易错考点】实词辨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终身”是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终生”是指一生(多就事业说)。“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是根据

2、特点辨别,作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如“辨认相貌”。“品尝”是仔细辨别或尝试滋味。“品评”是指辨别评价(高下)。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能辨别出“品尝”与“绿茶”相匹配,“辨认”与 “同桌”相匹配,就能选择正确的答案。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的 义务。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答案】B【解析】【易错考点】实词辨析。此题考查同义词的辨析,能力层级D。句用“暴发”还是“爆发”?“

3、爆发”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指突然发生、发作;突然发财得势。两词都有突然而强烈地发生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爆发”强调事态发生迅速变化,使用范围较广,既可用于火山、火药等具体事物,也可用于运动、革命等抽象事物,还可以指突然发出的声响,如雷声、掌声等。“暴发”强调来势迅猛,适用较窄,多用于与水有关的事物或人的性格脾气,还可以指用不正当的手段突然发财或得势,这时含有贬义。所以,选用“暴发”。句用“抚养”还是“赡养”?“抚养”与“赡养”,二者都有供给财物,满足生活需要的意思。但适用的对象不同。“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兄姐对弟妹的养育,有时可用于对动物的保护和饲养。“赡

4、养”是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且着重指供应财物。所以,选用“赡养”。句用“盈利”还是“营利”?这两个词有细微的差别,二者都有获得利润的意思。“营利”强调的是主动谋求,动词。“盈利”是除去成本及其他费用后的利润,名词。从语境分析,商家搞广告宣传的行为,是主动谋求利益的行为,故选“营利”。其实,只要将句与句确定下来,整个题目正确选项就能敲定。句只能用“暴发”,故删除C、D两项,句只能用“赡养”,故在A、B两项中删除A项,答案是B。如果考查句,用“营利”正是这个答案。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作出了贡献。北京市政府对

5、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答案】C【解析】【易错考点】实词辨析。“莅临”与“亲临”都是“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后者则强调“亲自到达”。句中强调孙穗芳女士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所以排除A、B。“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是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据此可知本句应为“规划”。

6、“不是/而是”表转折,“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句的文意很显然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本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根据第一词或第三词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 的思想锋芒。 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C.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答案】B【解析】【易错考点】实词辨析。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准确选用近义词,正确答案为B。“犀利”

7、是指武器、语言锋利或目光锐利;“锋利”指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A句中“杂文”属于“语言”,故选“犀利”。B句“流言”是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侮蔑或挑拨的话);“谎言”是不真实的骗人的假话。应选“流言”。C句“歉疚”是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内疚”是内心感到惭愧不安。从句义可知,“这件事”应属“过失”,应选“歉疚”。D句中“踯躅”是徘徊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留流”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他在街头的原因是“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绝不是“留恋”。故选“踯躅”。5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过短的时间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使李

8、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 在这胜利之中了。京九铁路一旦修成,将全国九个省、市,成为又 一条南北大动脉。北京航空公司又 了几条新航线。为了给自己开脱,他不惜 罪名,诬告他人。A.沉沦 贯串 开拓 伪造 B.沉醉 贯穿 开辟 捏造C.沉沦 贯穿 开辟 伪造 D.沉醉 贯串 开拓 捏造【答案】B【解析】【易错考点】实词辨析沉沦:陷入疾病、厄运之中或罪恶的、困苦的境界。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系列事物,多用于比较抽象的东西。贯穿:表示穿过、连通。开拓:强调从小到大。开辟:强调从无到有。捏造:无中生有。伪造:仿照真的事物)6句中加黑的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A美国对

9、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问题上故意设置重重障碍,激起了世界有正义感国家的强烈不满。B语言学界对于所谓“意译词”是否是外来词的问题有分歧意见。C我国一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诉诸于武力无助于问题的解决。D对于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国家统一更重要的了。【答案】D【解析】【易错考点二】虚词辨析A“对”改为“在”,B“对于”改为“对”,C“于”去掉7下列句中加黑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文章,就是写出来了,对读者毕竟有什么好处?B这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读起来,还有深刻意义。C他一谈起往事,总不免感叹人生叵测,世情险恶。D尽管你怎样费尽心机

10、,也不能把这被动局面扭转过来,它只能以失败告终。【答案】C【解析】【易错考点二】虚词辨析。A“毕竟”改为“究竟”,B“但是”去掉,或改为“即使”,D“尽管”改为“不管”。8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 不是以某种具体的工程应用为目的, 以解开智力之谜为目的,_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_应是模仿人的某项具体技能_应当是具有充分的学习能力, 可以从环境中,包括和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任何具体技能的智能系统。 A虽然 但是 所以 而 从而 B如果 而是 那么 就 而 C虽然 而是 但是 却 因而 D如果 就 那么 却 因而【答案】B。【易错考点二】虚词辨析9依次填入下列一

11、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 人们要准确的观察和分析事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一般知识的丰富,_ 不能代替对哲学的学习,_ 知识面广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_要容易得多。哲学_是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概括,_对客观事物知道得多了,自然蕴藏于其中的规律性就比较能够触类旁通。 A固然 只要 也 那么 既然 所以 B当然 尽管 就 因为 不仅 而且 C固然 如果 也 所以 只要 那么 D虽然 但是 就 因为 既然 那么【答案】D【易错考点二】虚词辨析。5依次填人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 散文_形式比较短小,_能够敏捷地反映迅速变动的事物,_方便报刊的及时

12、登载;_,散文创作的风气热烈与否_和我们社会各方面的面貌是否能够充分地、生动地反映到文学里面来,大有关系。散文的文风怎样,一定会影响其他体裁的文学创作。A因为 既 又 因此 也 B不但 而且 所以 然而 又C虽然 但是 又 因此 就 D如果 就 从而 不过 又【答案】C。【易错考点二】虚词辨析第二案 能力提升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日本律师尾山宏,一位70岁的老人, 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 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 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A承担 追踪

13、 跨越 昭示 B承担 追问 超越 启示C承受 追踪 超越 昭示 D承受 追问 跨越 启示【答案】D【解析】 承担:担负,担当。承受:接受,禁受。追踪:按踪迹或线索追寻。追问:追根究底地问。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超越:超出,超过。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昭示:明白地表示。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 ,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 发动漫资源。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

14、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A.质对 协议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答案】D【解析】:“质对”意思是“对证,对质”,显然不合语境;“质询”的意思是“质疑询问”。“协约”指“双方或多方协商签订条约”或“协商订立的条约”,一般用于国与国之间;“协议”指“共同计议、协商”或“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这里是指一种文件。“翌日”是指“第二天”,“世界各地的校友启程”的时间不可能都是“第二天”;“不日”指“要不了几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作者科尔曼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