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37061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邢台汽车业的前世今生邢台曾经有过令人羡慕的汽车工业。邢台也曾有过打造“汽车城”的宏伟梦想。 但由于种种原因,邢台汽车业一度陷入沉寂,令人扼腕叹息 重振汽车工业,再创昔日辉煌,成为邢台710 万人民的共同 梦想。夕 “Qao为了这个梦想,邢台人民从未停止奋斗的脚步: 河北御捷车业公司投身电动车生产,今年计划将产量提高到4万台;长征厂准备将太脱拉8X8系列载重汽车向专用车方向升级;红星旅行车制造厂生产的“红星小贵族”走俏市场昨天,随着中航工业(邢台)中重卡整车及特种车辆底盘/ 特种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奠基开工,我们在圆梦之路上又迈出 了更为坚实的一步。汽车,我们曾经的辉煌和荣耀邢台曾经是我国除长春、十

2、堰之外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邢台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战略的 实施。邢台历史大事记记载:1970 年 5 月 26 日,北京 新都机械厂、天河汽车修造厂迁建邢台,分别改为邢台长征 汽车制造厂、红星汽车制造厂。1972 年 7 月1 日,长征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73 年,红星 621 型车在海南汽车试验场通过可靠性 试验。70 年代,红星成为国内同行业领衔产品,尤以其特殊 的底盘高出一筹,红星技术先后推广到全国各地,有沈阳轿 车厂、胜利客车厂、湖北万山特种车制造厂,石家庄汽车改 装厂。1976 年,在当时的联邦德国举行的一次国际汽车博览 会上,红星旅行车被誉为“东方美人”。与

3、此同时,邢台东南一隅的留村诞生了114 汽车厂、邢 台汽车厂。由此,长征牌汽车、红星牌旅行车、邢台牌改装 车源源不断从邢台开出,走向全国,走进北京、天津、上海 等地市场,俗称“小面包”的红星车还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用 车。作为我国最大的航空港,首都机场曾经见证了邢台汽车 的荣耀牵引飞机的是长征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那种有棱 有角宛如坦克的牵引车,前脸上标着毛主席的手迹“长征”。 那时上下飞机靠舷梯,铺着红色地毯的飞机舷梯车上标着“邢 台”牌。今天的邢台人也许更想象不到,当年,在前往首都机场 欢迎外国贵宾的车队中,除了中央领导乘坐的“红旗”、部级 领导乘坐的“上海”及群众乘坐的大客车外,再有就是被称为

4、“东方美人”的“红星”旅行车。完全可以说,这些产之于邢台的汽车引领了那个时代中 国汽车工业的风骚。“汽车城”,我们曾经的宏大构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借着汽车工业的坚实基础, 邢台曾燃起建设“汽车城”的激情与梦想。据一些老同志回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市里就曾 有过“汽车城”的初步设想。那时,邢台除了长征、红星两大 成型的汽车制造厂外,还有地处沙河留村的邢台汽车厂、114 汽车改装厂。当时,邢台市属企业中一部分纷纷转型转产向 汽车行业靠拢,出现了邢台市汽车改装厂、邢台市重型汽车 修理厂等企业。地处深山的长征汽车厂深感踢不开拳脚,希 望下山进城,于是,邢台内燃机厂划归长征,成为其一分厂, 后

5、来此地又成为长征汽车总厂。1985 年 7 月18 日,邢台晨报刊发了一则小消息: 长征汽车厂一分厂开始批量生产引进的捷克太脱拉815载重 汽车。引进国外技术,是当时我国许多企业摆脱技术装备落后, 迅速赶上国际水平的一项举措。应该承认,尽管长征汽车、 红星旅行车畅销国内市场,但与当时进口的同类型车相比, 不说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仅就外形就逊色许多。长征厂 引进外国技术,旨在通过引进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提升我 们的汽车制造水平。1985 年 11 月10 日,长征汽车厂与捷克太脱拉公司合作生产的T815汽车生产线举行开线典礼。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与捷驻华大使海本一道来邢为典礼剪彩。这条生产

6、线每年可组装1000辆T815载重汽车。太脱拉刚一问世,就轰动市场。开线典礼次日,就签订84 台购买合同,成交额达 1000 多万元。南线的长征厂热火朝天,北线的红星厂也以旺盛的斗志 逐步进入鼎盛时期。当年邢台晨报记录了红星车的发展 历程:1985年11 月6日,河北省汽车检测站受中国汽车公 司委托进行监测,红星车621 型旅行车,经过250公里公路 测试,1 4个关键项目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1986年,红星生产各种汽车 2125辆。1989 年 9 月26 日,邢台晨报头版头条刊载标题为 踏平坎坷路,路上有长征,旅途红星闪,闪烁有红星的 通讯。文中报道:1987 年,世界第 9 次巴黎达喀

7、尔汽 车拉力赛,途径法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马里、毛毛 里塔尼亚、塞内加尔、最后到达濒临大西洋的海滨城市达喀 尔。全程12000公里,参赛的73 辆重型汽车,到达终点26 辆,其中 4 辆是长征太脱拉。当时长征太脱拉的底盘制造技术和整车质量在全国独 一无二,其底盘装在坦克上赛跑,其他车都望洋兴叹。军方 首长赞扬太脱拉:军地两用车,越野两用车。那时,能源开发、冶金矿山等企业,都盯着太脱拉。一 时间,邢台车贵:1989 年1月至 8月1025 台被抢购一空, 而整个“七五”期间,年生产计划才 1000 台。1986 年 10 月30 日邢台晨报刊载一篇访谈录,记 录了记者与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汽

8、车公司驻长征汽车厂第 三批专家组组长佛兰吉舍克格鲁基莱的交谈的情景。一块儿 交谈的还有检验师斯坦尼斯拉夫马依兹里克,技师米哈 尔奥高李克和索赔管理员巴维尔杜达。这些外国朋友说, 长征厂的工人接触这项技术才一年的功夫,掌握组装的速度 使他们感到惊讶。上世纪 80 年代,邢台城区街道上时常见到外国人的身 影,市民知道那是捷克斯洛伐克派来长征厂的专家。太脱拉 的引进,让刚刚开放的邢台,竟然有了一丝国际化的味道。作为拉动经济链条最长的产业,汽车工业受到各地的广 为关注。当时除一汽、二汽已具一定规模外,大部分汽车厂 的年产量都不足万辆,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差距的我国汽车 工业发展势在必行。1988 年 1

9、2 月5日,省政府主要领导率省直有关部门来 邢调研河北汽车工业的发展课题。当时,河北机械工业的发 展需要依据现有产业基础,而能够做大做强的就是汽车工业, 因为河北省汽车工业有基础,有一重(长征太脱拉)两轻(红 星、胜利),其中一重一轻在邢台。邢台的几家汽车工业企 业人数仅占全省汽车工业人数的 15%,而固定资产占有达 27%,年产值完成达30%之多。数字表明,邢台的汽车工业 已有较高的集约化程度,大有发展前途。河北发展汽车工业 离不开邢台!此后,邢台市的“一重两轻”有了新的发展,以红星旅行 车为龙头的红星集团初步形成,按照汽车工业高度专业化的 生产方式,分工配套组织生产。新产品红星 6400

10、由普通型 转为豪华型,1989 年 4月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长征太脱拉则加速了国产化的进程。1989 年 8 月23 日,省机电厅厅长袁道谋与省直相关部 门负责人来邢,与市政府联合召开了邢台汽车工业研讨会, 并形成共识:“八五”期间,邢台汽车工业要发展成为邢台市 第一支柱行业,而且在河北机械行业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长征、红星都是省部属企业,地方党委、政府也都 给予了全力支持。翻阅当年报纸时看到一则消息:邢台市主 抓了红星旅行车配套生产及龙头企业开辟市场工作,先后促 成了煤田机械厂为红星配套生产挡风玻璃、机四厂为红星厂 生产前后桥、机床厂为红星厂生产车架等联合全力支持红星 汽

11、车联合公司扩大配套能力。1990 年12 月6日,红星厂有偿兼并市重型汽车修理厂。 邢台市为实现“汽车城”的梦想倾注了巨大热情,相继支 持了95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场地,又支援了 640亩土地。痛心,我们的汽车为何“散了架”本该加大油门急速前进的邢台汽车工业,进入 90 年代 中期后却逐渐消沉了下去。记者曾到红星厂采访,得知他们准备引进一条全自动流 水冲压生产线,需要资金 1.2亿元,这在当时还是个天文数 字。企业历经数月费尽了周折,才筹到 800 万元。杯水车薪, 壮志难酬!记者上网查阅得知,国内驰名的汽车品牌大都是 90 年 代中后期才开始起步的,比如,奇瑞汽车是 1997 年由 5家 公司共

12、同投资起步。吉利汽车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如今 资产超过 140 亿元。在群雄而起之时,邢台汽车工业却“散了架”。至今记者 询问许多业内朋友,是什么原因导致邢台汽车工业“轰然倒 塌”?朋友们说,多种原因吧,其他许多国企不都是一样命运 吗?今天,记者把一些关于邢台汽车工业的片段记忆,连缀 起来,试着分析其败局的原因。也许是体制的缘故,投资主体不明晰。红星曾归属中汽公司,又下放到河北,当时河北成立了 一个不伦不类的机构,叫做河北汽车制造总厂,管理河北的 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名为工厂却是个机关。不管生产,不管 销售,不问市场,无法作出对市场走向的准确判断。长征原属于部属企业,后归于重汽集团,而设在

13、济南的 重汽集团,是由山东的企业改组成的,其本身就是一个企业, 自身有斯太尔载重汽车。根本无暇顾及长征,即便有资源也 不会想到长征。河北虽然想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可对此,却显得无能为 力。所谓的配合、协调,往往留在纸上,实际难以发挥作用。也许成也“红火”,败也“红火”太脱拉当时火到什么程度,紧俏到什么程度,今天的人 们都难以想象。上世纪 80 年代,全国各地纷纷派员驻扎邢台,心急火 燎等着提货。谁能弄一台太脱拉,就可拿到两万元“回扣”, 这在当时已是公开的秘密。表面上看企业并没受损,但它从 另一方面已在蚕食着企业。长征厂几位老同志说起“2 万元”, 至今仍非常愤慨。每年生产1000 多台车,有多

14、少个“2万元” 落入某些人的腰包中。生产车间的干部职工感到不平不公, 久而久之,就把怨气和愤怒发泄在产品中,产品质量能不下 降?一个红火的产业,往往能带出一个产业带。当时在市场 异常走红的长征太脱拉,还带出了非常火爆的行业太 脱拉汽车配件。曾记得,在长征一分厂所在钢铁路上,门挨 门,店挨店,几乎都是太脱拉汽车配件门市。据搞这项买卖 的“业内人士”称,每年少说也挣几万十几万,多的都能挣到 百万元。这个数额在 20年前,对于一般人,甚至对于小老 板们也不是个小数字。那么,这些配件从哪儿供应过来的呢? 开始,大都通过外经贸部门进口捷克原装太脱拉配件,这些 配件与长征厂组装的太脱拉汽车构成了一个产业。

15、但进口配 件数量是有限的,货源从哪儿来?一些人瞄上了“拆车” 一旦听说哪儿太脱拉发生车祸,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蜂拥而至, 把损坏的太脱拉强买到手。据说,弄到一辆坏车,卖的价钱比一辆好车还多。后来,太脱拉逐年增加国产化的比重,于是出现了一些 国产配件,于是邢台的太脱拉配件行业逐渐有了国产配件。 按说,这样的市场还是健康的。但经营太脱拉配件的利润太 大了,一些人开始疯狂了,假冒伪劣的配件遍及邢台太脱拉 配件市场,本来全国各地的太脱拉用户不远千里来到邢台购 买配件,因为邢台是生产基地,图的是放心。然而,充斥市 场的伪劣配件让广大用户失望了。红极一时的太脱拉配件市 场很快土崩瓦解了。可以想象,这个无序的甚

16、至臭名远扬的 市场,在另一个方面成为导致太脱拉汽车败阵的一个硬伤。重振,我们的脚步愈迈愈坚实近年来,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依托装备制造的基础 和优势,着力振兴汽车工业。一方面大力引进相关项目,与 中航工业等“国字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开发商用车、 专用车、新能源电动车市场;一方面大力延展汽车产业链条, 开发出清河产钢索、任县产密封件、威县产零部件、新河产 胶板等配件产品。目前,除长征、红星 2 家整车生产企业外,还有金后盾、 福玉、华旗、华通、御捷马、邢汽等多家改装车生产企业, 产品包括重型越野车、小型轿车和油罐车、散装水泥车、冷 藏车等专用车和低速电动汽车,以及 2500 余家汽车配件生 产企业。2010年,邢台生产汽车 12282 辆,同比增长 277%; 完成工业总产值 8.6亿元,同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