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370534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解剖学课程标准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代码:略 制 定 人:王一蓉二、基本信息学 分:3学 时:54 授课对象:社会体育专业制定时间:2011.5 所属系院:社会体育系 批 准 人:略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 修 课:无后 续 课: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与康复三、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 能用人体的三个基本轴和三个基本面分析竞技体育动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动 作; 能快速搭建人体骨架,并根据各骨的形态特征说出骨的名称及骨的所属种类 能拿出相应的骨构建人体六大关节和脊柱、骨盆、胸廓,并能说出人体六大 关节和脊柱、骨盆、胸廓的名称、组成及其种类; 能用各种运动形式(如健美操

2、)真实展示各关节运动形式,并能口头讲述; 能说出人体主要肌肉的名称及种类,并将单个肌肉模型放置在人体模型的正 确位置上; 能说出并用动作展示锻炼人体主要肌肉的力量及伸展性的方法,包括健身房 中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锻炼方法; 能说出各运动动作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掌握运动 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熟悉运动解剖学中的方位术语;掌握人体的基 本轴和基本面。 熟悉细胞的宏观结构。 了解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熟悉骨组织、肌组织的结构特 点和功能;了解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骨的发生

3、、骨龄、骨生长的影响因素、骨的功能;掌握骨的分类、骨的 结构、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运动对骨的影响;了解锁骨、肩胛骨、肱骨、 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 肋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掌握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关节的分类及其与运动 的关系、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 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骨盆和胸廓以及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 式。 了解骨骼肌的分类、配布规律;掌握骨骼肌的结构、物理特性、肌肉的起止 点和工作条件、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肌拉力线的概念及其与关节运动轴 的关系。 掌握

4、运动上肢、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斜方肌、前锯肌、背阔肌、三角肌、 胸大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 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竖脊肌)的位置、 形态、功能分析、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锻炼方法。 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影响。 掌握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肌肉的工作性 质;熟悉静力性和动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了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安排教学基本内容讲授实践小计模块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细胞与组织44模块二骨224模块三关节10212模块

5、四肌肉12416模块五 其他系统一一呼吸、消化、循环、神经、泌尿、内分泌、生殖、感觉系统1212机动66合计(学时数)468543. 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编号能力训练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展示1搭建人体骨架能快速搭建人体骨架, 并根据各骨的形态特征说 出骨的名称及骨的所属种 类;能说出人体六大主 要关节的名称及骨的组 成。 了解人体主要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掌握骨的分类; 掌握人体六大关节的组 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 据各骨在人体中的所 处位置,共同搭建人体 骨架。各组之间以搭建 时间及正确性、美观度 为评判标准。人体骨架2展示关节运动形式能拿出相应的

6、骨构建人 体六大关节和脊柱、骨盆、 胸廓;能说出人体六大 关节和脊柱、骨盆、胸廓 的名称、组成及其种类;掌握人体的三个基本轴和 三个基本面;掌握肩关节、 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 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骨 盆、胸廓的组成、结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 各种表演形式(如健美 操、武术、跆拳道等), 配合音乐,展示人体八 大关节和脊柱、骨盆的汇报演出能用各种运动形式(如 健美操)真实展示各关节 运动形式,并能口头讲述。和运动形式。运动形式。3总结肌肉锻炼方法能说出并用动作展示人 体主要肌肉的力量及伸展 性的方法,包括健身房中 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锻炼 方法;能说出各运动动 作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条 件

7、。了解骨骼肌的分类;掌握 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 系;掌握运动上肢、下肢、 脊柱的主要肌肉的位置、形 态、功能分析、肌肉力量与 伸展性的锻炼方法;掌握 肌肉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条 件。学生以组为单位,教师 以健身房中锻炼得比 较多的主要肌肉或肌 群为对象,请学生以课 件形式展示这些肌肉 或肌群的位置、形态、 功能,并用体育实践动 作示范发展该肌肉或 肌群力量及伸展性的 锻炼方法。课件展示动作示范4. 进度表设计周次课时理论或实验实训内容备注12学前教育;考核方法介绍2绪论: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模块一细胞与细胞间质、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22模块一肌组织、神经组织2模块二骨的总论32模块三关节的结构2

8、模块一人体的基本轴与基本面,关节的运动42模块三上肢带骨及自由上肢骨连结及其运动2模块三下肢骨连结及其运动52模块三躯干骨连结及其运动2模块一能力项目考核一:搭建人体骨架62模块四肌肉总论2模块四运动肩胛骨的肌肉及其锻炼方法72模块四运动肩关节的肌肉及其锻炼方法2模块三能力项目考核一:展示人体关节运动82小结复习2模块四运动肘、腕关节的肌肉及其锻炼方法92模块四运动髋、膝关节的肌肉及其锻炼方法2模块四运动脊柱、骨盆的肌肉及其锻炼方法102模块四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总论及举例2模块五消化系统112模块五呼吸系统2模块五循环系统122模块五神经系统2模块五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132模块五泌尿系统生殖

9、系统2总复习142模块四能力项目考核三:肌肉的锻炼方法2序号学时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单元标题能力目标能力 训练 项目 编号知识目标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考核内容和方法12学习概论(1)老师自我介绍,并简单介绍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2)课件展示健身房中经典 的健身方法;(3)高级私人 教练亲自授课;(4)考核方 式介绍。22细胞 与细 胞间 质、上皮 组织 和结 缔组 织35. 第一次课设计梗概(1)老师自我介绍,并简单介绍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2)课件展示健身房中经典的健身方法授课教师简单介绍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学习内容,并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 形象展示现今健身房中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等人群常

10、见的健身方法,以便让学 生身临其境的了解本专业以后的从业方向,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3)高级私人教练亲自授课请健身中心某高级私人教练,同时也是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到课堂与学生面 对面交流。一方面介绍自己在母校学习相关课程的学习体会,以及日后从事实践 工作过程中能运用到的本课程的知识,以求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重 点及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另一方面将学生带到学校健身房,请私人教练亲自操作 健身器械,向学生示范部分健身动作,以便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了 解以后的就业方向。(4)考核方式介绍(详见考核方案设计)第一次上课主要告知学生每次课都很重要,期末总成绩与平时贯穿的每个能

11、力训练项目考核成绩都息息相关。若平时的能力训练项目都能按质按量完成,那 么期末考核必定能取得好成绩。四、考核方案分平时考核、综合能力项目考核、期末考核三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占 20%, 综合能力项目考核占 40%,期末考核占 40%。(一)平时考核(20 分)1. 平时出勤率(9 分)全勤者记满分。缺课一次扣 1 分,迟到三次计作一次缺课,缺课达1/3者不 予本学期考试。2. 平时作业成绩(11 分)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者记满分。注意:平时课堂加分为增强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加分不计入 100 内。每次回答教师 提问或完成一次能力训练项目内容,给予 0.5 分、1 分、2 分三个不同层次的加

12、 分。(二)综合能力项目考核(40 分)学生以组为单位,56 人为一小组,分别针对骨、关节、肌肉这 3 个子项 目进行能力项目考核。分别为搭建人体骨架、展示关节的运动形式、展示肌肉的 锻炼方法,其中骨和关节的项目考核各占10 分,肌肉的项目考核占20分,共计 40 分。三次项目考核具体方法见后。(三)期末卷面考核(40 分)1. 期末卷面考核(30 分)拟采用开卷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开卷考核要求学生只能 带作业本,允许学生将书上的重点和难点记于书上,而不能将书带入考场。2. 口试(10 分)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口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五、教材参考资料1. 胡声宇主编,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年2王海杰主编,人体系统解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吴先国主编,人体解剖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4顾德明,缪进昌编,运动解剖学图谱(修订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