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质调节技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36912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水质调节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池塘水质调节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池塘水质调节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池塘水质调节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池塘水质调节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塘水质调节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水质调节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技术养殖池塘主要水色调节:在水产养殖中优质的水色常见的有5种,即淡绿色、翠绿色、茶褐色、黄绿 色、浓绿色。劣质水色主要有3种,即蓝绿色、黑褐色及清澈水。水产养殖最主 要的是水质问题,水质不好则养鱼经济效益就不好,更有甚者会造成鱼群死亡, 农户损失惨重,那么样鱼先养水,怎样才能调控出以上五种优质水色呢?如何才 能做到水质“肥、活、嫩、爽、稳”?康源绿洲专家为你来解答。1淡绿色、翠绿色水色的特点及一般调控技术特点:这种水色在鱼、虾、蟹养殖中,都是希望得到的最佳水色。这种水色 中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这些藻类的品质富含营 养盐类及维生素,并有利于作为营养物被

2、消化吸收;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可向水 中提供溶解氧。这种水色的水体,透明度大多在2030厘米,水质稳定,水中 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水产养殖中所要求的“肥而爽”之水质,即为这种水色 的水质,这是保证取得良好养殖效益的优质水色。培育和保持淡绿色、翠绿色水色调控技术:(1) 放养前,塘口先用生石灰消毒,并投放微生物发酵之后有机肥,一般每 亩生石灰用量150千克左右,清塘后投放有机肥培育水质,视塘口底泥肥沃程度、 用量在100150千克/亩。(2) 养殖过程中,水色由淡绿、翠绿色变浓变深,可添注新水稀释调节。达 到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水色的状态。2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特点及一般调控技术特点:这两种水色的

3、水中,浮游植物中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群,并有部分绿 藻,如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为主。这些藻类中的色素呈褐色或茶褐色。 这种水色是鱼、虾、蟹养殖中的最佳水色。这种水色中的藻类易于鱼类消化吸收, 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水中溶氧丰富,有毒有害物质稀少,宜于鱼类生长发育,且病害发生率低。在苗种养殖阶段,这种水色水 质为最佳水质。但是,这种水色的缺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15天后, 易于转换成其他水色。培养和保持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调控技术: 适时添注新水,在养殖旺期,每23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养 殖水体总量的1/10左右。 适时追肥,追肥可用发酵后的有机肥和

4、含磷、镁、钙成份的化肥,如磷酸 氢钙等。由于硅藻需要的营养元素得到补充,促进了硅藻的生长发育,故可使该 水色持续较长时间。3浓绿色水色的特点及一般调控技术特点:水色呈深绿色,且浓度大,因此透明度较低,一般不足15厘米,水 中的藻类以绿藻门为主,如螺旋藻、衣藻等。这种水色水质较肥,且较稳定,可 持续较长时间,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在养殖盛期的塘口水体中,大多为这种 水色。在浓绿色水中,藻类日趋老化,但光合作用较强,产氧功能好,可被消化 吸收,所以在成鱼养殖中属良好水质之列。但是在养殖高温季节,这种水色水质 要注意加注新水调节,以防由于残饵及排泄物增加,致使水质进一步变浓,造成 水体底部氨氮、亚硝

5、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加大,水中溶氧减少,水质变坏,从而 使养殖效果降低,甚至会引发疾病,造成养殖损失。控制调节浓绿色水色的技术措施: 每日加注新水降低水色浓度,加水量为水体总量的5%10%。 适当降低投饲量。 泼洒沸石粉或生石灰调整水色,用量为0.1kg/m3。1蓝绿色水色的特点及一般调控技术特点:由于蓝藻门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微囊藻所致),水质混浊、浓厚, 在塘口下风处的水中有大量蓝绿色悬浮颗粒,水表层有带状、云状蓝绿色藻群聚 集,形成油膜,并有气泡出现(又称水华),而在水体的下层则很清瘦。当水温达 到28C以上,藻类会陆续死亡,产生毒素,败坏水质。在高温季节的78月份, 养殖密度过大的水

6、体大多会产生这种水色。蓝绿色水质持续时间过长,对水产养 殖危害大,易暴发鱼病。消除控制蓝绿色水色技术措施:(1)排放法:在养殖水体出水口处上方,开口放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塘口外,连续23天。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头处捞除。(2) 使用二氧化氯0.1g/m3,加沸石粉10g/m3,全塘泼洒,连续13天,可 有效消除蓝藻。(3) 待蓝绿色水色减淡后,施用磷酸氢钙,重新培育成嫩绿藻水或硅藻水。2黑褐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特点:这种水色又叫酱油色水,呈黑褐色或深红褐、深黄褐色。形成原因是 由于养殖中后期,投饲后残饵、排泄物过多,有机物在塘底腐败分解,形成富营 养化水质。水中悬浮有机物增多,水质老化

7、恶化,毒物积累增多。这种水色的水 中,鞭毛藻、裸藻为优势种群,这些藻类可分泌毒素。在毒素作用下,养殖对象 会暴发疾病,以至中毒死亡。其中以对蟹塘、虾塘的危害最甚。黑褐色消除调控的技术措施:(1) 立即减少或停喂饲料、加注新水。(2) 开动增氧机,增氧曝气,降低毒素浓度。(3) 施用以酵母菌、枯草芽抱杆菌为主要菌类的如金菌生物制剂。35天即 可有效消除该不良水色。6清澈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特点:这种水色的水有两种情况:一是青苔水,即水体底部长满青苔,使水 体变清变瘦,水中缺乏营养盐类,有益藻类绝生,养殖幼体进入青苔很难成活; 二是黑清水,水色透明见底,但呈黑清色,并散发有腥臭味。水中浮游植物绝迹

8、, 有大量大型浮游动物出现,养殖上称“转水”。消除调控的技术措施(1)青苔水的调控技术措施:首先要抑制青苔生长。可用有机肥挂袋的办 法,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装袋后,定置悬挂在生长茂盛的青苔上方,待 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青苔生长的阳光后,青苔自然死去,水色可逐渐变绿。 泼洒如金益生菌液可调节水色,恢复到淡绿色好水。(2)黑清水的调控技术措施:全塘泼洒敌百虫制剂,浓度为1g/m3,杀灭 大型浮游动物。加换新水,并泼洒生石灰(化水后),用量为每米水深3040 千克/亩。最后泼洒有机肥或无机肥,增加营养盐类物质,调控到较好水色水质。经上述措施,一般经57天水色可转好,变为浅绿色水色。为什么要用发酵之后的有机肥去肥水,那是因为使用生鸡粪去肥水,粪便中 的有害细菌尚未被杀死,这样会造成水体中有害微生物富集,影响动物生长,造 成各种细菌性疾病,使养殖户损失惨重。而经过如金菌微生物发酵之后的有机肥, 就没有了有害细菌,而且有机肥里边的微生物对水质的改善还有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