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汕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36893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267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蓟汕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改_第1页
第1页 / 共267页
蓟汕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改_第2页
第2页 / 共267页
蓟汕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改_第3页
第3页 / 共267页
蓟汕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改_第4页
第4页 / 共267页
蓟汕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改_第5页
第5页 / 共2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蓟汕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蓟汕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改(2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工程综合说明1.1 编制原则1.1.1、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的基础上,以设计图纸为主导,并经充分现场考察,编制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1.1.2、施工总体部署合理,施工计划可行.高效,保证总体施工要求。1.1.3、采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1.1.4、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周密的环境措施及高度文明施工措施。1.2 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规范1.2.1、蓟汕高速公路(津滨高速津晋高速)工程施工招标1标段招标文件。1.2.2、蓟汕高速公路(津滨高速津晋高速)工程施工招标1标段施工图设计。1.2.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1.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1.2.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D81-20061.2.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1.2.9、天津市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1.3 施工中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1.3.1、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 060-2004)1.3.2、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

3、3.3、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50-2011)1.3.4、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062-2004)1.3.5、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评定标准(JTGF80/1-2004)1.3.6、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1.3.7、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034-2000)1.4 基本情况1.4.1工程概况本标段为蓟汕高速公路(津滨高速津晋高速)工程第一标,设计范围为K21+526.743K23+055,全线约1.528km。本标段北起津滨高速互通式立交,南至津山铁路地道北端。津滨高速互通式立交为蓟汕高速公路与津滨高速

4、公路相交的立交,为全苜蓿叶型枢纽互通式立交型式,目前空港经济区为打通本区域的南部通道,改善交通环境,本立交跨越津滨高速公路处桥梁及除向南两条匝道外的所有立交匝道纳入津滨高速公路空港经济区联络线工程,并已施工完毕,本次设计范围为:蓟汕高速公路主线(K21+526.743K23+055)、及互通立交F、G匝道。1、路基工程1)、横断面布置 津滨高速至津塘二线段高速公路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3.0m(硬路肩)+43.75m(车行道)+0.75m(左侧路缘带)+3.0m(中央分隔带)+0.75m(右侧路缘带)+43.75m(车行道)+3.0m(硬路肩)+0.75m(土路肩),断面全宽42

5、m。2)、一般路基施工 (1)、路基必须分层填筑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为20cm(遇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 (2)、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2%以内。 (3)、路基填筑宽度每侧应宽出填筑层设计宽度30cm,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严禁路基填土宽度不足时路基和边坡采用浮土帮宽,或自上而下倒土,松坡拍平。 (4)、路基表面应具有2%4%横坡,防止积水。为避免路基边坡被雨水冲刷,路基填筑过程中科设置临时挡水埝和排水设施。 (5)、征地边线两侧各10m范围内禁止集中取土。 (6)、路基填筑范围严禁作为施工辅道

6、使用。 (7)、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或超高)一致。3)、特殊路基施工(1)、一般路基路床处理为确保本工程路面使用年限内路床能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同时确保路床填土CBR达到设计要求,本次设计考虑全线路床上部60cm范围内均采用8%石灰土填筑。(2)、低填浅挖路基处理本工程与下穿津山铁路地道衔接段落为低矮路基,对低矮路基范围按照填土高度及地下水位进行分段处理。对于填土高度较低的路段,需超挖施作路床和路面结构。80cm路床底部的原状土是淤泥土层的路段:路床底部分层换填120cm厚山皮土,山皮土底部铺设1层钢塑格栅。山皮土顶部铺设1层钢塑格栅后,其上施作路床:220cm8%石

7、灰土+40cm级配碎石。80cm路床底部的原状土不是淤泥质土层,且路床底部比地下水位高50cm的地段:路床底部换填100cm厚山皮土。山皮土顶部铺设1层土工格栅后,其上填筑60cm路床,路床均采用8%石灰土填筑。为保证边坡植草成活率,8%石灰土外应保留50cm厚的素土包边。(3)、水塘、沟渠段路基处理对于水塘、沟渠、老河道等路段,采用打坝抽水清淤换填的办法进行处理,清淤后于塘底铺设一层钢塑格栅,其上填筑100cm厚山皮土,然后进行路基填筑。路基填筑填料采用素土,分层压实至原地面,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新旧路基相接处应进行开蹬搭茬处理。先清除松散表土再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宽度不小于1.

8、0m,设3%内倾的坡度,并采用小型机械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0%。上部的2个台阶上分别铺设2.0m宽的土工格栅。待填土至与周围地面等高时,于新旧地基相接处铺设一层钢塑格栅,在新旧地基上各5.0m宽,以消除新旧地基相接处的差异沉降;当既有地基宽度不足5.5m时,以距坡脚距离最小0.5m控制钢塑格栅的实际铺设宽度。水塘与水塘或沟渠相连的路段,施工时应将水塘或沟渠之间的土埂(堤埝)铲平,统一整平压实场地,然后再进行铺设钢塑格栅、路基填筑等工作,以确保路基整体性良好。(4)、桥头路基处理 桥头两侧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填土高度和施工周期,采用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PCC桩)处理。桥头处理范围控制在5060

9、m。根据工后沉降差变化设置渐变段,渐变段分3个处理区过渡,靠近桥头20m范围内路堤填料采用8%石灰土。打桩时第一排桩应距桥头背墙3m;成桩后应凿除桩头50cm,然后铺50cm级配碎石褥垫层,并在级配碎石褥垫层中部铺设一层钢塑格栅。桥头路基过渡段采用8%石灰土填筑,8%石灰土应从原地面(或深层复合地基的桩顶碎石褥垫层顶面)起填筑至路床顶面。为保证边坡植草成活率,8%石灰土外应有0.5m厚素土包边。为减少桥头工后沉降避免跳车现象,过渡段顶部铺设4层钢塑格栅,并采用钢构件与桥台连接。钢塑格栅应沿路基纵向铺设(严禁纵向搭接),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每层钢塑格栅的铺设宽度=相应层位的路基宽度-15

10、0cm。钢塑格栅铺设完成后应绷紧并采用U形钉固定后方可填筑上层路基填料。钢构件应涂沥青防腐。过渡段基底与桥台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6.0m,过渡段与路基连接处的坡率为1:2.0。8%石灰土与一般路基的填筑界面按台阶状进行搭接,路床以下每级台阶的蹬高100cm,蹬宽200cm。(5)、涵洞深层复合地基处理本工程涵洞顶覆土较高时,涵洞下方施做高压旋喷桩,桩顶高程为管基下碎石垫层底面标高。圆管涵管顶覆土较低时,需反开槽施工并施作扩大基础。涵洞两侧背后路基过渡段的填料为级配碎石,填料应从基底级配碎石垫层顶面起填筑至圆管涵顶面以上40cm,然后于基坑范围内铺设一层钢塑格栅,并应纵向搭接在相连路堤上每侧各5.

11、0m。钢塑格栅应沿路基纵向铺设(严禁纵向搭接),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钢塑格栅的铺设宽度=相应层位的路基宽度-150cm。为保证边坡植草成活率,回填料外应有0.5m厚素土包边。过渡段基底与涵洞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m,回填料与一般路基的填筑界面按台阶状进行搭接。为采用深层复合地基处理的圆管涵应反开槽施作,其下设C15混凝土管基及配置单层钢筋网的扩大基础,扩大基础下设置50cm级配碎石垫层。过渡段的回填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应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6%。过渡段部分的路床应与其相连的路堤路床同步填筑。涵洞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两侧及顶面填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涵

12、洞产生不利后果。4)、路基预压(1)、一般路段待路基填筑至路床顶部时进入欠载预压期,预压期应不小于6个月。(2)、桥头路段待路基填筑至路床顶部后,堆载预压进入预压期,预压期应不小于6个月。堆载预压土的高度为1.59m,预压土方高程=设计路面高程+0.8m。预压范围与桥头路基处理过渡段范围保持一致。5)、路基防护(1)、植草防护 路基填方边坡采用植草防护。施工进场清除表土所遗留的腐殖质土壤应集中堆放,以用于边坡绿化植草。(2)、浆砌片石防护 路线经大面积水塘或大型沟渠,为防止临水侧路基边坡遭受浸泡,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护坡高出水面至少1.0m,立交匝道和主线分合流部位采用浆

13、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护坡应在路堤沉降稳定后施作。 浆砌片石坡脚必须夯实、平整、稳定后方可砌筑片石。浆砌片石下施做10cm厚砂砾垫层。片石强度等级为MU30,必须质地均匀,无裂缝,不易风化。水泥砂浆采用M10,砂浆在砌体内必须饱满充实,不得有悬浆。砂浆终凝前,砌体应覆盖;砂浆初凝后应立即进行养生。 浆砌片石每隔15m设置一道伸缩缝(沉降缝),缝宽2cm,缝内用沥青麻筋或浸沥青的软木板填塞。浆砌片石外露表面用M10水泥砂浆勾平缝。6)、路基排水(1)、边沟边沟汇集路面水直接或通过侧涵等设施排入沿线沟渠。路基下坡脚外设1.0m宽护坡道,护坡道外设矩形混凝土边沟,宽1.01.3m,沟深1.0m。边沟外

14、侧设置50cm宽挡水埝,高度30cm。边沟采用等深形式,沟底纵坡由护坡道高程调整,以满足排水要求。边沟采用反开槽施工,开挖前应确保填土经碾压并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压实度应不小于90%。接急流槽3.0m范围内边沟采用M10浆砌片石加固,浆砌片石厚度30cm,下设10cm砂砾垫层。片石强度等级为MU30。(2)、急流槽 一般填方路段:路面采用集中排水,路基边坡上需设置急流槽。 急流槽采用C30混凝土现浇,壁厚10cm,宽度30cm,深度30cm,下设10cm砂砾垫层。急流槽外露出边坡坡面10cm。为防止滑移,急流槽槽深下设防滑平台(6040cm),与槽身整体浇筑而成;防滑平台沿边坡坡面间距3.0m,

15、坡脚处必须设置一处。连接急流槽槽身与沥青混凝土拦水带的八字进水口采用C30混凝土预制。2、桥涵工程本次设计桥梁主要为津滨高速以南的部分主线桥,以及F匝道、G匝道桥梁。蓟汕高速主线桥梁起讫桩号:K21+526.743K22+444.043,桥梁长度:917.33m;面积:54718.48m2。F匝道桥梁起讫桩号:FK0+535.296FK0+868.729,桥梁长度:333.43m;面积:3300m2。G匝道桥梁起讫桩号:GK0+223.510GK0+466.940,桥梁长度:243.43m;面积:2400m2。蓟汕高速主线桥梁、F匝道桥、G匝道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主线在K21+808.228位置上跨规划主干路四,其红线宽度35m,道路宽度30m,布置形式为:3m人行道+11m行车道+2m中分带+11m行车道+3m人行道,交角68.8,本节点桥梁跨径采用35.5m进行跨越,斜桥斜布,由于交叉位置为垃圾填埋场,规划路实施难度较大,规划线位有向北平移的可能,经与规划相关部门协商,现规划线位以北3跨桥梁均采用斜布,预留规划路下穿条件。下部结构桥墩矩形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墩柱与桩基通过承台连接,根据需要,钻孔灌注桩直径分别选用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