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制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367217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制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制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制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制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制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制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制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药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一、 纯化水1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合格标准是多少? 答:100CFUml;2 纯化水的消毒周期是多少? 答:每月一次; 3 如纯化水微生物限度为80CFUml,是否应消毒? 答:应消毒4 如纯化水停止循环3天,是否应消毒? 答:应消毒5 纯化水的全检周期是多少? 答:每月一次;6 QA员每天对纯化水总送水口、总回水口取样检测什么项目?答:微生物限度7 QA员应多长时间到制水岗位检测纯化水的电导率、酸碱度和氯化物?答:每天一次;8 纯化水的电导率应为多少? 答:应2s/cm;9 纯化水的PH值应为多少? 答:5.07.0;10.目测纯化水应符合什么标准? 答:无色、无臭、无味

2、的澄清液体;二、 注射用水11注射用水的细菌内毒素应为多少? 答:0.25EUml;12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周期为多少? 答:1次/天;13注射用水的微生物限度应为多少? 答:10CFU100ml;14注射用水的PH值应为多少? 答:5.07.0;15注射用水的消毒周期应为多少? 答:1次/周;16QA员每天对注射用水检测哪些项目? 答:PH值、氯化物、氨;17注射用水的全检周期为多少? 答:1次/周;18制出的注射用水应在多长时间内用完? 答:12小时;19注射用水应如何保存? 答: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20注射用水系统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答:用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21当

3、注射用水系统停止运行3天,是否要消毒? 答:应消毒;22当检测项目不合格,应如何处理? 答:QA员应及时报告质量部经理,由经理决定如何处理;23取检测内毒素用的西林瓶有什么要求? 答:应经180、2.5小时灭菌除热原,如无灭菌后的西林瓶,则应将西林瓶用1%氢氧化钠浸泡30分钟粗洗注射用水精洗至无滑感,并应将西林瓶用注射用水冲洗10次;24热原(内毒素)能溶于水吗? 答:能;25除菌滤膜能去除热原内毒素吗? 答:不能;26稀碱能将热原(内毒素)破坏吗? 答:能;27活性炭吸附能去除热原(内毒素)吗? 答:能;28取微生物限度用的锥形瓶有什么要求? 答:应灭菌;29蒸汽灭菌柜的灭菌条件是多少? 答

4、:0.1MPa,121,30分钟;30电热灭菌的灭菌条件是多少? 答:180,2.5小时;三、沉降菌31万级无菌室的监测周期是多少? 答:1次/班;32沉降菌摆碟时,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打开盖,要暴露多长时间? 答:0.5小时;33沉降菌的培养温度是多少? 答:3035;34沉降菌的培养时间是多长? 答:48小时;35我们厂规定沉降菌的测试状态如何? 答:动态即在生产过程中进行;36万级沉降菌合格标准为多少? 答:应3个/皿;37百级沉降菌合格标准为多少? 答:应1个/皿;38培养基的灭菌条件是多少? 答:121,20分钟;39用于测沉降菌的碟,应预培养多少天? 答:2天;40什么叫CFU?答

5、: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叫菌落,简称CFU;四、浮游菌41万级无菌室浮游菌的监测周期是多少? 答:1次/月;42测试浮游菌采用什么仪器? 答:浮游菌测试仪;43浮游菌测试仪未经消毒,能拿进无菌室进行测试吗? 答:不能,应放入无菌室进行甲醛熏蒸后,方能进行采样测试;44采样后的浮游菌培养温度是多少? 答:3035;45采样后的浮游菌培养时间是多少? 答:48小时;46采浮游菌与采沉降菌所使用的培养皿一样大吗?答:不一样,采浮游菌的培养皿比较大;47采浮游菌与采沉降菌所使用的培养基是一样的吗?答:一样,均为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48万级无菌室浮游菌合格的标准是多少? 答

6、:应100个/m3;49百级无菌室浮游菌合格的标准是多少? 答:应5个/m3;五、尘埃粒子50测试尘埃粒子采用什么仪器? 答:尘埃粒子测试仪;51万级无菌室尘埃粒子监测周期是多少? 答:1次/月;52尘埃粒子测试状态如何? 答:静态 做好清洁卫生 净化30分钟以上 房内人员应2人;53万级尘埃粒子合格的标准是多少? 答:0.5m,应350个/L;54百级尘埃粒子合格的标准是多少? 答:0.5m,应3.5个/L;六、风速55万级洁净室的监测周期是多少? 答:1次/月;56测试风速采用什么仪器? 答:风速测试仪;57测试风速应注意什么?答:空调、风机应正常开启 探头测点高度应在送风面下方10cm以

7、内;58每个高效过滤器送风口或层流罩送风口,应测几个点? 答:应测5个点;59百级风速合格标准为多少? 答:应0.35m/s;60万级风速合格标准为多少? 答:应0.25m/s;61换气次数如何计算? 答:换气次数(次/h)=各送风口风量之和(m3/h) 房间面积(m2)高度62万级洁净室的换气次数应为多少? 答:应25次/小时;6310万级洁净室的换气次数应为多少? 答:应15次/小时;6430万级洁净室的换气次数应为多少? 答:应12次/小时;七、高效过滤器检漏65检漏采用什么仪器测试? 答:尘埃粒子测试仪;66检漏时,应将采样口放在距离被检过滤器表面多少cm处? 答:23cm;67采样口

8、,以什么速度移动? 答:520mm/s的速度移动;68检漏哪些位置? 答:高效过滤器整个表面 封头胶 安装框架处进行扫描;69检漏前,洁净室应处于什么状态? 答:空调、风机正常开启; 彻底做好清洁卫生 净化时间大于30分钟; 所测房内人员应2人;70 检测合格标准是什么? 答:0.5m档粒子数无大跳跃,应在合格范围内波动;八、温湿度71洁净室温度合格标准为多少: 答:1826;72洁净室湿度合格标准为多少: 答:4565%;73当出现温、湿度不合格时,应如何处理? 答:应通知动力班及车间主管领导;九、压差74不同洁净级别之间的静压差应为多少? 答:应5Pa;75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应为

9、多少? 答:应10Pa;76压差应采用什么仪器监测? 答:微压表或压差变送器;77压差不合格,洁净室能投产吗? 答:不能;78当QA员发现压差不合格,应如何处理? 答:立即通知动力值班人员及车间主管;十、取样79退货产品或复测产品,要传进无菌室取样,应如何操作? 答:从仓库领出产品; 用75%酒精擦抺药用铝瓶周身三遍 紫外灯照射30分钟;80摆碟时用的油性笔,如何进入无菌室? 答:必须在大消毒前放入无菌室; 一定要打开两边的盖 经甲醛熏蒸后,方能使用;81测沉降菌用的碟,如何进入无菌室?答:预培养2天后 将整袋碟放入传递窗内 在传递窗内打开袋子,手消毒后取出培养基平板 紫外照射30分钟;82人

10、员如何进入无菌室? 答:进入洁净室要进行登记; 严格按SOP进入,不得有任何违规动作;83取样规则如何规定?答:当件数n3时,每件取; 当件数n300时,按1取;84取样后,应及时贴标签,标签上应有哪些内容?答:品名 批号 取样日期 厂名 取样人;85取样后,应填写什么记录? 答:取样记录;十一、消毒剂86消毒剂宜多长时间更换1次? 答:每月一次;87地漏能用75%乙醇作液封吗? 答:不能,因其易挥发,达不到液封的作用;88消毒剂是无菌的吗? 答:不是;89为什么消毒剂不是无菌的? 答:生产消毒剂的过程及场所并非无菌室; 每种消毒剂的抗菌谱是有限的,如在生产过程中已污染了该种消毒剂不能杀死的菌

11、类,则该菌将带入消毒剂内;90配制消毒剂应注意什么?答:浓度要正确 应经除菌过滤;十二、洁净室91回风口(排风口)周围应注意什么?答:不能用任何物品挡住回风口,否则造成乱流;92人在洁净室走路的速度应小于气流速度吗,为什么?答:是,否则会导致乱流;93洁净室尘粒污染来源中,人员引起的污染占洁净室污染的百分比为多少? 答:80%;94洁净室尘粒污染来源中,生产工具和设备引起的污染占洁净室污染的百分比为多少? 答:15%;95洁净室尘粒污染来源中,洁净室本身和过滤器缺陷占百分之多少? 答:5%;96人站在洁净室内,高举手指尖所处位置的平面称为什么? 答:理论天花板;97人站在洁净室内,手自然下垂指尖所处位置的平面称为什么? 答:理论地面;98洁净室的有效区域在何处? 答:理论天花板理论地面的区域;99洁净室的无效区域在何处? 答:理论地面以下的区域为无效区域,因此只要掉到地面的东西,均被认为已污染;100在无菌室工作,应注意什么?答:必需人员方可进入无菌区;不快速移动;避免不必要的移动;避免从层流区附近走过,至少离于1米,否则破坏流面;所有掉在地面上的物品的、均应被认为已被污染;接触物品前应对手套进行消毒;不要触摸口罩;必须揉鼻子时,应去更衣室揉鼻子更换手套、口罩;必要时才讲话,不要打开缓冲间门对话,与外面通话用电话,不能敲墙、窗等;不要在患感冒、手受伤的情况下进无菌室工作。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