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笔记(15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36382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着》读书笔记(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活着》读书笔记(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活着》读书笔记(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活着》读书笔记(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活着》读书笔记(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着》读书笔记(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着》读书笔记(15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着读书笔记(15篇)活着读书笔记1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的这篇读后感,活着是我所拜读的第一部余华的作品,20_年时候第一次读,如今共读了三遍说实话,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无聊,没想过会有如此大的感触,已至于这本书影响了我整个人的人生观甚至几次推荐给身边的人看因为读完后方才明白活着不易,不能轻易言弃。有位同事的儿子刚读完这本书,挺想问问他的感想如何不知能否读懂福贵的一生小马同学,说你呢:请你务必好好读书!思考每段文字!不要担心看完后忘记,我读了三次,你要问我哪一段写的什么,抱歉我也记不清就像吃饭,你4.5岁时,你吃过很多食物,现在是不是已经记不起来那会吃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

2、成你的骨头和肉。就像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记得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愿你明白!作为新时代的人,很是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至少我认为我如果生在那个年代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还会成为和福贵一家一样的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纵观福贵的一生,从他身边的人来看,他是幸福的,那个一生都爱着他,陪着他从富贵到贫穷的妻子家珍,到死都没有一句怨言。原文中家珍快死时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一起过。”所以说福贵他是幸福的,至少家珍一辈子都这么爱着他。然而他更多

3、的是悲剧,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悲剧。他的儿子有庆,因为医院医护人员的无知加之对生命的不尊重不重视,为了讨好当时的县长刘解放(春生),被抽干血去救县长夫人严莉莉,有庆死得冤枉,死得让人气愤。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读到这里我都难以控制自己的眼泪,心里对那个医生和抽血的护士恨得是咬牙切齿。福贵的家人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了,尽管后来他努力地去维持这个家庭的生活,不求福贵,只求温饱,可是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改变不了这个家徒四壁的境况,改变不了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看着比自己老的,比自己小的都走了,但是福贵还是继续活着,他总能看到生活的一点点希望,书中也并没有太多描述那些亲人离世,在世的人的悲伤。特别是最后

4、唯一的希望,孙子也死了。我觉得福贵的生活可能已经崩溃瓦解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富贵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他还是继续活着,并且买了头牛,给牛取了名字,在田间耕作,和作者讲述着这些故事活着带给我的还有很多,自身学识的浅陋让我没有更多的感怀罢了,细细观察当前的社会,我们的生存状态又岂能乐观呢?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并极富热情地关注着这个社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或者关爱别人,我想,这已经是很不错了。活着让我意识到了当前生活的艰难与不易,让我明白人生的艰难才刚刚开始。活着确实被赋予太多的内涵,能读着它,无疑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让我能更

5、清晰地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新时代的人们,生活压力大,时代变换速度快,导致不少糊涂人做出无法挽救的事。总之生在当下,何必言弃!活着读书笔记2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学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认真生活。苦难虽多,但是人间值得。早前就读过余华的活着,疫情期间二刷了这部作品。作者以一种平静的口吻向读者讲述了徐福贵充满波折的一生。福贵出生在地主家,一出生就衣食无忧,少年时期成为了一名精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在赌博中,输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的家产,沦落至为三餐温饱而奔波的佃农。而后,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所有的亲人相继离去。他亲手埋葬了所有的家人,

6、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初读活着觉得故事很压抑,整本书里没有希望,每当福贵一家燃起希望之时,生活便给他们沉重的当头一击,把他们再度拉入痛苦的深渊。有时候我会想结局会不会有什么反转。然而作者就是无情地揭露了一个事实:活着注定是要与苦难和挫折相伴的,人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活着实属不易。福贵的一生与苦难为伴,仍活着。不禁感慨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相较于福贵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却仍时常抱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于是我便时常告诉自己知足常乐,懂得感恩。疫情期间再读活着,又是一番新的感悟。“活着”这个词在打击和困境下,是充满着力量的。它不单是与命运的抗争和呐喊,更

7、是一种接受,接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接受生命中所有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接受现实给予我们的无聊,跌宕,苦难和幸福。接受命运给予的种种,感激他,仇恨他,拥抱他,但是不抛弃他。正如作者所说“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就像作者说的:“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输掉了家业,家还在;经历了生死,命还在;福贵更是在苦难中品尝了生活的滋味。所以除去苦难和不幸,他的生活里是有幸福快乐的。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那都是属于自己的经历。不断的提高思维的宽度和内心的包容度。学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以一种姿态去抒

8、写自己的人生。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最后一天,认真生活。苦乐参半的人生里,爱自己,便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活着读书笔记3人为什么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经营哲学的书,却渗透了很多人生哲学。其实也是在后来才明白,或许这本书,它本来应该取名为人应该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法准确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这本书,至少有一个原先就有的观点被再次巩固和强化,那就是:勤奋努力地工作,用乐观积极、与人为善的心态好好活着。首先一点,勤奋。按稻盛和夫书中的定义来说:劳动的目的不应仅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锻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

9、,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变得更完美。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让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努力劳动在给我们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确实带来了精神上的收获,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不免抱怨、烦恼,心情郁闷,但当事情过去后再回头看,或许这其实也是一个修炼心智的过程,正是因为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抱怨和烦恼,我们才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变得能独当一面了。当然,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保持谦虚真诚的态度,尽量少掺杂个人主观意识,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处的局面。拿我们的工作来说,总有人抱怨广告占用了太多

10、版面,也听人说谁踩了谁的线,是谁在本该截稿的时候还没拿出稿子来,或者是谁不管稿件内容如何就只管把自己的稿子放在头条位置这样的情况我们几乎天天碰见,摩擦也不少见。但如果在摩擦发生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心比心,或是设身处地,有些摩擦和争议说不定就能避免。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当一个人低落的情绪也会对一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换句话来说,事已如此,生气并无用处,又何必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所以,还不如一笑而过。活着读书笔记4关于拖延症严重的我来说,有无数个借口告诉你我为什么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为什么到

11、最后一刻才敲完这段文字,可是此刻我只想说,没有原因,只是拖延习惯了,虽然我知道自己会死,但我觉得还很远,所以挥霍一些时光,也许并没什么。这本由卡思卡特和克莱因同着的小书,老实说,不是很合我的胃口。以一个吃货的角度诠释上面一句话就是,有些书,像极了我爱的饭菜,所以即使在不怎么饿的情况下,遇到它们照样垂涎三尺,照样狼吞虎咽。可是遇上不喜欢吃的,哪怕已经饥肠辘辘,哪怕明知这道菜所含营养是自己所需,因为味道与自己的舌头不来电,所以就吃起来极其艰难,味如嚼蜡。当然这本书并没有上面所说的那么夸张,起码那些关于生死的哲理趣味小故事,总让我忍俊不已,比如这段:两个伙计相约去钓鱼,汽车抛锚,他们借宿在一个美丽的

12、寡妇家里,当然是客房。几个月后,A电话了Bo还记得我们去钓鱼么?记得。还记得我们借宿在那个漂亮的寡妇家吗?记得。她有一栋又大又漂亮的房子,我们在客房休息一晚,第二天继续北上去钓鱼,还记得吗?记得。九个月后,我收到一封律师来信。是吗?你有没有半夜起来去见她?这个,有!你是不是冒用我的名字?对不起,是的,你为什么问这个?她刚刚去世,把所有财产都留给了我。哈哈哈哈,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想给这俩哥们儿点个赞,无论给谁,都合适。用个恰当的比喻吧,这本书像极了一套精美的西式套餐,我虽然喝不惯罗宋汤的怪味道,但对秘制的水果沙拉偏爱有加,它让我在酸酸甜甜中,品味了生命,品味了生死。因为书还没有读完,所以,我只

13、能暂且擦一擦嘴角,告诉你,味道还不错!作者是两位哲学家,他们从哲学、神学、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死亡,让我们能正视生与死。然而,我真的觉得死亡离我很远很远,所以,我正不正视,无关紧要。那就说一说关于生死的一些感觉和回忆吧。提到生死,我总会想起许多年前读过得一本小说,他的名字叫活着,作者的名字叫余华。在那部小说里,我最早对死亡多添了许多感慨,愤怒,遗憾,难过,无奈,富贵从年轻到垂老,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直至最后仅剩与他相伴的老牛,而在那之前,我以为死亡就是死亡,老到一定年纪,或是生了重病,总要死,正如一句话说完了总要画个句号,而不会是感叹号,省略号等一些矫情的意味深长。今年又读了余华的另

14、一本书第七日,还是关于死,这次升华了,上了些年纪的老余干脆将死亡渲染成另一个生命的开始,那美丽的“死无葬身之地”就是他向我们描绘的乐土。这些天读这本每个人都会死-,总会想到余华的这两部作品,多少跟这本书有些契合吧。信手敲出的文字早已离题千万里,好吧,回到这本书,回到书的名字“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书的名字取自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的遗书中的一句话)也许还算年轻,所以总会生出许多新的希望,对于死亡,我没怎么想起它,当然,也有特殊。记忆中生命里只有两次,对,是两次!偷偷地跟死神通了个电话,告诉他活着是太残酷的事,告诉他我并不期待明天是否美好,可是那个东西一面嘲笑我的懦弱,一面用很不屑的语

15、调问我“你真的确定你活够了?”他这一问,吓得我扌畧下了电话,仓惶而逃,我活够了吗?温暖,阳光,幸福,希望-20_年的冬天几乎将近尾声,可是它永恒的LOG(却卩迟迟未到。没有雪的冬天,像没有色彩的生命,所以我知道,它总会来的,哪怕比以往时候更晚一些!所以活着的我们,应该体味着温暖,沐浴着阳光,回忆着幸福,种植着希望。这样,才能算活着!在拥有这些简单的幸福之前,年少无知的我们,也许要经过幽长阴暗的隧道,没有灯光,没有尽头,没有人告诉我们,走多久,就能看到出口,我们只是需要不停的走着,如果牵强算是有个伴儿的话,这个伴应该就做“焦虑”,没错!“焦虑是我们的终极老师”,孤独的焦虑,升学的焦虑,失恋的焦虑

16、,工作的焦虑,没有人承认是对死亡的焦虑,虽然这是一句大实话。死亡又怎样,焦虑又怎样?前两天去见一位过去的同事,也是缘于一件小事要拜托。见面寒暄几句,竟然得知这位老兄新婚刚刚两年的妻子在两个月前暴毙去世了,我还来不及合上自己的下巴,他却已经轻描淡写般调侃“娶个媳妇不容易,还得再找,唉!”他是否有过这个念头,每个人都会死,但我以为不会是她!活着读书笔记5活着讲述的就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余华用平实的叙述手法,平静地叙述了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现实生活。看完后,不觉悲凉,悲哀,悲伤起来。似乎时间所有的苦难都他经历了。不禁自问:活着的意义何在?司马迁说有的人活着比泰山重,有的人活着比鹅毛轻;雷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