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36000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爱玲:中西文化在现代都市融合的结晶胡兰成曾经说过一句让我改变对他的印象的话: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他毕竟是了解张爱玲最深的人,我此后再也没有发现一句比他所说的更能概括张爱玲的话。我欣赏这句话,张爱玲是独一无二的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是最后一代贵族,又是最先一代现代者;她的作品同样也是独一无二的,既华美又悲哀,既富丽又苍凉,既雅致又通俗,既古典又现代,可以说是新与旧完全的和谐和统一。传统小说的笔调格式与现代小说的思想内容,抑或说东方的固有文化传统与西方的现代文明的碰撞交错,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的基本特色。张爱玲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1921年)生于上海租界。作为官宦之家的历史虽然已经走

2、向没落,但是作为诗书世家的传统却为她成为独特的作家提供了基础。父亲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尽管不肖,但是却具有深厚的国学底子,母亲却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女性,长期旅居国外。父母文化修养的大相径庭使这个昔日的“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始终弥漫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氛围既有“奇异的西方文化的鲜活”,又有“东方文化中厚沉沉的鸦片”。可以说,张爱玲是在西方现代文明和中国旧贵族旧传统同时的耳濡目染中逐渐成长的。东西方文化的猛烈撞击使得张爱玲的生活充满了危机,父母不合,并不幸福的家庭生活使她出奇的早熟,整个少女生涯充满了阴沉、自卑、忧郁,而她中学毕业那年因参加母亲支持的留学会考被父亲毒打并禁闭达半年之久,染上严重的

3、痢疾差点丧命,千方百计逃离父亲家里才得以幸免,这件事情对于张爱玲的一生更是影响重大。当时上海战火弥漫,她独自一个人惶恐地体验着个体生命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自家楼板上看到的蓝色的月光也透出“静静的杀机”。她过早的经历了乱世,独自走过成长的坎坷和生命的黯淡,体味了命运的肃杀之气,因此她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有一种过于深刻的冷漠,有一种令人震惊的过于深邃的早熟。她18岁在天才梦里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便体现了那种寒彻心扉的末世感,这是她对这个所谓走向现代的世界的最为直觉的认识,也是最为准确的认识。在谈论自己时她说:“我很少有正义感。我不愿意看见什么,就有本事看不见”。香港战争的恐怖,人类自

4、身兽性的暴力不仅使她变得自私冷漠,也使她对人类文明悲观绝望:“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吗?事实是如此。”张爱玲生于乱世长于乱世,在她的两个主要生长地上海和香港,历史和命运将超常的生命之重都交给了张爱玲,使她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感受到一种孤独、空虚和荒凉。“荒凉”成为她人生的核心意识。 张爱玲自小深切的感受到了封建旧传统的压迫和西方文化的吸引,因此当她逃离父亲的家,奔向母亲的家这一象征性的事件发生以后,她的人生其实已经完全改变,她以优异的成绩到香港求学,在解放后,又最终离开了她不能忍受的政治空气来到了美国,从这些事件都不难发现英美思想空气对于她精

5、神世界的有意无意的浸染。而她基于自身所经历的生存危机、精神危机而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采取主动认同的态度,以西方现代主义者的眼光看取社会人生。张爱玲心理分析小说的成功既与“五四”以来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关,也与许多西方作家对她的影响有关。在其文学创作中,以诗经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和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共同构成其潜文本。后者经她的创造性转化和与东方传统的奇特混融,形成张爱玲式的独特的现代主义美学特征。张爱玲小说的现代主义美学特征在思想内容上有着丰富的表现,首先便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问。作为贵族后裔,张爱玲敏感的感觉到能给她带来精神皈依的那个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缺少爱和精神均衡的现时世事将她

6、敏感多疑的心灵的思考牵引到“生命的存在意义”这一问题上。在霸王别姬中,她借助一个古代故事给予人们一种现代生活启示。虞姬常怀疑“她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故事里从历史传统凝结而来的“女人是月亮”的生存意义遭到彻底的否定。虞姬也在拔剑自刎的一刻,才具有了作为“人”而存在的耀眼的光华。作品充分表现了追问个体生命价值的动机。其次,在于揭示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种种病态的生存方式,体现了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怀疑。张爱玲本人的生存体验,这也促使她对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进行关注。宋家宏在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中指出,揭示“在不可避免的时代没落中人的生存状态”是张爱玲前期作品的基本主题。其作品所揭示的现代

7、人的“心理生存状态”主要是孤独、压抑、扭曲、不安和丧失自我的迷惘等。如聂传庆(茉莉香片)无法摆脱亲情冷淡,孤独寂寞,压抑自卑最终精神变态。潆珠(创世纪)家里有完完整整的祖孙三代,然而“家族之中仿佛就没有过她这样的一个人”,有她不多,没她不少。潘汝良(年轻的时候)为避免与家人相处时是有如无的难耐的孤独,空虚之余开始和一个俄国女子没结果地精神恋爱起来。都市社会的人们常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生存的恐怖和不安。正如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分析的:“人们只是感觉到日常的一切都有点儿不对,不对到恐怖的程度。”葛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学业无成,终日过着不是给梁太太弄人,就是给乔琪弄钱的卖身养夫的日子。她付出惨痛代价得

8、到的生存感受却是“无边的现代主义的本土化的荒凉,无边的恐怖。”曹七巧(金锁记)以10年青春年华为代价得到了黄金,也得到了与黄金共存的恐怖不安。警惕和压抑使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并不断扭曲变态。霓喜(连环套)一生的命运都伴随着恐惧不安。她一旦物质生活有保障,便为自己不是“正头太太”耿耿于怀,处于现实家庭中身份、地位始终不确定的惶恐忧虑之中。生存的寂寞恐惧威胁着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人。他们也就是在这样黑暗荒凉的生活中丧失自我的。霸王别姬中虞姬对自己生存价值的怀疑正是她对丧失自我的反省。在金锁记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人物丧失自我的生存状态被表现得更加深刻而令人警醒。畸形的婚姻使曹七巧首先成为

9、黄金枷锁下的奴隶,金钱对人性的异化又使她最终成了吃人的兽。振保一面享受着放纵自己的快乐,一面又绝不允许这快乐毁掉自己拥有的“对”的世界。“真”与“好”的两种面具使他成为典型的具有双重性格的人。正与邪、真与伪、灵与肉的冲突时时困绕着他,使他饱受双重人格不断冲突、纠缠的精神痛苦。如果要说对张爱玲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红楼梦,因此,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以找到一种透彻的“红楼味”,这种味道不是学的,更非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透彻的了解和契合。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作品对于传统的回归。首先,象中国传统的小说一样,其作品的主要框架是一个故事,是以故事外壳来包容心理分析。她的每篇作品都是一个有头有尾、有滋有味

10、的故事。与其说作者通过故事在说明某个主题,不如说在说明某种心理情结。“将心理分析与故事叙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张爱玲的创新”。虚构故事是作者的心理分析手法在小说外在形式上的体现。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伊赖克屈情结”用心经里父女的乱伦之爱完整地表现出来;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三层次的学说通过振保与三个女性的故事而得到生动的阐释。金锁记在讲述曹七巧的故事时如不借助心理分析,人物最多也是个闺中怨妇形象,而不会成为阴鸷狠毒的姜老太太。可见心理分析有利于作者对人性的把握达到一定深度,它与故事性在张爱玲的创作中已达到血肉似的难解难分的融合。作家也由此实现了使心理分析小说适应中国大众审美心理的目的。其次,作者的心理

11、分析小说常采用传统小说的全知叙述视角。杨义评价说:“沉香屑开启了张爱玲日后经常采用的类乎传统说书人的全知叙事方式”。如茉莉香片。如果上面两篇小说里张爱玲作为说书人的身份过于显露,那么在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封锁等小说里,她将全知视角的开头、结尾用“一种很文学化的语言来表达”,把讲故事的氛围描述出来,与后面正文的故事连成一片。如金锁记由写月亮的哀怨缠绵过渡到月夜中的姜公馆;倾城之恋由写胡琴咿呀的凄凉过渡到白四爷在黑沉沉的阳台上拉胡琴。这就使故事的开头具有艺术性的意境,增强心理分析小说的文学性成份。再次,张爱玲运用心理分析手法不是对人的意识、感觉、心理、情绪流动等精神现象进行纯粹的、直

12、接的展示,而是把丰富生动的细节、场景或情节作为心理分析小说的细致肌理和内在构成,增强了小说心理分析的生动真实感。比如写家庭环境使聂传庆心理变态,就写到他家花木枯死掉、太阳晒着却倍感荒凉的庭院,只有一线流光在楼梯扶手上的黑沉沉的穿堂,他见客来就躲到阴暗处的细节等,把人物的变态心理揭示得真实可信。即使描写人物片刻的心理感受作者也追求一种生动形象的效果。如写振保听到娇蕊的话七上八下的心理感受,被作者转化成许多钟摆挂在半空中各自摇晃的可视性空间图景。最后,其心理分析小说的细腻生动也得力于作者对意象使用的继承和创造。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也是传统诗学的核心理论,它构成了古典诗歌的主体性

13、特征。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像夏夜晴空的满天星斗,在作品的角角落落熠熠生辉。她任意调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意象,为心理分析小说增添了“诗一般的飞扬神采”。其意象使用在“貌似写实的叙述中寄寓了现代的心理含义”,并常和比喻、联想打成一片,具有移情、象征、讽刺、暗示等功能。意象成为“张爱玲体”的风格表现。如“整个花团锦簇的大房间是一个玻璃球,球心有五彩的碎花图案,客人们都是小心翼翼顺着球面爬行的苍蝇,无法爬进去。”(鸿鸾禧)“玻璃球”成为一切厚重可靠的东西的象征,指现代人理解的能带来稳定感的婚姻。这段揭示了都市人并没有由婚姻得到稳定感的普遍心态。“月亮”意象作者使用的频率最高,且多数充满了死亡之象与迷

14、幻之景,给人恐怖忧郁、哀怨缠绵之感。“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这是写芝寿(金锁记)的孤独恐怖感,暗示人物的死亡心理。再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写“丛林月色”的一段,用“蓝阴阴的火”一样的月光象征欲望能带给人毁灭的可怕。作者也常用“花”代表女性或某种美好事物。“干枯的小玫瑰花一个个丰艳起来,变成深红色”(怨女)。这里“花”既指与姚三爷对饮的银娣,更象征此情此景渐渐回到她心中的脉脉温情。意象的极力辅陈使小说展示的心理感受是那样精致生动。意象作用的尽情发挥还表现在通感和讽刺上。桂花蒸阿小悲秋写哥儿达的长相:脸蛋是特别滋补的半孵出来的鸡蛋,黄胡须则成了鸡蛋里长出的小

15、黄翅,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讽刺。正是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等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都出现了诱人的融合,呈现出参差对照的美。张爱玲立足于传统,使西方现代主义本土化,把心理分析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最终创作出具有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恢宏气度的心理分析小说。小说中似曾相识的题材、人物,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繁复的意象全都经由与现代主义的结合而异彩纷呈。现代主义成就了张爱玲,她也以个人化的创作方式回应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并使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日趋走向成熟。生命的吟唱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声响描写张爱玲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从来都是令人称道的。无论是人物的形貌,心理,

16、语言,又或是自然景物,都市一角,寥寥几笔就能让被描写的事物鲜活生动,跃然纸上;其中,色彩元素的巧妙运用尤为引人注目,往往既新奇而又富于震撼力和感染力。但在另一方面,张爱玲小说中对声响的描写也极为传神,并融入作品的整体意境,在气氛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细读张爱玲的作品,总能感觉到文字背后那种沉静而从容的意识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小说也可冠以“意识流”的称呼;不过她的意识流动并非真如西方现代派那样信马由缰,而是伴随着情节流淌,借着精微的描写若隐若现。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罗杰安白登和愫细蜜秋儿的新婚之夜是不宁静的,“在这些花木之间,又有无数的昆虫,蠕蠕地爬动,唧唧地叫唤着,再加上银色的小四脚蛇,阁阁作响的青蛙,造成一片怔忡不宁的庞大而不彻底的寂静”。洞房花烛之夜本应是祥和安宁的,但这些微小的声音在张爱玲笔下此刻并不是和谐的伴奏,而让人感到不安的情绪在涌动。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