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232801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 山东天源(集团)饲料有限公司服务部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供参考)笼养肉鸡的优点:1、 充分利用建筑空间,降低每只鸡的场地及建筑投资成本。2、 饲料回报率高,鸡只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3、 易于提温,节省能源,每只鸡的燃料费大大降低。4、 减少鸡只与粪便接触的机会,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5、 能够较早发现病弱,便于及时淘汰,对控制大群发病有帮助。6、 可在四十天前出栏,缩短饲养周期。7、 节省药费成本,每只鸡药费可控制在在一元以内。笼养肉鸡缺点:1、 一次性投资偏高。2、 通风有难度。3、 夏天降温有困难。4、 清粪费工。5、 鸡只饮水仅限于两个乳头,有时会出现饮水不

2、足。6、 落地鸡不易捕捉,往往变成残弱。7、 料槽所限,鸡只争抢采食会出现踩踏压死现象。8、 直立式三层笼养,下层采光不足,影响生长。9、 带鸡消毒不能彻底,会有死角。10、呼吸道疾病多发。以笼养肉鸡鸡有两种形式:一是直立式三层笼养,缺点是:不易安装自动上料机、不适合安装自动刮粪机,靠人工投入劳动力太大,下面两层采光不足,以上缺点或许都是可以克服的,但需要我们动脑筋去积极改进。二是阶梯式三层笼养,可安装自动刮粪机,也能得到有效的光照,但缺点是:不便于人工上料,笼具占据空间大,同样的空间养鸡相对较少,不能充分利用空间,造成资源的浪费。一、上鸡前的准备1、 检查水线:确保管道不漏水、渗水,每个乳头

3、都完好,活动顺畅,保证供水。2、 检查笼具:确保每个笼门开关自如,确保每个笼底及四壁用底网封闭完好,防止小鸡钻出笼外。3、 试温:检查锅炉、散热器、温控电脑及输水管道是否完好,将温控探头置放在二层鸡背水平线上。然后关闭天窗及所有通风口,点火升温。观察室温达到30度需要多长时间,同时根据棚室结构、布局按左、右、前、后、中,上、中、下三层等不同部位放置精确温度计、湿度计,检查每个部位的实际温度、湿度,与温控电脑有多大差距,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录。4、 检查灯光:要求光线柔和明亮,能达到各个部位,不要有黑暗死角。5、 检查用电线路:各用电器线路须仔细检查,防止漏电连线,笼养鸡舍金属较多,一旦漏电后果

4、不堪设想。6、 消毒:提前一星期封闭鸡舍进行熏蒸消毒2448小时,放风23天后,进行喷洒消毒,消毒药要选择对金属没有腐蚀性的产品。二、育雏1、鸡舍提前预温,大多鸡场笼养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均较紧张,大家都知道育雏前要预温,入雏前需要提前预温,夏天提前24小时,春秋季节需要48小时,冬季需要提前72小时,室温要达到30度左右,入雏后室温逐渐升至2933度左右,如果没有提前预温足够的时间,鸡舍温度未达到要求,会使育雏前两天温度偏低,等到第2-3天后温度才升上来。这样雏鸡受凉,发生感冒、下痢,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发育,甚至对鸡群的生产性能产生长久影响。育雏第一周内,最好在笼内铺上消毒过

5、的耐用纸,这样就像给初生婴儿戴肚兜一样,可以防止腹部受凉,这对减少腹泻或诱发其他疾病都有益处。每天应更换垫纸一次,并将用过的纸烧掉。实际操作温度还可根据肉鸡鸡雏的品种、等级以及种鸡的产蛋周龄、季节气候等选择合适的温度育雏,有的喜欢高温、有的不耐高温,不可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适时而做。笼养肉鸡一般在上面二层育雏,每笼育雏2730只。开食用小料盘,提前加满饲料放置笼内。水箱提前加水,以便预温(和室内温度一致),鸡苗到场要迅速将鸡苗箱移至室内,摆放均匀,然后点数入笼。育雏期前35天,饮水中应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抗菌药物、黄芪多糖。目的是缓解应激,恢复体力,杀灭垂直传播疾病,同时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6、,提高鸡只抗病能力。2、入舍时避免热应激,雏鸡到场卸车后,管理者为了确保每个笼内的鸡数一致,会让工人很认真的清点鸡数,而许多工人又是新手,只会两只、三只地慢慢放鸡。而这时往往将3-4个鸡盒落在一起连鸡盒盖都不打开,使盒内温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升到40以上,造成严重的热应激。通过对雏鸡采食量变化的观察,发现雏鸡发生热应激的临界温度是35-36,如果温度达到40,卵黄中的水分8-10h就会耗尽造成脱水。所以雏鸡如有短暂的热应激,即使对成活率无影响,也会影响鸡只的增重,而且这种体重上的影响在此后的生产性能表现上一直存在,难以弥补。实际生产中,我们的正确做法是:将鸡盒均匀放置在鸡笼前,安排专人先打开盒盖(

7、尤其夏季),其他工人迅速放鸡,抱起鸡盒,一侧放在第二层笼的料槽上,另一侧用自己身体的胸腹部顶住,腾出双手,左手抓两只、右手抓三只,同时放入鸡笼,一次就能放五只,这样五、十、十五清点鸡数又快又准确。三、饲喂管理雏鸡用料最好用营养丰富,易于啄食和消化的全价颗粒料。可以饲喂粗颗粒的粉料,但最好饲喂颗粒破碎料。无论采用什么料其颗粒粒度应均匀,否则鸡只调选适合自己的饲料就很难达到体重标准。通过实践证明用破碎料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大大好于粉料。3.1更新方法及时开食雏鸡开食时间早晚直接影响到肠道发育速度、肠道长度以及食欲的培养。所以开食应做到即迅速又集中,最好的办法是在笼内铺干净的硬纸、料袋或塑料布,在上面

8、撒1-1.5cm厚的饲料供雏鸡开食,若料少只能有少部分鸡只在第一时间吃到料,这就人为造成开食不统一。并且在雏鸡到达前就加好料和水,水料同时供给。我们发现如果用小料桶开食,雏鸡食欲不旺,有的雏鸡甚至4-5小时后都没吃到料,当把小料桶拿出来铺上料袋撒上料,不到2小时全部雏鸡均能吃上料,喝水也快。因此这种开食方法比单独使用小料桶效果要好,尤其在极端天气情况下,雏鸡经过长途运输状态不好时,这种开食法效果更好。当所有雏鸡都吃上料后(约48小时),就可以换成小料桶。开食良好的标志是:在入舍8小时后有80%的雏鸡嗉囊内有水和料,入舍24小时后有95%以上的雏鸡嗉囊丰满合适,否则以后很难生长的较理想。3.2及

9、早抓均匀度工作将来自不同周龄的雏鸡分开饲喂,因其大小不一致这样可减少它们之间的竞争。其次雏鸡入舍后,在保证供给它充分的饲料和饮水前提下,应仔细挑选出开食不好或状态不佳包括个体较小的鸡只,放入温度较高的笼内单独饲养,给与精心照顾。随着日龄的增长在完全定量给料前,对这样的鸡只适当多给些饲料,使其体重尽快赶上大群。另外每次调整鸡群数量时,别忘了要同时调整相应的料量,即保证供给每只鸡相同的料量。第一周体重达标后,就严格准确地给鸡只定料量,喂料做到快、准、匀。饲喂方式是每天从开始给料直到雏鸡全部吃完,中间不间断饲料的供应。在第二周换育成料时应逐渐过渡,并充分考虑饲料品质的改变对雏鸡增重的影响。从第二周开

10、始,应控制好雏鸡的均匀体重,注意每周的增重不要低于标准,超过标准也让其保持而不要急于往标准拉,这样理想的体重是四周末超出标准30-50克即可。保证采食均衡:雏鸡在1周由小料桶换为料槽时,往往是料槽中有料,但小料桶早就没有料了,因吃料槽中料的鸡只少,这部分雏鸡的采食量会高于其它鸡,1周后就会成为超重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料槽中应少加料,并且小料桶一旦没有料就应加,保证同时都有料,同时吃完料。可以在每天下午料槽中90%的料已吃完,就把料倒出到小料桶,一般过渡3-5天左右就可以用料槽饲喂。每天早晨上料较好,自动加料机的一天三次上料最为理想。使用料槽的,人工添加要注意添加均匀,并且要喂料及时,可实

11、行少喂勤添的措施,防止料槽底部的饲料霉变结块,防止饥饿的鸡只因抢食而出现踩踏现象,每天下午饲养员要检查是否有已经吃空的料槽,应及时补料。应每天检查料槽的进食情况,剩料较多的应及时判断是否有以下情况:1、 乳头是否缺水,2、笼内鸡只是否较少,应及时补充。3、是否有病号出现,应及时挑出淘汰或个别治疗。4、是否采光不足,要及时调整。四、 饮水管理雏鸡到达前1h将清洁新鲜的温开水加到饮水器中。雏鸡到场后稍加休息就及时放入育雏舍即开始饮水。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和提供能量,可在饮水中加3-5%的葡萄糖或电解多维。但是在雏鸡经过长途运输或炎热季节引起体内脱水的情况下,第一次饮水中最好不加葡萄糖。另外

12、,用葡萄糖水的时间应以1-2h为宜,浓度也不要过大。否则会加重脱水的程度,同时雏鸡沾到后会发生羽毛黏连,极易引起感冒,这还要求我们在加水时最好不超饮水器的1/4处。开始时可以先教部分鸡只饮水,并逐只帮弱雏饮水。随时检查雏鸡嗉囊,如没有硬嗉,说明饮水充足,不然继续改善饮水管理。随后饮水中可以加抗生素来预防细菌感染。开口药应选择内服吸收好、广谱抗菌、对内脏器官损伤小的药物。目前喹诺酮类是首选药物,也可以选用其他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纳、丁胺卡那等。若有早期细菌感染在饮水中加药效果不明显时,可以选用庆大霉素或利高霉素等药液进行皮下注射。笼养育雏时因所用的饮水器较多,每次加水工作量都较大,这样工人

13、在加水时往往一次在饮水器中加许多水,有时雏鸡饮6-7小时还未喝完,虽然饮水器中有水,但已变的污浊不新鲜,水温也与舍温相差无几,雏鸡更不愿饮用。因此我们应每2-3小时换一次水,在每次换水时将旧水倒掉并对饮水器进行清洗,饮水器每天刷洗消毒一次,保证鸡只有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另外在饮水免疫前对饮水器进行彻底的清洗,确保饮水中无消毒药残留。训练雏鸡从真空饮水器完全过度到乳头饮水器:许多管理者认为雏鸡第一天就使用乳头饮水器了,完全没必要再训练。其实,总有一部分雏鸡一直在使用真空饮水器,如果真空饮水器断水后而工人没有撤走之前,雏鸡不会找水而一直等水来,这样就会影响鸡只的饮水。所以我们从4-5天就训练雏鸡使

14、用乳头饮水器,正确的方法是:第4天真空饮水器上水3次,每两次之间间隔2小时,利用间隔时间撤出饮水器,不让雏鸡看见,部分雏鸡就会找乳头饮水器饮水,第5天上水3次,间隔时间为3小时,水线保持有水,第6-9天每天早上加水一次,水饮完后就撤出真空饮水器,下午检查雏鸡嗉囊软硬程度,如无硬嗉,以后真空饮水器就不再使用,全部过渡到使用乳头饮水器。除因用药或做苗需控水之外,应保证24小时供水正常。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定期监测水质的变化,如果水质污染严重,可考虑上净化设备。以避免因水质污染造成雏鸡腹泻、破坏其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力低下,疾病多发,这一方面往往被好多养殖朋友所疏忽,给养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经常检查水线

15、是否发生堵塞,这个问题是每个鸡场都头疼的问题,也是容易时常出现问题的地方,造成鸡只饮水不均匀,生长发育大小不均,造成疾病多发。早发现,早维修非常重要。乳头漏水是非常讨厌的,流出的水不但浪费药物,而且进入接粪盘将粪便稀释最终会流入料槽,一是浪费饲料,二是有可能引发肠道疾病。五、温度管理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前三天育雏温度应达31-33,4-7天每天降1左右,周末达28-30,以后每周降2左右,5周龄时降到22-25即可。降温一定要缓慢进行,并根据雏鸡体质、体重、季节变化来决定,注意不要使舍内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管理温度的最高境界是“恒定而且平稳过渡”。以此为基准,可根据季节气候、雏鸡品种、等级的不同

16、以及种禽的产蛋周龄等,调整合适的环境温度,忽冷忽热是养鸡之大忌。温度是否适宜,除观察温度计外(温度计要挂在育雏舍内与雏鸡背等齐的高度。不要离热源太近,也不要放在边角地方),更主要的是根据雏鸡的表现、动态和声音来衡量,尤其是夜间,雏鸡处于睡眠状态,休息不动,所需温度就应该高1-2。平时虽然可以利用温度计来检测舍内温度,但温度计有时会失灵,完全依靠温度计来判断温度是不正确的。一般笼养育雏均采用最上面两层放鸡,这两层之间的温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较常见的是鸡舍前端,离炉火较近的区域温度较高,鸡舍后面、风机口处温度较低,严重时这两处温度相差4-5,再加上2层间的温差,这样当前面上层温度适宜时,远离热源的下层鸡只表现:聚堆打盹、不愿活动、食欲不佳,尤其晚上更加明显,将所给饲料统统压在身下。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