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228724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剪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剪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剪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剪梅》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剪梅》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剪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剪梅》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一剪梅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0日授课班级高二五班知识与技能(1) 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整体感知全词。(2) 抓住词中意象及关键字,体会意境,深入理解作者情感。(3) 在词中认识作者,做到知人论世。(4) 总结诗词鉴赏方法并能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解读全词了解作者及所处时代总结诗词鉴赏手法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词中认识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教学重点抓住词中意象及关键字,体会意境,深入理解作者情感。总结诗词鉴赏方法并能熟读成诵。教学难点在词中认识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环节一、导入二、朗读全词三、整体感知四、赏析五、小结六、知识拓展七、总

2、结八、再次感知 教 师 活 动 由歌曲月满西楼导入 与学生配合,完成初步感知。侧重从意象及词中关键字来指导赏析。帮助学生总结学到的鉴赏方法。将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研究,感受李清照不同阶段作品的不同特点,做到知人论世,关注作者,关注时代。朗读、背诵 学 生 活 动学生配乐朗读,初步感受全词。将该词改成抒情小短文或以其它形式感知全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赏析。总结鉴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朗读、背诵板书 一剪梅 李清照 玉簟 轻解 罗裳 红藕 香残 独 兰舟 自 雁 相 思 一种 月 两处 西楼 无技 花 才下 水 却上一剪梅教学反思2011年10月20日在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检查中,我做了一节诗词鉴赏课

3、,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在整堂课中我把下列内容作为学生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整体感知全词;抓住词中意象及关键字,体会意境,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在词中认识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总结诗词鉴赏方法并能熟读成诵。整堂课基本上达到了此教学目标。课后,双城兆麟中学张玉生校长对此课进行了点评,他提到了此课中的两点遗憾:一是我没有“静待花开”,在提问学生时,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我就急于给学生答案,学生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二是在教给学生方法后,课后我没有给学生留作业。这两点遗憾点醒了我,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一直注重我讲了什么,其实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哪怕只分析一个词,只要学生掌握方法就可以了,自

4、己探索远比被动接受要好。还有,我们教学生的目的是给学生“钥匙”,让学生会开门,所以不给“房子”怎么知道学生会不会开门呢。可以说此次公开课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认识了以上两点问题,还有就是在此次备课过程中,在其他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我以后也要把它带进我的课堂,让我的课堂更精彩。一剪梅评课语文课的“氧化还原反应” _评赵辉老师的公开课一剪梅2011年10月20日,呼兰一中迎来了省示范高中拉练检查组,陪同双城兆麟中学张玉生副校长听了赵辉老师的公开课一剪梅。张校长评价这节课说:“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教师自始至终把微笑、鼓励、信任给予学生,整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别的专家点评了我校教师的氧化还原反

5、应一课,我突发灵感,想借用一下“氧化还原反应”这个化学术语说说这节语文课。鉴赏诗歌首先要过语言关,诗歌因其跳跃性强,省略成分多,内容不宜读懂,所以赵老师做的第一步还原是将其译为散文,而且是学生结合理解创造性的翻译,所谓“合理想象,再造意境”。学生弄明白了诗意再鉴赏就免去了盲人摸象之虞。第二步的还原是结合鉴赏还原语序,例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按照逻辑应该是先看见楼前月色如水,再注意到月色中飞翔的大雁,最后才会想到鸿雁传书。但这只是视觉的逻辑顺序,而诗人情感的逻辑顺序是时刻想着远在他乡的亲人,时刻盼望着家书的到来,自然会注意到大雁,最后才是大雁所处的背景,这是情感的逻辑,再说情

6、感有时还真不讲逻辑的没道理。这一还原过程深入到了诗人内心之中,是完全的、深入的还原。第三步的还原是还原出诗歌背后的人。原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了一朵花,而没有看到是谁拈花而笑,这个拈花而笑的女子有怎样的身世经历,她为什么会哀叹花的凋逝,无计可消除的那份情又是缘何而生,如何可解?“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赵老师领着学生了解李清照这个人,了解她与赵明诚婚姻的美满与命运的不幸。第四步还原是将这首诗、这个人还原到整个时代背景中,“国家不幸,诗家幸。”为什么在宋朝出现了词的高峰?同一词人为什么风格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诗言志,诗传情。原来,真正的诗人所言的志、所传的情不是仅仅卿卿我我的儿女情,更是大我的家园之恨,亡国之伤。当诗人抛离了小我的悲悲切切之后,他的内心才会变得苍凉旷达,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最后一步还原是将其还原为可以唱可以审美的艺术。无论是学生自己谱曲的唱还是教师配乐的美读,都将其还原为给人美感的艺术品,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练习题。也许面对高考我们有时真的无能为力,不敢轻易放开手脚去搞什么审美,怕被扣上“将学生的前程当作儿戏”的大帽子。但是,上几节这样的审美课,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为他的生活增添几抹亮色,又有何不可呢?有了上边的还原,氧化的过程才产生了质的升华,有了强烈的燃烧,教者、学者、作者以诗词为媒介的情感的燃烧,有了新物质的产生美。匆匆写来,词不达意,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