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22846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教材58-61页)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教学难点:利用用“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导入新课按照教材3.31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

2、以上的热水中(酒精的沸点是78)。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现象:热水中:液态酒精消失,袋子体积变大;取出后:袋子上出现液态酒精小液滴,袋子变瘪。教师解释: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体积变大,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体积缩小。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注意:强调汽化的“汽”字的写法,和气态写法不一样。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液化和汽化现象。推进新课知识点一 沸腾教师总结:第一个知识点:沸腾,第二个知识点:

3、蒸发,其实蒸发和沸腾这两个过程都可以让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因此它们的作用和汽化这种方式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叫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经过沸腾后,水壶里的水会逐渐慢慢变少,这些水变成了水蒸气,因此水经过沸腾后,也可以实现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因此我们可以叫沸腾为汽化的一种方式。沸腾:物理学中把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注意:沸腾的发生部位:液体内部和表面;沸腾与汽化的关系:沸腾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可以叫物态变化名称,沸腾不能叫物态变化名称。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

4、、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进行实验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用温度计测水温,并观察水温变化;当水温达到90时,去掉硬纸板(2个考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直到水沸腾5min后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撤掉酒精灯,停止对烧杯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实验记录表格如图(将课本59页的坐标图纵坐标改一下)分析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与论证(1)我们可以将烧水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AB阶段属于沸腾前,BC阶段属于沸腾时,对应的温度变化特点。答: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时,温度不变。交流与讨论: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

5、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总结水沸腾的条件。答:沸腾前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答:不变。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有什么特点?答:水沸腾前,气泡少,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水沸腾时,气泡多,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 图1 沸腾前 图2 沸腾时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100的水不一定沸腾,液体达到沸点以后不一定沸腾。沸腾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汽化吸热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注意事项:实验中,为什么烧杯上盖有孔的硬纸板?如果不把纸盖拿走,

6、会导致什么结果?答:减少水的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烧杯内的气压会升高,水的沸点会增加,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大。实验中,如何缩短实验时间?答: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量;加大酒精灯火焰;加盖。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答:若低于100,则当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若高于100,则当地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如果酒精灯拿走以后,水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答:石棉网余温高于水的沸点,对烧杯继续加热。归纳总结: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小资料: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1)根据表格可得出哪些有用的信息?沸

7、点大小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家里用高压锅煮食物更容易煮熟。)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水银的为357。(2)酒精的沸点是多少?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应该用哪种温度计?答:水银温度计的凝固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低温环境更适合用酒精温度计,高温环境更适合用水银温度计。(3)液态氢的沸点是-253,表示什么含义?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答:当温度高于-253时,液态氢就会沸腾,变为气态。注意:对比测低温环境温度,用酒精温度计(凝固点-117,水银-39),测沸水的温度,用水银温度计(水银沸点357,酒精沸点78)想想做做:对“纸锅烧水”的现象解释

8、。(强化理解)答:(1)关于这个实验放置在这个位置的原因解释:这个实验安排在这个位置的原因是为了说明水沸腾后仍然要继续吸热,同时也说明纸的导热性比较好,会吸收来自于纸锅的热量,因此纸锅的温度不会高于自身着火点,但是由于纸导热性不是最好的,因此温度会略高于水的沸点,但不会高于自身着火点。(2)纸锅吸收热量后将热量传递给水,当水沸腾时,水的沸点是100(标准大气压下),而纸的着火点是183,仍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热,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左右,从而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这个实验其实说明了2个问题:纸的导热性比较好;水沸腾时仍然会吸收热量。知识点二 蒸发情景创设:洒在地上

9、的水,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沸点,也会变干,此过程中水由于汽化,变成了气体。归纳小结: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注意:蒸发发生的部位:液体的表面;蒸发与汽化的关系:蒸发也是一种汽化现象,但不叫物态变化名称;蒸发的条件:在任何温度下。沸腾和蒸发是根据发生的剧烈程度不同来划分的,都是汽化现象。(1)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答: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吸收热量,使皮肤感到凉;(2)夏天在地上洒水感觉很凉快,人们在高温天气会大汗淋漓,人游泳上岸后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会把舌头伸出来。请解释这些物理现象。(3)想想做做:如果

10、不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酒精,那么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吗?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拓展探究:在晒衣服时,常将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最好把衣服摊开放在通风处,这是为什么?总结:熔化吸热,沸腾吸热,蒸发吸热。归纳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注意:在探究3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实例在生活中的现象与应用(1)天热时,我们喜欢扇扇子;(2)农民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3)向手背上吹气时

11、,手绘感觉到很凉爽;(4)农民们经常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把粮食放在通风处摊开来晒,这是为什么呢总结:这些事例不仅说明蒸发现象的存在,同时可以说明蒸发会吸热。学生交流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两种现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项目蒸发沸腾相同点物态变化都属于汽化现象吸、放热情况都是吸热过程不同点发生的位置只在液体表面处进行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快慢缓慢剧烈发生时的现象不容易观察到迅速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气泡发生需要的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进行,且与气压有关液体自身温度变化情况吸热,液体自身温度降低具有制冷作用吸热,液体温度保持在沸点处不变主要应用制冷,降温,制冷业水浴加热,

12、制糖业知识点三 液化刚才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情景创设:(1)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雾滴;(烧水时的白气)(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3)清晨,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结论:(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液化的方式:(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2)压缩体积:部分气体汽化时需要吸热,相反,液化就会放热。常见液化现象:云、雾、露、白气的形成都是液化(4)人被

13、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为什么?(5)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缓慢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笔记:吹气时,是加速了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了液体的蒸发;哈气时,是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因此感觉不一样。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

14、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2.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90的水也可以沸腾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B.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蒸发时温度不升高C.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4.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白烟5.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

15、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来。6.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解析:“白气”形成在温度高的一侧,因为白气的形成都是热空气遇到冷物体液化形成的。例如夏天车窗外空气温度高,遇到冷玻璃要液化,冬天室内热空气遇到冷玻璃形成在内侧。冬天从室外走到室内,热空气遇到冷镜片液化形成小水滴。若是车窗内水雾要消失,吹冷风好还是热风好?(冷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