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22736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同学们好!附件是教材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书后第四章的复习题及其解答。有几点说明如下:? 在每道复习题之后标岀了涉及教材中相关内容的页数,即复习题解答的岀处。? 对复习题的解答只在教材范围内查找,用教材中的表述解答,不涉及教材之外的内容。? 解答力求准确、简洁、完整,但是否达到了要求,有待检验和讨论。? 复习题的解答未经授课教师审阅,亦未经讨论,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同学们指正!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P249)1 简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P257)人的心理活动有正反两个方面。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2、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 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异常心理活动,就是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 上述三大功能。2 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P251 )该理论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解释异常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按上述基本命题,佛洛伊德推演出5个判断: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名为“力比多”;力比多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肛门欲、生殖器欲阶段);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以此对应的人格结构则

3、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该能力 称为防御机制。该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 要条件;“自我”必须不断地学习外部世界,以便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为防止、抵御 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3 .简述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P255)该理论首先提出“潜能”概念,认为不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潜能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因此 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

4、“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马斯洛认 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是人的“基本焦虑”。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异常及其区分(P257)1.简述正常与异常的医学标准、统计标准、内省标准及社会适应标准。(P259)标准化的区分: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习题44,0506-2-88 );统计学标准,心理正常或异常以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内省经验标准,以病人的内省经验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判 断;社会适应标准,将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判断能否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习题36 )。2 .心理学区分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是什么? (P259)

5、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习题215 , 0511-3-135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P261 )1 .简述感知觉障碍的种类及其特点。(P261 )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可分为 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产生形变;“非真实感”;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模样发生了变化。2 .简述思维障碍的常见类型与特点。(P263)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

6、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症状(13种思维形式障碍)如下: 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的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的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问题语速并不减慢是与思维迟缓的主要区别。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叙述不中肯不切题,“答非所问”。 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主体和语句之间缺乏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 思维不连贯:严重破裂性思维,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思维中断:无意识障碍,思维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心理明白,脑子里一片空

7、白”。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有不自主感。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无意义无系统杂乱多 变,突然出现迅速消失。思维活动不受自己支配是与思维插入的主要区别。 病理性赘述:交谈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夹杂很多不必要的细节。?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以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 语词新作: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 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点是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

8、进行推理;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疑。妄想的种类(10种妄想)包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脑海中,包括强迫性回忆、强迫性 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 裂症。 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虽常常有一定事实基础,但是片面的,与 实际情况有出入的。3 .简述记忆障碍的常见类型与特点。(P268 ) 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的事情都回忆起来。 记忆减退:远记忆力

9、和近记忆力的减退。 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有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疑。 虚构: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4 自知力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P270)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 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 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5 简述情感程度障碍的临床特点。(P270)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主要有:情感高涨

10、:患者经常面带笑容,自诉心里高兴,就像过节一样, 精力充沛,睡眠少,爱管闲事;情感低落: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精力不足,失眠,喜欢独处,有自杀 企图和行为;焦虑:在缺乏充分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 张恐惧,顾虑重重;恐怖:遇到特定境遇或某一特定事物时,随即产生一种紧张恐惧的心情,明知没必要 却无法摆脱。6 脑器质性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P271 ) 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7 意志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272) 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8 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的类型与特点是什么? (P272

11、) 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两种。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的区别,是指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 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以及环境是否协调一致。 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 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9 强迫动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P274)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些动作完全没有必要,并努力设法 摆脱,但徒劳无益,为此感到非常痛苦。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P278 )1 简述精神分裂症与常见亚型。(P27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 精

12、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常见类型有 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等。教材中未找到“常见亚型”的描述。2 如何界定心境障碍?( P279)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 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3 .躁狂、抑郁与双向障碍的特点是什么? (P279) 躁狂:特点是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抑郁发作: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双向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

13、错发作。4 .简述神经症及其主要类型。(P280)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 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 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 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神经症的主要类型: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焦虑症(急性和慢性):强迫性障碍(即强迫症,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5

14、 .简述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分类与表现。(P281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 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类型和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 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强烈恐惧;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之半 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不超过半年。6.简述

15、人格障碍的概念、类型与特点。(P281 )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应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明显影响其 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主要类型与特点: 偏执性人格障碍:猜疑和偏执 分裂样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 冲动性人格障碍:阵发性情感暴发,伴有明显冲动性行为,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 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 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 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依赖性人格障碍: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7 .简述性心理障碍及其分类。(P282 )旧称性变态,是指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