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22584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 假如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展开师生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有求必应的

2、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变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张神奇的飞毯,你想到哪儿去?假如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你想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假如我们拥有这些神奇的法宝,我们会让梦想飞扬,看来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如吧。(板书课题:10、假如)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1.初读课文,用言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问学生:你们平时是怎样把一篇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怎么办?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3.这首诗共有三小节,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相机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4.指导识字。(1

3、)学生圈画生字,自己初读,并想办法记忆字形。寒袭击觅饿泣(2)出示课件,学生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老师及时评价并给予帮助。(3)同桌之间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识字效果。5.出示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读词语。寒冷袭击觅食哭泣快乐叹息三、再读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2.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情感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对话交流。4.在学生谈阅读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情感把喜欢的那一节再读一读,

4、读后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后再读或配乐朗读,以求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5.小结,激发情感。作者希望用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太阳温暖冬目的小树,想画一些米粒喂养饥饿的小鸟,想画出一双腿让残疾的西西能快乐地奔跑,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对作者说一句什么话呢?五、拓展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1.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和着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2.启发学生: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送给谁?帮他解决什么困难?(学生思考,放柔和的轻音乐)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适时地从学生的语言、价值观、情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4.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两节诗句,写后让学生配上

5、音乐读一读,欣赏自己的作品。六、指导写字1.出示课件,观察“击、叹、泣、粒、腿、燕、幸、哭”等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导写法。例:“击”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上面一竖要出头;“叹”、“泣”、“粒”三个字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腿”字部件多,写时既不能分开,又要互相避让;“燕”字笔画多,要注意书写笔顺,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书空;“幸”、“哭”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注意上窄下宽。2.学生书写汉字,教师巡回指导。3.展示学生作品,评析。小学二年级 假如 说课稿今天, 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篇目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假如 。课文可分为两课时,我现在要进行 的是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

6、说教材 本单元的开篇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 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点 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 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 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 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 ,表达“我” 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 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 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 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 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说教学目

7、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 结合二年级学生 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我 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 (即阅读能力) 。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 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 相互赛读、学生轮读、师生接读、 整体悟读等。使学生在读中学、 在

8、读中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感悟和教师的启发,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 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结合第一学段小 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 的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激发同情 心、爱心,关爱他人、关爱生活。 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 下的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以“对话式”阅读教学 方法为主,创

9、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 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 2.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 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 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 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 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说学生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 爱探索、 想象力丰富、 有趣的特点。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 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

10、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 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 语言。 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为了让 , 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我创设了几个提问的形式的情境运用, 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 的欲望。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2.换位体验,激发情感 如在学习假如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小树冻 得发抖这种情境,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 轻地叙述: “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

11、刮着,一棵小树孤 零零地站在窗外, 被风吹得摇摇晃晃, 冻得瑟瑟发抖。 正在这时, 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 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在我叙述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身子也随小树颤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让学 生表演“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学生在表演当中, 不知不觉地有效复习了“叹息”“缩”这些新字词。通过换位思 、 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和作者的 情感产生了共鸣。此时,已扣动了学生的“情弦” ,学生读起来 有滋有味。 3.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语文课上的读,是最 古老也是最现代的

12、教法。李镇西老师说永远不要放松语文的读。 在这堂课上,我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 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 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品味字词,感悟文字后 的情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朗读指 导上的教学行为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因此整堂 课下来,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4.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 “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 ”对这句话我 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 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 奇幻。新课标也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

13、力和创造潜力为重 点,在本堂课中的教学,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 情感。 如在学生理解全文并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 生活的无限关爱之后, 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 开放性的问题: “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用它来画什么?”学生各 抒己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 想到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 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 力。 5.升华感知,扩展延伸 儿童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显示, 第一学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 主,只有采取有效途径提供感性材料,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 知识中的理解效果。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我 把现今的环境污染,世界的贫困、饥饿、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状 况通过视频播放,并配上淡淡忧愁的音乐,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听 觉效果,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产生关 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时我问到: “看了 刚才的图片,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身笔,你会画什 么呢?”学生们都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愿望当中。 课上到这里,差不多接近尾声,这时我说到: “回去之后, 你们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还有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下节课带 过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你那美好的心愿” 六、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