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22091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 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在这个创业时代里,很多人选择在农 村创业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希 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一老农民拯救淮王鱼现商机安徽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离县城 3 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为千 里淮河第一峡,上游淮水受硖山口峭石阻拦,迂回冲刷而下水流急湍。这里有种驰名中外的宝贝淮王鱼。淮王鱼亦称淝王鱼、鮰皇鱼,鱼体粉红色、背部灰色,最大可长到20 市斤,是淮水中的特有珍稀物 种,是我国珍贵食用鱼类,有“水中活化石”之美誉。淮王鱼对栖息 环境有着十分苛刻

2、的要求:一是流水湍急之处,二是石头之间,三是 深潭之上。硖山口的黑龙潭由洪水冲击形成,长200 米、宽 100 米左右,深 约 16 米,即使淡水季节也有急流冲过。这里洪水到来时水深 20 多米, 河床岩石上多有河藻、小河蚌等,为淮王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这种 鱼高度集群,夏季成群到处觅食,46月在急流中产卵,冬季则家族结伴栖息于水底层、岩洞、岸穴越冬。由于物种稀有,价格不菲,渔人多有捕捞,加上淮河的环境污染,淮王鱼几近绝迹。淮王鱼其烹饪 后的鲜美远远胜过远近驰名的淮河鲤鱼,素有“淮上筵席之珍”的美 誉。特别是后,其肉比豆腐还要细嫩,汤比鸡汁还要味美。这道菜已 经列入了中国菜谱,称为“奶汁淮王鱼

3、”。今年 60 岁的詹可和是 20 世纪 80 年代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支 书。他是喝淮河水长大的朴实农民。詹可和自幼生长在峡山口,对淮 王鱼有很深的感情。他清晰地记得,曾经硖山口一带每到淮河汛期, 成群的野生淮王鱼便戏水欢跃起来。由于淮王鱼生活在隐蔽水草和岩 石缝隙中,用常规渔网很难捕到。当地人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捕鱼工具, 即用铁钉将很多木板钉成木屋状,取名叫“船坞子”。每年的农历八 月十五后把这种渔具沉入水下,就像一间小木屋似的,淮王鱼就会以 为是处值得信赖的安身暖和之处,成群钻进里面休憩。春节前将“船 坞子”收起,这时鱼儿都在里面休眠,所以捕获他们不费吹灰之力。 野生淮王鱼 200 多元一

4、公斤,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许多人都把 它当作佳节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詹可和发现随着淮河污染日趋严重,加之过度捕捞,淮王鱼的生 活环境遭到巨大破坏,数量急剧下降,20 世纪 90 年代已濒临灭绝。 詹可和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淮王鱼,“绝不能让它毁在我们 这代人手中!”拯救淮王鱼是一项大工程,面临巨大风险,弄不好会竹难篮打水 一场空。当地很多村民得知老詹的壮举后都说他傻:这种无名无利的 苦差事,何必出这个风头冒这个险?可詹可和坚持认为,即便倾家荡产 繁育失败也问心无愧,这样也算对得起哺育祖祖辈辈的淮河母亲河了。1995 年夏天,在基层工作了 20 年的詹可和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 他苦口婆心

5、说服儿子詹同连把长期从事工程施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 又倾尽毕生积蓄,再四处筹资数十万元,和村里签订了承包50 亩鱼塘 的合同,盖了20 多间厂房,购置了各种仪器设备,还聘请了几名专家 1996 年春,投入上百万元的淮王鱼繁育基地与淮王鱼研究所同时宣告 成立。五载磨剑锋芒现詹可和成了大忙人,开始了漫长的人工繁育淮王鱼之路。詹可和 和儿子詹同连一道,翻阅了大量水产养殖书籍,请教了多名水产专家 和近百位老渔民,了解淮王鱼的生活习性。为了模拟淮王鱼的生长环境,詹可和先是用与淮王鱼习性相同的 一种鱼苗进行研究、反复试验。试验成功后,他又天天乘着船到淮河 里去寻找淮王鱼的踪迹,观察其生活环境、食性等。19

6、96 年冬天,詹 可和花很大代价从凤台硖山口水域中捕获十多尾小淮王鱼。他把这些 宝贝分放在几个小池子中精心照料。可第二年鱼儿不但不见长,还死 了几条,詹可和百思不得其解。随后他调整了饲料配方,将池水水样 送到环保检测部门查验出营养结构与有害成分比例。通过一年多的摸 索饲养,他发现淮王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特别适合在含氮量比较低 的静态水中存活。但接来的繁殖扩大种群又面临一次次的失败詹可和却从没打退堂鼓。他的坚强大义不仅打动了儿子,也感染 了很多人,同时也促使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珍稀水生物淮王鱼的保护力 度。淮南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下发公告:1997 年成立的位于硖山口附 近的淮王鱼自然保护区全年禁渔。

7、詹可和经历无数次失败后,调整了方向。詹可和经多方奔走呼号, 许多老专家被这个老农民倾家荡产挽救珍稀物种的执着精神所深深感 染,答应提供支持。随后,淮王鱼研究所陆续与上海水产大学、安徽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权威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詹可和还邀请上 海水产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和他的学生到研究所来现场指导,破 解淮王鱼等鱼类养殖繁育技术难题。2000 年春,詹可和从上海水产大学以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水产技术推广等单位请来一批精干力量,组建成立拯救淮王鱼项目协 作小组。2001 年,这些资深技术人员相继攻克了淮王鱼种鱼培育、催 产、孵化等技术难关,成功繁育出淮王鱼鱼苗,并研制开发出“淮王 鱼”

8、专用饲料配方,成功拯救“淮王鱼”。中国水产养殖界为之沸腾!“活化石”重现淮河淮王鱼获救了,此时的詹可和又开始了新思考:如何使淮王鱼的 养殖从实验性质走上规模化、商品化,使这一珍稀鱼类重新走上了老 百姓的餐桌?詹可和再次投入巨资,模拟“淮王鱼”的自然生长环境,修建了 标准种鱼苗塘、商品鱼精养塘,还相继繁育了江黄颡、凤淮鱼等特种 亲鱼培养塘 200多亩,成立了凤台县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 2004 年, 基地初步形成了年产10 吨淮王鱼的规模。商品淮王鱼售价400 元一公 斤,满足了上海、南京、徐州等大城市星级酒店对这种珍稀鱼类的需 求,同时也为这种珍稀物种的延续提供了雄厚技术保障。市场消费火 旺,

9、皖北许多规模养殖场对养殖淮王鱼产生浓厚兴趣。现在詹可和的 淮王鱼种苗和商品鱼非常畅销,每年获利近80 万元。他不仅陆续还清 了借款,并有了一定积蓄。靠鱼发财并非詹可和走上挽救淮王鱼之路的初衷,“只有让鱼儿 回归大自然并安全生存适应大自然,才是我拯救淮王鱼的最终目 的!”2002 年开始,随着淮河水质变好,詹可和每年都向淮河放养几 千尾淮王鱼。人工繁育淮王鱼难度大、数量少,但到2012年底詹可和 已累计无偿向淮河放养淮王鱼 5 万余尾,价值数十万元。2013 年 8 月,当地的一个渔民在县城附近的淮河与支流永幸河交 汇处,捕到一条近 2 公斤重的肥硕淮王鱼。这说明淮河水质已经显著 改善,更表明自

10、然状态下的淮河硖山口保护区已经成为淮王鱼的乐园。 得到这个消息,詹可和很激动。他花1000元买下这条鱼,用网箱把它 养在鱼塘里。淮王鱼放养大功告成了,现在詹可和又开始研究起了淮王鱼的历 史文化。他在渔场创办了“硖石山庄”,意在将淮王鱼的历史文化和 淮河文化、美食文化融入其中,供世人分享。阳台种菜鱼菜共生,盒子农场 20 次失败后的重生 眼前一亮的鱼菜共生38 岁的杨辉有着广州男人的特质说话不疾不徐,喜欢享受生 活。大学毕业后的 10 多年里,他一直在 IT 企业做程序员。职业的原 因,他患上了“电脑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看一些绿色植物。 买回几件盆栽和小鱼缸,但疏于侍弄,往往是菜枯鱼死。

11、2009 年末,在美国、澳洲参观时,杨辉被“养鱼不换水,种菜不 施肥”的鱼菜共生系统吸引。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无土环境中,建 立鱼、蔬菜、微生物的循环链。相比传统种植,它最大的特点是能节 约农村养殖创业成功案例的用水量,并且种菜不用施肥喷农药,养鱼 也无需换水唯一的成本就是鱼食。根据英国鱼菜共生协会的数据, 1 斤鱼食,至少能生产 50 公斤蔬菜和 1.5 公斤鱼肉。回国后,杨辉和朋友成立了“都市农耕俱乐部”。但中国城市家 庭只有几平米的阳台,办公室“舞台”更小。怎么办 ?杨辉设想,把它 统统浓缩进“盒子里”。20 次失败之后在制作“盒子农场”之前,杨辉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穆雷哈勒姆出版的教程

12、,被他视若珍宝。这是一位在圈子里鼎鼎有名的世界级 “牛人”,被称为“农业传教士”。画图、找原材料,家中很快堆满了工具和配件,电钻、 PVC 水管、 打孔器等,花了他两万多元。2010 年 3月,杨辉做出了第一套鱼菜共 生系统。但一个月后,鱼死了,菜也枯了。为了找到适合中国气候环境的植物和鱼类,杨辉和伙伴们尝试了1 年,普通菜、小白菜、袖珍椰子、吊兰、金鱼、罗非鱼放进盒子农 场做试验。他还到华南农业大学请教。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直到 2011年6月,杨辉的第21件作品出炉:4个种植槽下面是一个鱼池, 池里养着罗非鱼,池水带着鱼儿的排泄物被抽到旁边的植槽,瞬间就 变成了植物的营养剂,被植物根系净化

13、过的水,又重新放进鱼池。整 套鱼菜共生装置看起来设计简单,由普通的 PVC 水管、抽水泵和塑料 槽组成。占地4 平方米,却能满足一家三口的吃菜问题!成功后,杨辉不由得和仅剩的 3 名研发伙伴相拥欢呼呐喊。他们 最终取得胜利,打造出了属于中国人的“盒子农场”,并申请了专利。一年能节约几千元菜钱“我最骄傲的事,不是为多少 500 强企业编过管理软件,而是在4 平方米的空间里种出了 1200 株植物!”2011 年 7 月,杨辉带着他的 “盒子农场”辞职创业。他与深圳一家电子机械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对方为其生产。随后, 他把自己平时拍下的一些蔬菜生长照片传到网上 www.cyoN 菜,请亲友品尝自家农

14、场出产的可口果蔬和鲜美鱼肉有了这个设备 之后,农场完全不用打理,只要系统运行正常,出差三个月都没 有问题。”看到这些诱人图片和文字,不少人很感兴趣。仅仅几天时 间,100 台样机售罄。但反馈意见随之而来,有人觉得5002000 元售价偏高;有人表示, 外观不够漂亮;有不少人质疑:巴掌大的地方能种出多少菜来?随后,杨辉精简了设计,使产品外形不再臃肿凌乱,并为盒子农场穿上了漂亮的塑料外衣。后来随着生产量的提升,他把加工价格也 压低了不少。至于顾客们的疑问,杨辉和同事们则在产品使用手册 中,为消费者制订出了十分科学的换茬方案。春天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葱、小白菜、水萝卜、菠菜,养罗非鱼 ; 夏天种迷你番

15、茄、西葫芦,养鲈鱼,秋季种植红油菜、辣椒和黄瓜等 等,还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产量高的新奇特品种。如拳头大的南非佛手 南瓜、日本早熟桃、颜色鲜艳的法国蓝侣菜和美国芫荽等,这些蔬菜 不仅外观非常漂亮,有的瓜果造型还十分奇特。一季下来,一个“盒 装农场”最多能产80 多公斤果实,一年能节约几千元菜钱。用 IT 思维做大“创新农业”在经营上,杨辉这位 IT 男自有他的“互联网思维”:以便宜的价 格卖“硬件”鱼菜共生设备,然后长期卖“耗材”根据四季 变化,为顾客提供不需要泥土种植的菜种和鱼苗。并且,他们的服务 有手机APP(应用软件),购买设备后的用户都会沉淀到手机APP上, 用它来订购菜子和鱼苗。APP上还有社交系统,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种 了什么蔬菜,养了什么鱼,同一个小区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种植 的蔬菜,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20122013年,杨辉在一年时间内卖出了近3 万套“盒子农场” 设备,网上和线下客户遍布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乃至北方的小县城。 按折中售价每件 500 元计算,销售额达 1500 万元,杨辉的各项盈利 总和不低于 500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