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22027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38.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38.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38.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38.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8.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38.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研案例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 【研究概况】研究主题:如何在提问中收获生成主要形式:课例研究活动主持: 参与人员; 初中历史中心组成员时间:2008年10月【研究过程】一、主题生成: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注重探究性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为实践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营造互动的课堂气氛,提问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可教学中老师们发现:有的问题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可热闹过后,学生没有收获,课堂没有生成;有的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回答远远超出了课前预设,似乎有了动态生成。可仔细琢磨,有些是有效的

2、,还有更多的是无效的,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绩效。如何使课堂提问产生有效生成呢?我们感到有必要进行实践和理论上的探讨。二、理论学习在明确研究主题后,我们围绕主题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及中心组成员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概括,是对强调过程的预先设定、计划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在提问时,教师要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活组织教学进程,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动态生成”中,“动”是手段和外在表现;“生成”才是目的和内在本质,“动”应该以“生成”为追求目标。生生互动也好,师生互动也罢,“动”起来不是重要的,能生成创造性思维成果,才是关键。究竟怎

3、样才能达成这个目标?经相互切磋,我们认为,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先从教师的教入手。提问什么?提问谁?在出现不同的声音后老师该怎样处理?课堂的调动及评价如何开展?这些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三、课例研究1课前研讨围绕陈平原老师将要执教的初三历史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我们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研究了课标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分析了学情,结合陈老师的个人上课风格,提出了基本的教学思路与设想,除进行基础知识的归纳分析外,可设置四大问题:问题一:导入:利用学生对本届奥运会的关注和热情入手,设计提出问题,引出马拉松赛跑,导入希腊历史。一方面,导入新课自然贴切,另一方面,还可能激发学生的英雄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情感

4、。问题二:讲完希波战争后,设计提问,分析希波战争希腊取胜的原因。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还可能让学生放开,利用课外资源,说出一些课本没有涉及的答案。 问题三:结合地图说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线路。问题四:讲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后,设计提问古代东西方交流的方式、事例以及由此你得出的启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归纳、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2课堂观摩围绕如何促进有效生成这一主题,参与教研的老师从不同视角对陈老师的研究课进行观察与记录。3课后调查让参与研究的老师与学生谈话,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抽查,设计学生学

5、习水平问卷,调查课堂的教学效果,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和反馈意见。4研讨分析召集所有参与教研的老师,通过观察与调查资料分析、评价本堂课的得失,探讨如何从提问中收获生成。下面是对四大问题的提问状况分别进行的研讨分析的实录概括:问题一:张老师:问题一的设计不合理,他提问:“今年8月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了29届奥运会,请问本届奥运会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结果,学生五花八门,有的说是美国的霍尔普斯,有的说是中国体操队的杨威,有的说是中国花样游泳队,还有的说是王楠情急之下,陈老师不得不拦住了学生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马拉松比赛冠军。你知道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地吗?它跟

6、古代什么战争有关?”虽然学生在回答中有了不同的声音,似乎有了动态生成,但这些都不是老师的课前预设,且都是些无效的生成。好在陈老师灵活机动,主动把问题接了过来,否则不知要出现多少个答案。吴老师:我也有同感,这个问题学生参与度最高,既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堂绩效,也容易使老师阵脚大乱,驾驭不住课堂。主要症结在于问题没有指向性,老师没有预见到会出现的问题,是没有预设的生成,因而是盲目的。假如把问题设计成:北京奥运会中最具耐力或意志力的竞赛项目是什么?学生就会自然联想到马拉松赛跑。紧接着再问:你知道为何会有这项运动吗?学生就可能说出超越课本的动听的故事。问题二:李老师:问题二的设计较好,指向明确,学生可

7、以进行扩展。老师也作了一定的提示和启发,学生参与程度高,当一个学生说出“战争正义性是决定作用”后,其他学生立即举手表示有其他看法,有的说是因为希腊人团结一致,有的说是因为有无数英雄奋勇当先,有的说是因为较好地采用了计谋,陈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整合,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交代。王老师:问题二提出后,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跃,相互竞争,因为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要完全依赖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来探究,所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开发,产生了动态生成,这主要利益于题目设计好,学生课外资源丰富,陈老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也作了预设,有一定的准备,所以大胆放开。柏老师:问题二设计可能难度大了些,这个班

8、级学生的基础较好,假如在其他班级,问题提出后,可能会出现冷场,问题三:王老师:问题三属于机械提问,学生可在书上直接找到答案,表面上看一问一答,师生互动,热闹非凡,学生调动起来了。但实际上答案千篇一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开启,只有动态,没有生成。因此课堂教学没有创新,没有生机,不符合新课标理念。郭老师:问题三的设计初衷是好的,是想充分利用课本地图资源,让学生掌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路线。但过于呆板,不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假如设计成:“假如你是亚历山大大帝,你会如何扩张?你与他的设计有何不同?”这样,即帮助学生加深对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线路的印象,又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问题四:陈老师:问题四设置有梯度

9、,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尤其在答到“启发”时,尽管陈老师一再提示:从这一课所讲述的三个国家中归纳。但令老师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学生1说:我们各国要友好相处,和平交往。学生2说:当一个国家强大了以后,就可对外发动战争,这样,扩大版图,丰富资源,发展经济,还可以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学生3说:不对,战争只能导致自己国力衰弱,最终导致灭亡,波斯、马其顿、罗马帝国就是例子。学生2说:不一定,近代有些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他们现在有的还不是照样强大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动态效果。李老师:问题四设置好,学生回答好,陈老师引导得

10、更好。在学生展开辩论后,他放弃了自己的预设,顺着学生2的思路问下去:这些国家发动战争是暂时取得了一些利益,但你知道战争也给与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什么吗?是灾难,是长久的心理阴影,是惨重的代价。这些都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他们无一不衰落下去,最典型的就是英国,还有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法国的拿破仑帝国。因此,战争只能自取灭亡。至于战争带来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只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统治者的初衷。之所以有的国家现在还很强大,那是后来的事,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并不是战争带来的。正如刚才第一位同学说得好,不管强国、弱国,都要和平友好交往,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发展,实现双赢。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提高了能力,拓宽了视

11、野,形成了新的认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课堂收获了生成。【达成共识】1明确新课程理念,树立生成意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课堂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应该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的计划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课堂要更具有动态性、开放性,要允许并赞成不同的声音。2要备足教材,了解学生。现在的教材,只能是一种传递知识的工具,但不是惟一的工具。必须依照课标、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必要的删减,并补充一些新材料,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不同的问题,给每个学生展示才智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发动

12、学生多找资料,教师要能对可能出现的答案进行预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如何验证自己的论点,让课堂活起来,收获生成。3精心策划,巧设问题,让生成埋伏于预设中。(1)问题要有指向性。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内涵,弄清答题的方向,才能积极思维,寻找答案。否则难以收获有效生成。(2)问题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否则难以启动。死水一塘,课堂没有动态,就不会有生成。(3)问题要有思辨性、探究性、开放性。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辩论与思考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动态生成。

13、(4)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才会使课堂呈现多元化,为生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4突破预设,为生成引路。由于问题的开放与思辨性,使课堂呈现多变和复杂性,学生的答案有时会离你的课前预设相去甚远。当学生不安预设回答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甚至放弃课前预设,适时捕捉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或利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机智生成新的答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5本次教研活动在课前研讨方面,做得不够精致,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周到。下次上课前,每人写一份提问设计,再由大家共同商讨、取舍,取得共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践。6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学生的心

14、理动态和教育学原理,指导教学过程,适时调整提问设计,加深对本问题研究的理论思考,提高教研质量。【反思】一、研讨主要来自于现实需要。本次研讨是基于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而展开的,因此是有目的的,这就使得整个教研过程有重点、有方向,程序安排紧凑,老师有备而来,课堂观摩细致,研讨气氛活跃,有针对性、实效性。二、充分的准备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次活动主持人作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仔细地考虑了活动的参加对象、理论学习的材料、课堂提问的设计思路、研讨的内容等,老师们课前也对教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想。三、教研活动必需以课例为载体。让参加教研的老师走进课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迸发灵感,为进一步的研讨作铺垫,避免空谈说教。这次课例研究,课前有集中的研讨,课中有细致的观测,课后有效果调查,用事实说话,从具体事实分析,这样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了深入参与,课后研讨发言有理有据,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通过思想交流与碰撞,使思想升华,水平提高。四、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在教学研讨时加深发言的理论深度,使教研更具有理论指导性。五、本次教研活动每位参与者都感到受益匪浅,实在、高效,我们要坚持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形式并在些基础上加以创新。六、本次参与教研的人员较少,下次要扩大范围,让大部分骨干教师能参与进来,互相借鉴,共同探讨,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