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份人际关系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21434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份份人际关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0月份份人际关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0月份份人际关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0月份份人际关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0月份份人际关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月份份人际关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份份人际关系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述一、选择题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利益)。2、人际关系的特点是(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3、研究人际关系的原则有(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4、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具体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社会测量法、统计法、人际关系评估法)。5、(社会测量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莫累诺)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6、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7、利益是(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的基础。8、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是(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9、人际关

2、系的历史性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10、人际关系的客观性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11、人际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人际关系的主体人)(人际需要)(人际接触或互动)。12.网际关系的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二、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2.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第二

3、章 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选择题1、人群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始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于(美国)。2、人群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3、美国学者(梅奥)是人群关系理论的创始人。4、1927年,(梅奥)组织的哈佛大学部分教授同西方电气公司的有关成员在(霍桑)开始了新的实验。5、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6、马斯洛认为(生理的需要)是第一层次的需要,也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也称为(创造性)的需要。8、(舒兹)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人际行为三位理论)。9、舒兹假设每个人都有三种人际需要,即(沟通

4、的需要)(支配的需要)和(爱的需要)。10、(角色理论)是由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奠定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互动理论。11、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和(角色实现)等主要内容。12、戏剧交往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13、(印象管理)主要是指对交往主体的表达加以控制,以便给人以良好的印象。14、经理和秘书作为一个剧班,表现的是两者之间(工作关系的规范和特征)。15、戈夫曼认为,从“印象管理”理论看,(剧班表演)是个比个体表演更重要。更具有研究价值的基本表演单位。16、戈夫曼所说的不协调角色大体上有

5、(告密者)(表演者的同谋)(职业侦探)(中介人或调解人)和(雇员或仆人)五种。17、戏剧交往理论的术语有(剧班)(前台和后台)(不协调角色)和(角色外沟通)。18、人际交换理论主要采用了(经济交易)理论和(强化心理学)原理。19、(人际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教授)。20、(霍曼斯)认为,交换不仅有物质财富的交换,而且还有精神财富、心里财富的交换。21、霍曼斯认为人际交往有六个基本原则:(成功原则)(刺激原则)(价值原则)(剥夺满足原则)(攻击赞同原则)和(理性原则)。22、(理性原则)可以用公式(行动=价值*概率)来表示。23、(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由加拿大的精神病

6、医生(伯恩内)博士提出。24、(伯恩内)在1964年出版的人们玩弄的游戏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相互作用含义。25、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就用(PAC人格结构模型)来治疗病人和改善人际交往。26、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又称为(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27、运用PAC人格结构模式来改善人际交往及其相互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保持自己的(成人)状态。28、人际关系人际平衡理论起源于(格式塔理论)。29、(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在心理上都在追求“完美的形式”。30、(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型理论)是人际关系认识彭亨理论的思想来源。31、(格式塔理论)由(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在1912年创始于(

7、德国)。32、(海德)是平衡理论的倡导者。33、注:P54到P55十种行为分析看看,有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2、角色变换:是指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随着个体的生理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角色变换。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少个人行为的动机。4、角色冲突:是指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5、角色实现:是指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6、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7、前台和后台:前台特指进行表演的场

8、所;后台相对于前台而言,是指非表演场所。三、简答题1、人际关系与工作态度的实验的五个假设是什么?答:一 在实验里,经过改进物质调教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的增加;二 工作休息时间和缩短工作日,可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三 工作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四 实行个人计划工资制,对增加产量可起促进作用;五 改变管理方式,即注意改进人际关系,提高工人士气可增加产量。2、如何看待人群关系理论?答:人群关系理论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在个人发挥人的积极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张研究改进人际关系技能,改变领导方式,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人际关系等特点,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因素。但也应看到,人群关系理论也有片面

9、性,例如,其创始人往往不恰当的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将人群关系理论通其他区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第三章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机体的进化和器官的完善)(心理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关系的人化合人类的出现)是人际关系发生的前提和基础。2、(自觉能动性、自我意识)是动物进化到人的主要标志。3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是(群婚制),这种婚姻形式已经不同于动物的家庭形式,也是有动物向人类转变的重要条件之一。4、(血缘家庭)是人类的第一种社会组织形式。5、(血缘关系)在原始社会中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6、奴隶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依附关

10、系)。7、依附关系是奴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这种依附关系主要体现在(努奴隶对奴隶主的衣服,女性对男性的依附)。8、墨子节葬下中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体现的是(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9、“妻子除生育子女以外,不过是一个比婢女的头领而已”,体现的是奴隶社会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10、(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11、(宗法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12、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具有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等级差别为准则)(以土地占有为标准)。13、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提出的(三

11、纲)和(五常)是用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差别的准则。14、资产主义社会以(雇佣关系和交换关系)代替了宗法等级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利益关系。15、(平等)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16、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平等性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平等)(政治上的平等)(生活上的平等)。17、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具体条件分为三类:(先决条件)(具体条件)(时间条件)18、由于人的生产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有(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19、人的生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表现在:(人口数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口的质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0(婚姻范围)的逐步扩大,使人际关系由血缘关

12、系向非血缘关系扩展。21、(物质生产)是发展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决定性条件。22、(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物质基础。23、精神生产对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变现为(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生产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4、(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这三种条件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称为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或动力系统25、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接触、相互补充、相互悦纳)能够产生较强的人际吸引力,称为结交关系的基本条件。26、(距离接近)这一因素在人际交往的(早期)显得特别明显。27、“物理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相互近

13、似)。28、人际关系中,(态度)(信仰)(政治思想观念)等是最主要的相似特点。29、心理学家把人际关系的适应模式按照人的性格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将相互补充的情况分为(包容)(控制)(感情)三种类型。30、相互悦纳的具体条件主要有(优美、回报和得失)。31、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区别,正向指(逐步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负向过程指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32、人际关系正向发展需要在相互接触的基础上经历(注意)(吸引)(适应)(融合)(依附)五个阶段。33、人际关系负向发展需要(漠视)(冷淡)(疏远)和(分离)四个阶段。34、(吸引阶段)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初级阶段。35、导致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

14、有(相似)(互补)(诱发)。36、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需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注意阶段、吸引阶段、适应阶段、融合阶段和依附阶段)。37、(吸引阶段)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初级阶段,即交往对象彼此之间进入了角色性接触和交往。38、(依附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或更高层次。39、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说的是人际关系的(依附阶段)。40、按血缘、地缘远近区分亲疏的人际关系,是(自然性)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41、人际关系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子女依赖父母)(女人依赖男人)(本人依赖他人)(下级依赖上级)。42、依赖性的主要特点是(被动)(等待)(依靠)。43、人际关系平等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有:(有纵向控制到横向联系)和(都单向交往到双向交往)。44、“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对人际关系(封闭性)的真实写照。45、地球的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