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21376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1总则_的模块,如加解密算法等。基本逻辑模块,如如数据库操作基本类库。对关键模块,采取程序集强命名、混淆、加密、权限控制等各种有效方法进行保护。2源代码完整性保障软件编码或功能调整结束提交技术支撑部测试验证之前,相应的源代码必须签入svn库。技术支撑部门对代码的测试时必须从源代码服务器上的svn库中获取代码,包括必须的第三方软件、控件和其它支撑库等文件,然后进行集成编译测试。3源代码的授权访问在svn库中要求区别对待不同用户的可访问权、可创建权、可编辑权、可删除权、可销毁权。严格控制用户的读写权限,应以最低权限为原则分配权限;开发人员不再需要对相关信息系统源代码做更新时,须及

2、时删除账号每个普通用户切实保证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口令不泄露。用户要经常更换自己在vss库中账号的口令。此计算机的专用人也不得私自同意或者漠视他人非获得授权使用本计算机。对涉及、触及源代码计算机的使用授权仅由研发部经理发出,其他人都无权执行此授权。如果不能确定,必须对计算机中所有硬盘进行全面格式化后方可以转做它用或离开研发部门。如需拷贝文件,必须通过统一的研发部指定的公用计算机上在网管人员监督之下进行。此公用计算机在任何时候不得接触、访问、存储源代码文件。4源代码复制和传播并必需记录复制人、批准人、复制时间、复制目的、文件流向、文件版本或内容。对于这些介质地借阅,用于研发部内部使用的必须获得研发部

3、经理的授权,对于用于研发部以外使用的必须获得总经理的书面授权。源代码安全管理制度(二)1总则1.1.为有效控制管理源代码的完整性,确保其不被非授权获取、复制、传播和更改,明确源代码控制管理流程,特制定此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1.2.本办法所指源代码包括开发人员自行编写实现功能的程序代码,相应的开发设计文档及相关资料,属于明确注明的商业秘密,须纳入源代码管理体系。1.3.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接触源代码的各岗位,所涉及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本管理办法。1.4.所有人员入职均需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了解包含此制度在内的各项保密规定并严格执行。1.5.重点保护的关键模块包括。敏感信息的模块,如加

4、解密算法等。基本逻辑模块,如如数据库操作基本类库。对关键模块,采取程序集强命名、混淆、加密、权限控制等各种有效方法进行保护。2源代码完整性保障2.1.所有软件的源代码文件及相应的开发设计文档均必须及时加入到指定的源代码服务器中的指定svn库中。2.2.我们研发的产品软件运行所必须的第三方软件、控件和其它支撑库等文件也必须及时加入源代码服务器中指定的svn库中。2.3.软件开始编写或者调整代码之前,其相应的设计文档必须签入svn库。软件编码或功能调整结束提交技术支撑部测试验证之前,相应的源代码必须签入svn库。2.4.第八条技术支撑部门对代码的测试时必须从源代码服务器上的svn库中获取代码,包括

5、必须的第三方软件、控件和其它支撑库等文件,然后进行集成编译测试。3源代码的授权访问3.1.源代码服务器对于共享的svn库的访问建立操作系统级的,基于身份和口令的访问授权。3.2.在svn库中设置用户,并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适合工作的最小访问权限。3.3.要求连接svn库时必须校验svn中用户身份及其口令。在svn库中要求区别对待不同用户的可访问权、可创建权、可编辑权、可删除权、可销毁权。严格控制用户的读写权限,应以最低权限为原则分配权限;开发人员不再需要对相关信息系统源代码做更新时,须及时删除账号3.4.工作任务变化后要实时回收用户的相关权限,对svn库的管理要求建立专人管理制度专人专管。每

6、个普通用户切实保证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口令不泄露。用户要经常更换自己在vss库中账号的口令。3.5.涉及、接触源代码的计算机必须建立专人专用制度,任何其他人不得在未获得研发部经理授权的情况下操作和使用此计算机。此计算机的专用人也不得私自同意或者漠视他人非获得授权使用本计算机。对涉及、触及源代码计算机的使用授权仅由研发部经理发出,其他人都无权执行此授权。3.6.曾经涉及、触及源代码的计算机在转作它用,或者离开研发部门之前必须由网络管理人员全面清除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源代码。如果不能确定,必须对计算机中所有硬盘进行全面格式化后方可以转做它用或离开研发部门。3.7.外来存储设备不得直接连接到研发部门的计算

7、机设备上。如需拷贝文件,必须通过统一的研发部指定的公用计算机上在网管人员监督之下进行。此公用计算机在任何时候不得接触、访问、存储源代码文件。3.8.通过网段隔离方式使研发部的计算机只能自行组成局域网,并保证其它网段不能访问到研发部的网络和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4源代码复制和传播4.1.任何源代码文件包括设计文档等技术资料不得利用如、msn、邮件等涉外网络环境形式进行传输。4.2.源代码向研发部门以外复制必须获得总经理的书面授权。并必需记录复制人、批准人、复制时间、复制目的、文件流向、文件版本或内容。4.3.源代码以任何介质形式进行存储的备份,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对于这些介质地借阅,用于研发部内部

8、使用的必须获得研发部经理的授权,对于用于研发部以外使用的必须获得总经理的书面授权。4.4.对于以纸质形式存在的源代码清单、设计文档等,需进行专人管理。对于这些纸质材料的外借、分发、复印等,只要非研发部门内部使用的情况均必需获得总经理的书面授权,对于研发部门内部使用的则必需如数按时按量回收,并且使用区域仅限于研发部门内部,对于需要离开研发部门场所的情况,同样需要获得总经理的书面授权。4.5.对于因合作需要,需要向外复制、传播、分发源代码的,不论是全部还是部分代码和资料,均必需和对方签订技术、源码的保密协定,明确对方应当承担的对源码保密的责任和义务。5源代码平台的日常管理5.1.软件的源代码文件及相应的开发涉及文档应及时加入指定的源代码服务器的指定库中。5.2.源代码管理平台中不得存放任何生产环境配置,包括但不限于ip地址、端口号、数据库密码等。5.3.定期巡检源代码管理平台账号,清理无效或不再使用的账号,整理账号权限。_项目上线阶段检查源代码管理平台各项目的使用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硬盘空间检查、目录规范性检查、归档检查。5.5.定期巡检源代码管理平台服务器使用状况,巡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性能检查、定期备份检查、服务器安全性检查。5.6.每季度出具源代码平台季度运行报告。5.7.定期进行源代码管理平台漏洞检测及各类补丁版本维护。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