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综合大实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2136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蝇综合大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果蝇综合大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果蝇综合大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果蝇综合大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果蝇综合大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蝇综合大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蝇综合大实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组员:杨朝雄(41008009)X晓旭(41008025)赵慧佳(41008018)杨明月(41008019)徐聪(41008005)吴燕(41008021)X玮(41008008)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二、实验器材:1、材料:6号果蝇(灰体白眼短翅

2、卷刚毛)和26号果蝇(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2、试剂:乙醇、乙醛、果蝇培养基等3、器具:麻醉瓶、酒精灯、白瓷板、毛笔、镜子、培养管、棉球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1、双因子杂交: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而长翅与短翅为另一对相对性状。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咖E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

3、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若显性完全,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3:3:1:1。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6$x26(?双因子杂交正交灰长黑短3/8Fl灰长F2:灰长:灰短:黑长:黑短二3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

4、3)杂交,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XWXWX+Y6白眼,红眼Fl:X+XwXWY,红眼6白眼F2:X+XwXwXwX+YXwY,红眼,白眼6红眼d白眼3、三点测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一定频率的交换,使子代中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而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交换频率的高低与基因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基因图距就是通过基因间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

5、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直接将重组值作为基因图距;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必须进行校正,来求出基因图距。通过一次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如果两个基因间的单交换并不影响邻近两个基因的单交换,那么预期的双交换频率应当等于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但实际上观察到的双交换值往往低于预期值,因为每一次发生单交换,它邻近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这叫干涉。三点测交6号,(wsnm/wsnm)x26号6(+/Y)白卷短红直长1fFl:?(+/wsnm)d(wsnm/Y)红直长白卷短统计F2代各类型及数目

6、填入表格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麻醉瓶和器具(白瓷板、毛笔等)领取培养管6支,填写标签并贴在培养管上。标签写法举例如右:选取6号处女蝇和26号雄蝇:实验前2-3天陆续按组合收集8小时内羽化的果蝇,分离铝2果蝇杂交:转移5-6对亲本,记录杂交日期和亲本组合名称。4、去亲本:杂交后7-8天。5 .F1代性状观察及自交: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检查2-3天;移5-6对进行自交(无需处女蝇)。6 .再去亲本:自交后7-8天7、记录结果: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统计7-8天五、实验记录:记录了11月12日到11月20日的数据。(数据总数)表一性状灰长灰短黑长黑短数目74883137表二性状红眼

7、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数目66506549表三性状红直长白卷短红直短白卷长红卷短日直长口直短红卷长数目71604113161892六、实验数据分析:1、单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体:黑檀体=3:1单因子杂交的X?测验灰体观察值(0 )162黑檀体总计68230预期值(E)172.557.5230偏差(0-E)-10.510.5(0-E)2/E0.641.92X2=2.56df=2-l=l;a=0.05;Xa2=3.84结论:X2X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1的分离比。2、双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长:灰短:黑长:黑短

8、=3:3:1:1双因子杂交的X?测验灰长脑豆黑长黑短总计观察值(0)74883137230预期值(E)86862929230偏差(O-E)-12228(0-E)2/E1.670.050.142.21X2=4.07df=4-l=3;a=0.05;x2=7.82结论:X2Xa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3:1:1的分离比。3、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伴性遗传的X?测验红2白?红6白8观察值(0)66506549预期值(E)57.557.557.557.5偏差0-E8.5-7.57.5-8.5(0-E)2/e1.260.

9、980.981.26x2=4.48df=4-l=3;a=0.05;x=7.82结论:X?6.9%wsnm60+m4123.5%VVwsn+13+snm16I14.8%VVw+18w+m94.8%VV+sn+2合计230100%19.6%28.3%38.3%两端的基因间距离进行校正:38.3%+2x4.8%=47.9%据本次实验结果算出的三个基因的相对顺序和距离wsnm19.628.347.9w-sn-m三个基因的遗传学图单交换率分别为19.6%和28.3%;双交换率为4.8%并发率=4.8%/(19.6%乂28.3%)=0.87,干扰=1-0.87=0.13;意味着13%的双交换被干涉掉了,说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的交换抑制了邻近区段的另一次交换。七、结果讨论:本次遗传学综合大实验历时一个多月,并分为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四个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并且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在观察和统计的过程中要认少导致了在验证伴性遗真、细心。就实验结果来看,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实验娄传、自由结合定律的时候与预期比例有偏差。但是总体来说,本次的实验还是成功的。#/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