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212129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真模拟演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2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典酌实验,详尽地描述了儿童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发展事实,最后归纳出年龄常模和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华生C格塞尔D.班杜拉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D.社会条件4。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研究,格塞尔断定

2、,儿童的学习取决于【】A.遗传因素B饮食习惯C环境影响D.生理成熟5儿童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属于【】A动作能B应人能C,语言能D应物能6华生认为,适用于人所熟悉的材料,例如浏览一段熟悉的诗歌,这种思维应用属于【】A.习惯的思维B无声的思维C计划性思维D动作性思维7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是【】A操作B强化C,增强D守恒,8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霍妮D华生9力比多转化为社会赞同的高级文化活动,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叫做【】A.暴增B。退化C升华D转化10.当儿童从伊底帕斯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A.本我B

3、自我C。升华D。超我11“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种现象用霍妮的防御机制理论解释属于【】A盲点作用B合理化作用C自以为是D.犬儒主义12.儿童进人学龄期后,开始感受到幼儿期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觉,从而产生不满和不快。埃里克森把这种感觉称为【】A挫败感B进步感C勤奋感D。自卑感1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发展的早期是【】A生理敏感阶段B。无意识阶段C感知一运动阶段D.认知阶段14.儿童早期的动作,最终会内化为【】A,表象和运算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观经验15.维果茨基认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A科技研究B历史研究C。人类遗传研究D人类生理研究16.维果茨基认为,一

4、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心理机能的起源B心理机能的发展C心理机能的范围D.心理机能的概念17.维果茨基认为,我们应当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叫作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第二种叫作【】A.关键期B.转折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18.家庭、学校、同伴群体这三个微观系统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微观系统之外的【】A.外部系统B中间系统C同伴网络D。依恋行为系统19.下列不属于婴儿与依恋对象保持联系的行为是【】A排便B。姿势的调整C注视D依偎20.婴儿看到人脸而微笑,由于饥饿而啼哭,就行为的起因而言,这属乎【】A.即时起因B个体发生的起因C.种系发生的起因D.行为功能第部分非选择题(80分)二、名词

5、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发展22.环境决定论23心理的发展24.知觉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25.能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的是应人能。【】26.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可以分为: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27低级心理都是随意的、被动的、由客体引起的,包括感觉、知觉、冲动性意志等。【】28.依恋的生物功能就是保护,使儿童与成人之间保持一个可以接受的距离,保护儿童不受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

6、分,共20分。)29.简述格塞尔成熟势力说包括哪几个方面。3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31.在霍妮看来,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32.简述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思想。33.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4.运用行为强化原理,举例说明如何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35.论述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阶段特征的性质。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乐乐是我班的一个小男孩,喜欢看书,喜欢做游戏,也喜欢唱歌。可他总是沉浸在一个人的

7、世界里,游离于集体,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午睡时,角落里忽然传来乐乐的歌声,我提醒他不要发出声音,以免影响别人。可等我一转身,又听到了乐乐的歌声。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乐乐对老师的要求很不敏感,总是我行我素,似乎对任何东西都无所谓、不在意。但我深信,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总有一处是他在意的角落。一次集体活动时,我拿出相机捕捉孩子们的活动瞬间。乐乐依旧动作缓慢,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扭来扭去。我灵机一动,说:“爸爸妈妈肯定很想知道你们在幼儿园的表现,我把你们的坐姿拍下来,拿给爸爸妈妈看看吧。”话音刚落,乐乐立马坐得笔直,眼神不再茫然,而是专注、认真地看着镜头。下午离园时,我把抓拍的

8、乐乐坐得笔直的照片给他妈妈看,并当他妈妈的面表扬了他。乐乐妈妈一直以来得到的信息大多是负面的,今天听到老师表扬乐乐非常高兴,也当即表扬了他。这时我看到乐乐笑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抓住乐乐的这一心理特点,进一步引导他,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一次,在“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中,我们特意邀请了乐乐妈妈,并以此激励乐乐:“你要好好表现哦,从现在起就要养咸好习慣,让妈妈看到你最棒的一面。”乐乐表现特别好,我在全班幼儿和他妈妈面前表扬他:“我们要向乐乐学习,他虽然听过这个故事,但依然很认真地和小朋友们一起又听了一遍。我相信妈妈不在的时候,他也能一样表现得很棒。”得到表扬的乐乐坐得更端

9、正了。后来,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和激励下,乐乐慢慢地进步着,特别是行为习惯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如何积极运南强化原理,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37。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在搜集宝宝照片、探讨“我是怎样长大”的活动中,凡凡和大伟在看照片时发生了争执。凡凡相信小孩是不会变老的,因为故事一寸法师是这样说的。小伙伴大伟却反对,大伟;问:“你爸爸会不会变老?”凡凡回答:“会!”大伟再问:“那你会不会长成你爸爸那么大?”凡凡回答:“会尸那你会不会变老?”大伟追问。凡凡回答:“不会!”两人相持不下。老师面对这场争论处于两难境地:是否定凡凡让他提前从童话中醒来,还是支持凡凡的童话梦想

10、否定大伟的理性思考?老师难以解决的问题被另一个孩子巧妙地解决了,一直“观战”的景炎对大伟说:“等他变老了他就知道了!”这就是同理心的作用。凡凡非常高兴地跑了,因为自己没有被否定;大伟如释重负地笑了,因为他找到了知音。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儿童的思维特点与教师的教育方式。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2【答案】C3【答案】C4【答案】D5【答案】A6【答案】A7【答案】B8【答案】A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B16【答案】A17【答案】D18【答案】B19【答案】A20【答案】A二、名词解释题21,发展是由一种新结

11、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22认为儿童所处的环境、教育、社会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被称为“环境决定论”。23.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24.知觉是一个激活了的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三,判断说明题25.X语言能可以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26X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三种焦虑可以分为: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和道德的焦虑。27. X低级心理机能都是不随意的X鲍尔毕明确指出,依恋行为系统的生物功能是保护作用,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儿童

12、与成人之阿保持一个可以接受的距离,以保护儿童不受进化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四、简答题29。格塞尔收集每一个年龄的儿童典型行为,归纳他们的成长趋势,总结出“行为剖面”,从中总结出五个重要观点:(1) 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2) 发展的性质。(3) 发展的原则。(4) 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5) 育儿观念。3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1) 本我。(2) 自我。、超我。31.霍妮认为,环境中存在的下列因素会使儿童产生焦虑:过于受支配,难以发挥主动性;得不到重视和关心;缺乏真诚的爱;父母的冲突使儿童受到情感创伤;过早或过晚地承担责任;在同伴中被孤立;环境中充满排斥,难以适应。维

13、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无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发展应被理解为对心理机能的直接形式的改造和通过各种符号系统对心理机能的间接形式(即文化形式)的掌握。文化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而文化自身则是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产物,33.吉布森从儿童知觉发展的复杂变化中,分析出三种发展趋势:(1) 知觉特异性增加。(2) 注意实现最优化。(3)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五、论述题34.如果行为的结果受到强化白的出现概率就会增加。基于该原理的,表扬或奖励,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有学者认为,奖励是教给儿童在特定的环境中什么是适宜行为的最快捷和碰有效的方法。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基于强化管理的方法,叫“代币法”,。即通过强化幼儿的某些行为,从而提高这些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激励手段。具体地说,就是把幼儿的奖励用虚拟的货币量化,当幼儿表现出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时,就能获得-I定数量的代币,幼儿可以用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实现自己的愿望。教育工作者或家长期望以强化原理增加孩子某行为出现的概率时,应该慎重地选择强化物。可以选择的强化物有以下几种:消费性强化物:指糖果、饼干、饮料、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费物品。活动性强化物:指看电视、看电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园、野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