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21095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目标 1、 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2、 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教学重点: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过程中,曾细致、深入地跟大家解读过考试说明。一、 考纲解读: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鉴赏的两点要求: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据此我们把诗歌鉴赏分为三个阶段: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之所以要讲这个课题,是很多同学实在读不懂诗歌的思想内容。

2、提问:怎样才算读懂了诗歌?明确: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内容、情感)?怎样写? 而“怎样写”是有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问题,后面我们将单独开设“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课。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读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和情感。二、 方法探讨与实践。 (联系课本方法,试解读)例1、(2010年全国卷)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W高ww.k考s资源5u.co网m【我的解读】:本诗写了素蝶的活动,表达了自己徒负才华

3、,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的情怀。【分析】: 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2、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方法归纳】:1、关注题目:点明描写对象和诗歌类型,从对象和类型着手,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2、研习文本: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对咏物诗而言,解读诗中的单一意象,要关注物的特征与人的品质的相通点。要注意作者对此物所持的褒贬态度。3、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和写作背景。例2、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

4、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我的解读】:本诗描写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思念故土,有家难回的悲苦哀怨之情。【分析】: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方法归纳】:1、研习文本:(1)抓住那些典型的意象以及意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

5、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关注直接或间接表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关键语句。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3、关注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或背景,获得与思想情感有关的信息。例3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我的解读】:本诗通过描写凄冷、晦暗的夜晚作者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分析】:

6、首联、颔联描写月光映照着千山,在这清凉的夜晚,一个人孤独地在月下吹笛;路上一片昏暗,千百种花儿散落满地,把人的视线都给弄迷糊了。景色凄冷、晦暗,以哀景写哀情;颈联“棋罢不知人换世”反映作者超脱人世之想;尾联“酒阑无奈客思家。”是关键句,直接表明了作者强烈的返乡愿望。【方法归纳】:1、研习文本:(1)多意象组合,要注意用了哪些意象?意象有什么特点?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要注意景与情的关系:正衬还是反衬。(2)、通过常见的修辞(双关、用典),推知作者情感。(3)、对于直接或间接表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关键语句要多加注意。并由此辐射,去观照诗词中的其他部分。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和写作背景。例4

7、定林(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仍:又。【我的解读】:本诗描写了诗人被罢官后寓居定林时的生活情形,抒发了寄情自然山水,流连忘返的闲适心情。【分析】: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因脱水边屦”),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敷岩上衾”),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状,呼之欲出。【方法归纳】:1、研习文本:(1)借助人物形象(神态、动作、心理等)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2)注意直

8、接或间接表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关键语句。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三 自主总结: 常见修辞 关键语句(一) 研习文本 感情基调 意象-意境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身世经历(二) 知人论世 时代背景 点明或暗示情感(三)关注诗题 点明描写对象 点明所写的事或背景四、 课堂演练:(2010年10月南通中学期中卷)水槛遣心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此诗作于杜甫暂时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寓居成都草堂时期。轩:长廊。楹:柱子。赊:远。【我的解读】:本诗通过对草堂环境的描绘,借景抒情,字里行间蕴含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特别提醒: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五、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